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傳奇|偉大的延續 潘武雄

837 場比賽、90 發全壘打、936 支安打,歷時十二年的黃金歲月,他終於逼近千安、百轟這兩項偉大里程碑了……十二年來的跌宕波折,屢受傷勢影響,我曾以為他的成就將隨傷勢逐漸淡出鎂光燈焦點之外,但他總能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再次重登舞台,用石破天驚的演出,讓人憶起他巔峰時期的揮棒。

 

2007 年,因為刊物採訪需求,在台南初見當時已 26 歲,卻還是「職棒二年生」的他;兩年後我進入球團工作,每回 La new 熊作客台南球場,在穿廊與作暖身的他擦身而過時,他都還會禮貌的點頭微笑,他就是這樣的好球員。歲月匆匆,如今已 36 歲的他,是王柏融以前,我心目中全台灣最全面的左打,他就是統一獅的潘武雄。  

 

55 號是亞洲職棒強力左打的代表背碼,曾披上這個背號的,有已故的前旅日重砲陳大豐先生、「酷斯拉」松井秀喜、迷途左砲謝佳賢以及小飛機陳冠任,當然,還有潘武雄。

 

在王柏融橫空出世前,談到中職最強左打候選,一定會提到羅敏卿、謝佳賢、林益全、周思齊和潘武雄等人,上述強打者各擅勝場,但綜合跑、打、守、臉各指標平均值,個人首選始終是 TAKE。

 

潘武雄與潘忠韋、潘威倫等人同出身於潘姓大宗集散地屏東萬巒,在赤山國小畢業後進入棒球名校美和,青少棒、青棒階段都出自美和系統的訓練,潘武雄是潘威倫在美和的學長,他們前兩屆的學長還有後來同為統一獅隊友的高國慶。

青少棒時期,TAKE 的長打火力並不突出,但選球和腳程則非常優異,常擔綱開路先鋒,因為他選球好、速度快、守備穩、傳球準,從小就有全面的球風。

 

畢業後潘武雄加入合庫棒球隊,2001 年,年方弱冠的他在甲組春季聯賽拿下打擊王,儘管身材並不出眾,但憑藉優異的打擊技巧,扛起合庫中心棒次的角色,2004 年退伍後首次報名中職選秀會,被認定有即戰力水準的 TAKE 在第一輪第五順位就被興農牛選上,牛隊將 TAKE 視為外野補強首選,並開出 180 萬的簽約金,但幾經磋商仍然破局,潘武雄回到合庫繼續蟄伏了二年。

 

他沒在 23 歲的黃金年齡加盟職棒,普遍認為是簽約金太低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潘武雄認為自己的心態尚未準備好迎接職棒的新挑戰。

 

他花了近二年的時間思考未來,留在合庫打球有穩定保障,但早晚要面對從球員轉職員的狀況,對金融業毫無興趣的他感到茫然;而職業棒球雖然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卻是台灣球員挑戰自我的最高殿堂,除驗證自己身手能到什麼程度,更重要的是能夠爭取十倍於業餘的待遇,經過兩年長考認清為何而戰,他在 2006 年再次投身選秀會。

 

2006 年中職新人選秀會,將屆 25 歲的潘武雄在第二輪第四順位才被獅隊選中,並以簽約金 170 萬、月薪 9 萬的條件達成加盟共識,此價碼比二年前牛隊開出的還低,間接說明先前不簽約並非因為簽約金太低,除了猶豫是否加入職棒,也不排除統一獅隊才是他心目中的首選。

 

二年在業餘的充電期,他為自己加盟職棒鋪路,當確定挑戰職棒起,便開始調整訓練步調,在合庫的最終歲月除了例行訓練,更額外增加自主體能訓練,幫助他在 2006 年職棒第一個春訓能無縫接軌。他優異的打擊能力受到當時獅隊總教練大橋穰和打擊教練羅敏卿的一致肯定,從春訓首場紅白賽就擔綱中心打者的重任,迅速成為統一獅二軍倍受矚目的新星。

 

