薪事誰人知|高月薪與新訓練,林益全的FA前哨戰

image

時光荏苒,2008 年一句「在這裡,我看不到未來」言猶在耳,那個昔日在業餘和職棒抉擇間掙扎的強力左打,轉眼間已來到自由球員資格前最後一個賽季。如今將面臨的是高月薪與低轉隊門檻;維持傳統訓練與從事重量訓練的新抉擇。

 

與中職近年強力左打相提並論,他不及謝佳賢大管、缺乏潘武雄對訓練模式的高彈性、沒有周思齊的話題創造性、也沒有王柏融的爆炸性演出。但八年來,林益全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穩」字,他在球場上的表現兼具上述打者的絕大多數優點,而沒有他們明顯的缺陷。

 

林益全的私生活嚴謹、訓練嚴格,這點跟放縱於不為人知夜生活的阿拜不同;而雖不重訓,但林益全的身體素質優於潘武雄,生涯出賽質與量勝過 TAKE 太多;他不像周思齊這般大器晚成,益全從加入職棒來就是球隊台柱;而雖然不如新科MVP、首位四割男王柏融般震驚百里,但林益全已經穩定輸出八個賽季,而王柏融的生涯才剛開始。年資有效累積以及過程持續高檔穩定,是林益全最大的談判籌碼。

日復一日的強效穩定

 

林益全投入職棒八年,聯盟平均攻擊指數(OPS+)每年都在中職名列前茅,上壘能力和安打輸出的穩定度,甚至超過各隊的開路先鋒。

 

林益全打擊技巧非常全面,身為左打卻不懼左投,面對左投手時的成績甚至比對右投還好,他與潘武雄和王柏融都是少有的廣角左打,內外角、高低差的來球攻擊幾乎沒有打擊死角,揮棒涵蓋範圍大,還有投手戲稱他的打擊死角只有背部。

 

林益全在興農轉賣義大後獲得球團高度肯定,以月薪 50 萬的三年複數年約,外加每年約 180 萬、條件設置在安打、打點項目的激勵獎金續約。這份合約到期後,他 2016 年簽下一年新約,月薪 65 萬,個人激勵獎金改為總冠軍獎金。

 

林益全鞏固好球帶能力佳,兼之以廣角型打法、良好球棒運用能力,及優異的揮棒涵蓋範圍,造就他的高打擊率和高上壘率,至於「擊球確實時,全壘打自然激增。」嗯!本來應該會是這樣的。但他的長打能力,卻在 30 歲後面臨全新的挑戰。而這個狀況,可能來自於他肌力的下滑。

 

 

而立之年的瓶頸與挑戰

 

照理來說,以職業運動員的生涯曲線,30 歲絕對是個黃金年齡,職業選手的體能、技巧、心志強度和領袖魅力,都應在這個年齡發展至完熟階段,但如今他的表現卻有點不同,在中職極端打者年,眾家砲手如:高國輝、林智勝、王柏融、蔣智賢、陳俊秀、林泓育等人的長打依舊神猛之時,林益全的長打能力卻有悄然熄火的趨勢。

 

2016 年益全的打擊率和上壘率依舊維持高檔,但長打率和全壘打數,在下半季進入八月後的衝刺期才突破五成和雙位數,在眾家打者砲聲隆隆、同級打者 IsoP (純粹長打率)大多突破.290 甚至 .300 的同時,林益全職棒生涯純粹長打率只有兩季超過.200,2016 的  IsoP 僅.180,是一個勉強符合聯盟平均(.169)水平的成績。

「除了 IsoP 以外,林益全的各項數字其實沒有明顯減退,好球帶一直維持的不錯,取得保送的能力更甚往年。雖然他被三振的比例一直低於聯盟,不過都能轉成打擊率,可惜一旦加上「除開IsoP以外」這幾個字,就成了壞消息。

 

從林益全的 AVG+ 和 BABIP+ 來看,他並沒有明顯亂出手,擊球結果也沒有明顯倒楣,這代表林益全的攻擊策略並非造成長打消失的主因。

 

