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訓帶來新幸福  林益全投奔自由市場前的最後一戰

image

說到生涯前期不重訓的強打,現役球員中除了彭政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林益全。生涯前八年,林益全呈現的成績就是「穩」字。時光飛逝,這已是他邁向 FA 前的最後一個賽季,從選秀大物、簽約拉鋸到強打少年,後續歷經兩次球隊轉手風波,他在場上的表現始終屹立不搖,年資有效累積及持續高效穩定,一直是益全每年談約的最大籌碼。

 

林益全的優點,百分百在球場上,鞏固好球帶能力佳,兼之廣角打法、良好球棒運用能力,及優異的揮棒涵蓋範圍,造就高打擊率和高上壘率;況且林益全耐戰且沒有重大傷痛,更是極大優勢,畢竟,有健康的身體才有成績可言,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但人無完人,他當然有缺點。

 

林益全的優點都在球場上,可惜的是他的優點幾乎僅止於場上,他的議題觸及效益並不好,無論是關鍵字搜尋、社群自主傳遞和實質文章點閱率,說真的,這些數字狀況的確和他的成績不成正比,這是客觀現實,但這並不是他努力不努力的問題,純粹是市場閱聽人的愛好習性,這是後天怎麼包裝操作都難以改變的現實。媒體效益與議題觸及率的連結性是反映商品開發與銷售潛力,這是很現實的狀況。

 

此外,他並不是一個適合當領導者的人,有些選手天生就是八面玲瓏、領袖群倫,愈帶領別人,自己也打愈好,像胡金龍、林智勝和基特(Derek Jeter);但也有選手習慣浸淫在自己的天地,鑽研技藝到極致,不喜歡與人群過度互動,例如 邦茲(Barry Bonds)、鈴木一朗等人。林益全也有類似的情形,但無論如何,不適合當領袖不影響林益全的打擊實力,會影響打擊主要仍是他對重訓的接受度,因為這決定 30 歲後他的長打能力到底會上漲或跌停。

 

長打和重訓,是林益全 30 歲面臨的新挑戰,因為這個年齡一到,肌力逐年下滑是人類自然趨勢,但運動員可以透過重訓去改變這個現象。

 

 

 

而立之年的長打瓶頸

 

職業運動員的生涯曲線,30 歲是黃金期,體能、技巧、心志強度和領袖魅力,都應在這個年齡發展至完熟階段,但如今林益全表現有點不同,在中職極端打者年,眾家砲手如:高國輝、林智勝、王柏融、蔣智賢、陳俊秀、林泓育等人的長打依舊神猛之時,林益全的長打能力卻有悄然熄火的趨勢。

 

2016 年林益全的打擊率和上壘率依舊維持高檔,但長打率和全壘打數,在下半季進入八月後的衝刺期才突破五成和雙位數,在眾家打者砲聲隆隆、同級打者 IsoP (純粹長打率)大多突破.290 甚至 .300 的同時,林益全職棒生涯純粹長打率只有兩季超過.200,2016 的  IsoP 僅.180,是一個勉強符合聯盟平均(.169)水平的成績。

 

從林益全的 AVG+ 和 BABIP+ 來看,他並沒有明顯亂出手,擊球結果也沒有明顯倒楣,這代表林益全的攻擊策略並非造成長打消失的主因。

 

在球棒控制力、攻擊策略與運氣都沒有特別出問題的狀況下,林益全的長打力莫名消失,八年來的職棒生涯,純長打率表現不穩,狀況成因除了和他個人的打擊定位(不認定自己是長打追求者)有關,也和益全對重量訓練的觀念脫不了關係。四年前,義大犀牛剛接手球隊的下半球季,林益全曾在受訪時透漏自己重量訓練的狀況。他說他「有特殊體質,無法維持重量訓練的習慣」。

 

當時林益全受訪時表示,自己重訓後會「全身肌肉僵硬,無法上場,但靠增時打擊練習,可以維持一整季的絕佳手感。」他說:「我用打擊練習代替重訓,別人打 20 分鐘,我打一小時,一直打,就好了。」從敘述中可見,他認定自己是無法從事重訓的特殊體質,於是靠大量跑步和特打來取代重訓。

 

重訓能被跑步和特打取代嗎?生涯前期或許可以,尤其當你又是天賦出類拔萃、鶴立雞群的大物選手時就更有這個本錢,但吃天賦打球的期限最多就到 30 歲以前。

 

棒球是無氧運動,非常強調肌力、爆發力的運用,尤其強打者要持木棒揮擊,僅靠棒頭一小塊甜蜜點面對高速來球企圖揮出長打,克服投手速球球威壓制,身體的肌力和相關部位的發力運用是非常重要的。

 

資質平庸的運動員,在肌力和重訓不足的狀況下,會在早期就發現自己擊球力道不足,進而改變打擊策略或尋求專業訓練來提升自己的表現;但林益全狀況不同,他有資質和優秀的身體素質可以仰仗,這讓他生涯前八年靠打擊練習和跑步就能彌補不重訓的缺憾,這是非常驚人的,繳出如此優秀成績單的球星,居然是個完全不重訓的人 !這真的不是凡人能想像的。