在球棒控制力、攻擊策略與運氣都沒有特別出問題的狀況下,林益全的長打力莫名消失,八年來的職棒生涯,純長打率表現不穩,狀況成因除了和他個人的打擊定位(不認定自己是長打追求者)有關,也和益全對重量訓練的觀念脫不了關係。四年前,義大犀牛剛接手球隊的下半球季,林益全曾在受訪時透漏自己重量訓練的狀況。他說他「有特殊體質,無法維持重量訓練的習慣」。

 

根據當時各媒體報導,林益全表示自己重訓後會「全身肌肉僵硬無法上場,但靠增時打擊練習,可以維持一整季的絕佳手感。」他說:「我用打擊練習代替重訓,別人打 20 分鐘,我打一小時,一直打,就好了。」從敘述中可見,他認定自己是無法從事重訓的特殊體質,於是靠大量跑步和特打來取代重訓。

 

重訓能被跑步和特打取代嗎?生涯前期或許可以,尤其當你又是天賦出類拔萃、鶴立雞群的大物選手時就更有這個本錢,但吃天賦打球的期限最多就到 30 歲以前。

 

棒球是無氧運動,非常強調肌力、爆發力的運用,尤其強打者要持木棒揮擊,僅靠棒頭一小塊甜蜜點面對高速來球企圖揮出長打,克服投手速球球威壓制,身體的肌力和相關部位的發力運用是非常重要的。

 

資質平庸的運動員,在肌力和重訓不足的狀況下,會在早期就發現自己擊球力道不足,進而改變打擊策略或尋求專業訓練來提升自己的表現;但林益全狀況不同,他有資質和優秀的身體素質可以仰仗,這讓他生涯前八年靠打擊練習和跑步就能彌補不重訓的缺憾,這是非常驚人的,繳出如此優秀成績單的球星,居然是個完全不重訓的人 !這真的不是凡人能想像的。

 

然而,吃天賦打球存在高風險,無法持續重訓會對職業運動員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那就是「肌力逐年流失」,肌力流失會導致擊球飛行距離逐漸被投手球威抵銷,從「飛越看臺的全壘打」變成「剛好過牆的全壘打」、再從「剛好過牆的全壘打」逐漸變成「射牆二安」。當肌力持續逐年下滑,又沒有對應訓練策略時,射牆二安的強勁度和距離,會逐步退化成一壘安打,俗話說的「重砲變機槍」就是指這樣的演化過程。

 
從林益全的成績反映了他的訓練模式,從他近三年的綜合成績發現,他的選球上壘能力不僅優秀,甚至更甚以往。

他的打擊技巧爐火純青,球棒涵蓋範圍依然廣大,好球帶設定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但他的長打(全壘打和二壘安打),幾乎都逐漸縮短距離為一壘安打。這告訴我們:「打擊練習增時可以讓自己的球棒運用技巧持續進化,但不可能抵抗歲月痕跡對肌力索討的趨勢。」 益全從 2013 年以後的長打力曲線下滑,應證了這一點,上一個有這樣的生涯長打下滑趨勢的人,就是彭政閔。

 

image

 

彭政閔和林益全,一直都讓我有今昔對比的即視感,過去他們不約而同以大量特打和跑步取代重量訓練,因此年過 30 歲他們的體能都不見衰退、打擊率居高不下、好球帶維持的更好,這些都反映在高打擊率、上壘率等優異成績,也都是不需透過重訓就能精進的能力;然而,長打相關的成績表現依舊和身體肌力、爆發力息息相關,舊時代強打的勇猛頑強也很難抵擋歲月痕跡,尤其是肌力流失帶來的長打迅速衰退。

 

彭政閔在 2007 年曾經單季擊出 21 發全壘打,但這也是他生涯唯一一個突破 20 轟的球季。說實在的,除了可能因擊打變電箱的手骨傷勢影響外,沒進行長年穩定的重量訓練可能更是主因,在過 30 歲以後肌力逐年流失的狀況愈發明顯,造成恰恰長打火力迅速消退,直接反映在全壘打和長打率的下滑上。從生涯曲線可以應證這個推論,你能發現彭政閔在 2009 年以前的 8 個賽季,長打率幾乎都在五成以上,而他長打率跌破五成的分水嶺就是 2010 年,那年他的長打率以 .481 作收,而後逐年下滑,直到 2015 年來到生涯最低的 .394。

 

2009 年過後,彭政閔的長打率沒有再高於五成過,那時他幾歲?正是剛過 30 歲的第一個賽季。那本該是一個職棒球星以昇龍之勢大展鴻圖的黃金年齡……

 

人類天生就會隨著年齡增加,肌肉力量逐年減少,30 歲後,一般人每年平均下滑 1%,職業運動員的狀況更為明顯,但他們會透過有效的訓練讓肌力在年過 30 歲以後逆勢成長,像台灣現役的著名籃球員「野獸」林志傑、中華職棒的全壘打王高國輝和林智勝,他們都是透過專業人士協助訓練,進而激化好表現的頂尖球星。

 

尤其智勝的例子更令人印象深刻,他在 34 歲以後依然能在全壘排行榜名列前茅,無愧為當今聯盟身價最高的頂尖球星。當金字塔尖端的首席球星們都仍然透過有系統的重訓精益求精的時候,無法持續有效重訓、導致長打能力隨肌力下滑,將成為必然結果。

 

2015 年歲末,彭政閔再次擔任 NIKE 青棒菁英訓練營的教練團成員,近年才接觸到較多元的美式訓練觀念,他曾在訓練營受訪時說:「過 30 歲後,我才知道重量訓練的重要。」

 

彭政閔 2001 年進入職棒,到他開始實驗性採取新式訓練內容時已年過 34,能接受測試和調整的空間十分有限,加上每年湧入職棒的新人之多、世代交替之快,也壓縮到眾多老將的上場空間,這讓老選手們能接受改變的空間更低,恰恰會和私人防護員討論,嘗試特定程度的重訓或體能訓練,用實驗性質觀察微調,但基於維持固定績效的壓力,他並非採取追求「長打再進化」的重訓模式,因為他已經過了能夠大破大立的黃金年齡。


無重訓強打的最後接班  林益全

 

林益全剛好是介於傳統與近代訓練轉折的球星,過去沒有聘請專門體能訓練員,比照老一輩球員的我流,照自我感覺訓練,因為有實績所以沒人會有意見,自然也不覺打擊有任何問題,但長打曲線下滑是個警訊,這不該發生在一個剛過 30 歲、處於生涯巔峰期的強打身上。天份太好反而掩蓋了訓練觀念的不足,延遲尋求協助與解答的時間。

 

增時打擊代替重訓,未必能讓他在下一個十年維持長打能力到退休,尤其是想阻止 30 歲後長打能力隨肌力衰退。這種微小而漸進的退化,如果不仔細看過每個打席,再對照進階數據觀察,很容易被忽略,但一再忽略,後續生涯的走向恐怕會不太相同。

 

林益全的球迷們不需要擔心,不能打出長打仍然會是強打者,年過 30 歲後的林益全,依然會是連年維持打擊率三成五、上壘率四成的攻擊機器,也依然會是眾家投手芒刺在背的強打者,就像現在的彭政閔。

 

但從巨砲成為長槍、短槍的高上壘率短程打者,無論如何都是可惜的,恐怕也不再是中心棒次的理想人選,而會是稱職的開路先鋒。是的!就像葉君璋總教練去年曾做過的「把林益全放在第一棒」,這是實驗性調度或未來可能的常態調整,端看林益全後續打擊型態的演變。

 

image

 

恰恰到 34 歲才開始加入重訓和個人防護員輔助、潘武雄則在 33 歲才開始聘用私人訓練教練導入重訓。林益全在剛過 31 歲時透過業界人士提醒,警覺長打下滑和不重訓導致肌力衰退的關聯,於是他現在就在尋求專業解答,他仍大有機會從機槍重回大砲,相信專業,尋求個人突破,以林益全這般擁有頂尖天賦的球員,不但可以扭轉長打下滑頹勢,甚至可能像林智勝、高國輝一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只要有開始,永遠都不嫌晚。  