 

然而,吃天賦打球存在高風險,無法持續重訓會對職業運動員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那就是「肌力逐年流失」,肌力流失會導致擊球飛行距離逐漸被投手球威抵銷,從「飛越看臺的全壘打」變成「剛好過牆的全壘打」、再從「剛好過牆的全壘打」逐漸變成「射牆二安」。當肌力持續逐年下滑,又沒有對應訓練策略時,射牆二安的強勁度和距離,會逐步退化成一壘安打,俗話說的「重砲變機槍」就是指這樣的演化過程。
從林益全的成績反映了他的訓練模式,從他近三年的綜合成績發現,他的選球上壘能力不僅優秀,甚至更甚以往。

 

他的打擊技巧爐火純青,球棒涵蓋範圍依然廣大,好球帶設定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但他的長打(全壘打和二壘安打),幾乎都逐漸縮短距離為一壘安打。這告訴我們:「打擊練習增時可以讓自己的球棒運用技巧持續進化,但不可能抵抗歲月痕跡對肌力索討的趨勢。」 益全從 2013 年以後的長打力曲線下滑,應證了這一點,上一個有這樣的生涯長打下滑趨勢的人,就是彭政閔。

 

人類天生就會隨著年齡增加,肌肉力量逐年減少,30 歲後,一般人每年平均下滑 1%,職業運動員的狀況更為明顯,但他們會透過有效的訓練讓肌力在年過 30 歲以後逆勢成長,像台灣現役的著名籃球員「野獸」林志傑、中華職棒的全壘打王高國輝和林智勝,他們都是透過專業人士協助訓練,進而激化好表現的頂尖球星。

 

尤其林智勝的例子更令人印象深刻,他在 34 歲以後依然能在全壘排行榜名列前茅,無愧為當今聯盟身價最高的頂尖球星。當金字塔尖端的首席球星們都仍然透過有系統的重訓精益求精的時候,無法持續有效重訓、導致長打能力隨肌力下滑,將成為必然結果。

 

 


訓練決定生涯走向

 

林益全是介於傳統與近代訓練轉折的球星,過去沒有聘請專門體能訓練員,比照老一輩球員的我流方式,照自我感覺訓練,因為有實績所以沒人會有意見,自然也不覺得打擊有任何問題,但長打曲線下滑是個警訊,這不該發生在一個剛過 30 歲、處於生涯巔峰期的強打身上。天份太好反而掩蓋了訓練觀念的不足,延遲尋求協助與解答的時間。

 

增時打擊代替重訓,未必能讓他在下一個十年維持長打能力到退休,尤其是想阻止 30 歲後長打能力隨肌力衰退。這種微小而漸進的退化,如果不仔細看過每個打席,再對照進階數據觀察,很容易被忽略,但一再忽略,後續生涯的走向恐怕會不太相同。

 

不能打出長打,其實仍然可以是強打者,年過 30 歲後的林益全,依然會是連年維持打擊率三成五、上壘率四成的攻擊機器,也依然會是眾家投手芒刺在背的強打者,就像現在的彭政閔。但從巨砲成為長槍、短槍的高上壘率短程打者,無論如何都是可惜的。

 

恰恰到 34 歲才開始加入重訓和個人防護員輔助、潘武雄在 33 歲才開始聘用私人訓練教練導入重訓。林益全在剛過 31 歲時透過業界人士提醒,警覺長打下滑和不重訓導致肌力衰退的關聯,於是他現在就在尋求專業解答,他仍大有機會從機槍重回大砲,相信專業,尋求個人突破,以林益全這般擁有頂尖天賦的球員,不但可以扭轉長打下滑頹勢,甚至可能像林智勝、高國輝一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只要有開始,永遠都不嫌晚。

 

 


球星身價    與市場有關、與國際賽無關

 

最後老生常談,說兩句球員談薪時必說的話:

 

 

1.職棒薪水和國際賽表現無關:不要再鬼打牆,職棒選手的舞台就在職棒,他們領薪水的績效看的也是職棒。

 

2.球員值多少,市場說了算:有人願開高薪,代表台灣有此市場。不是球迷說了算,也不用理會酸民批評誰夠不夠格領高薪。

 

無論今年談薪結果如何,建議年底一定要遞交 FA ,各國職業運動大多都在 FA 市場競爭下提高球星整體待遇,如果今年談薪結果又不盡理想,其實反而會降低轉隊費門檻,年底更不能放過自由市場機會。

 

「保持健康、在專業建議下維持重訓」,絕對是林益全今年賽季的要務,只要確保身心狀態良好,並維持職業運動員在黃金年齡該有的肌力,以林益全的天賦和身手,應當能一如既往打出投奔自由市場前的最後一張絕好成績單。但我得提醒一下益全,如果已開始嘗試重訓,這循序漸進的重量菜單至少要堅持到 2018 年 ,因為重訓是一場長期戰爭,不要因為數週、數月間的收效甚微或撞牆期,就貿然決定放棄,因為重訓貴在持之以恆,倘若短視近利,永遠不會收到真正的成效。

 

 

Photo credit:義大犀牛官方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