月薪百萬 & 自由市場之野望

 

2017 年球季結束,益全就將符合自由球員身分。

如果說同樣不重訓下,仍能以高打率、高上壘和選球能力宰制聯盟的彭政閔,在退役前能邁入 80 萬月薪,同屬無重訓穩定強打接班人、且才 31 歲的林益全,月薪突破 80 萬也並不奇怪。

 

若林益全的月薪真能突破 80 萬,幾乎可以篤定在他成為 FA 時的轉隊費門檻,應當會高到其他三隊的競標欲望大減,也降低富邦悍將 2018 年失去一門內野重砲資敵的風險性。

 

今年正值 FA 年資期滿之際,林益全也轉換了經紀公司,今年談薪過程將增添更多考量點,除考慮月薪單價是否滿意,也須考量 2018 年的四隊市場、一壘砲取代性,和是否增加轉隊費障礙問題。因此,朝向高月薪、複數年保障,即便墊高轉隊費門檻也在所不惜的可能性,將逐漸提升,然而,FA 可能性必須要保留,這應當是共識。

 

image

 


球星身價 與國際賽無關

 

下面這段話,過去專欄已說過多次,我想未來談球員身價時,有很大機會會複製貼上。

 

談職棒球星的身價,總有人跳出來說:「國內王在國際賽軟手,怎敢要球高薪?」持此論調者邏輯有問題,職棒球員的舞台本就在職棒,球團付薪水是依照他在職棒的表現買單,與國際賽何干?在者,林益全最近一次在世界棒球 12 強賽的打擊數據,實在談不上「軟手」二字,有興趣不妨自行查詢棒球維基 。

 

很多球迷常說台灣職棒資方壓榨,球員待遇低很可憐,也批判中華職棒都在殺豬公,但每當有人探討球星價值、幫勞方發聲時,又會有人跳出來說:「台灣環境就是這樣,兩千萬人口只能養四隊,母企業營運狀況不佳,沒辦法高薪很正常,市場就那麼小,不然要怎樣?」

 

這個論點,似是而非,非的是母企業營運狀況不是球員該負責的事,他們份內的責任是秉持道德良心誠實打球,只要操守佳、打得好,就該喊自己想要的薪水;而對的部分,則在提到市場,怎樣的薪資配得上頂級球星,不是你我說了算,就是市場說了算。

 

 

球星價碼  由市場決定

 

不管中職有幾隊,如果 34 歲的智勝可以在 FA 市場簽下三年實拿總額 3,600 萬、還不含激勵獎金的大約,那就表示台灣現在有這個市場,那怕只有一隊敢這樣幹,還是代表市場告訴球星:「他們值得。」

 

沒有公平的仲裁機制,球員無可奈何,這的確不是喊喊就能改變的,但既然 FA 可成,那就千萬別放過,即便只拿 FA 作為目前的談薪籌碼那也無訪。林益全在 2017 年球季結束,將成為中職史上最年輕的自由大物,比起 2011 年的彭政閔、2015 年的林智勝,遞交自由球員表單時的年齡都更年輕。

 

林益全值多少?市場說了算,如果他喊價百萬月薪或挑戰 FA 後,發現隊伍不願簽,或沒有其他球隊開價競逐,他和經紀公司自然會對身價重新評估,但若再度出現林智勝這般的大型合約、或富邦願意開高單價月薪讓他無法轉隊,就代表台灣職棒就是有這個市場。

 

無論今年談薪結果如何,建議年底一定要遞交 FA ,各國職業運動大多都在 FA 市場競爭下提高球星整體待遇,如果今年談薪結果又不盡理想,其實反而會降低轉隊費門檻,年底更不能放過自由市場機會。

 

無論如何,「保持健康和重量訓練」,絕對是林益全今年賽季的頭號要務,只要確保身心狀態良好,並維持一個職業運動員在黃金年齡該有的肌力,以益全的天賦、身手,應當都能一如既往地,打出自由市場前哨戰前的一張絕好成績單。

 

Photo credit:攝影師 Haowei 曾皓韋、義大犀牛官方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