統一獅有將偉大背號傳承予潛力新秀的優良傳統,獅隊當年將 9 號球衣賜予潘武雄,這個號碼曾由千安、百轟締造者、統一獅強力左打羅敏卿所持有,潘武雄與羅敏卿同為左投左打,也都是 24 歲後展開職棒新人球季,曾短暫擔任獅隊打擊教練的羅敏卿對潘武雄寄予厚望,將 9 號背號傳承予他,正是希望有一天他能超越自己的成就,雖然新人年穿著 9 號以後幾次受傷,讓他決定換號拐氣,隔年起就換穿 55 號,但潘武雄的表現,確實不負羅敏卿的厚望。

 

潘武雄對於打擊技巧鑽研十分熱衷,根據羅敏卿的側面觀察,TAKE  對球棒運用能力絕佳,推拉皆宜的廣角打法,不管面對內角球的拉打、外角球的反向推擊都難不倒他,而且他選球能力極佳,站在打擊區對於投手的威壓感十足。

 

要說威壓感,其實潘武雄 178 公分的身高,和羅敏卿同屬體型略嫌平庸的打者,但他們潛藏的爆發力都很驚人,潘武雄進入職棒初期本被定位為安打型打者,習慣握短棒攻擊,但羅敏卿建議他逐步朝中、長程長槍型打者邁進,春訓時羅敏卿微調 TAKE 的打擊收尾動作,讓揮棒軌跡更為完整,擊球飛行距離也更遠,奠定未來的打擊型態基礎。

 

左投左打、選球精、能推能拉、少有死角的長槍型打者,TAKE 的打擊表現和羅敏卿當年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潘武雄在體型、速度、肌肉量上則更甚於當年的鱸鰻,可惜的是傷勢問題比起前輩也是有過之無不及。跑、打、守都積極的潘武雄,也是從第二年起就屢受傷勢困擾。

 

儘管生涯傷勢不斷,但只要還能夠上場,潘武雄就會全力拚出優異成績,事實上在中職 28 年的歷史中,TAKE 是唯一一位曾兩度拿下打擊王的左打者,2017 年王柏融若能順利衛冕成功,才能成為第二位締造者。

 

2013-14 年,潘武雄擔任統一獅隊長重任,但肩、腿、腰都有傷病史,2014 年球季 TAKE 斷斷續續出賽了 85 場,打擊率平新人年後最低的 0.267 ,上壘率也跌破四成,雖然打出了 7 支全壘打完成中職生涯 50 轟及生涯 700 安,但出賽數不穩定確實影響了整體表現,如果沒有受傷,千安、百轟早是他的囊中之物,可惜的是,現實人生確實沒有如果。

 

王柏融剛加盟職棒時,曾被評為「揮棒速度更快的林益全」和「身上無傷的潘武雄」,近兩年柏融的表現確實不負這些球探評價;從王柏融鬼神級的演出,更讓TAKE 迷充滿想像「如果沒傷勢影響」打擊成績能多驚人?

 

潘武雄最大的優點是「不貳過」,在新人年曾被批評跑壘和守備不積極,隔年球季無論鳥滾、高飛必死、滾地、平飛安打…除確定是全壘打和界外球外,潘武雄一概全力跑壘和守備,拚勁也是他傷勢不斷的原因之一,加上他加入職棒時本就不算年輕,多次為球隊拚戰而帶傷苦撐,結果就是舊傷未癒新傷又添,隨年紀漸增,傷勢讓他剽悍的打擊能力永遠要打點折扣。

 

回想 2007 年,看無傷的潘武雄揮棒,就像提前看王柏融的打擊一般;而看他用選球和無死角揮擊虐待投手,又像在看左打版本的彭政閔,他們不像陳金鋒、張泰山、林智勝、高國輝那樣,站上打擊區就想用重鎚把投手一棒擊沉,他們更像一把折磨敵人的慢刀,選球的細緻度讓人無法取巧,無論內外角、高低差、直球變化球的快慢搭配,都難以找到他們的明顯弱點,他們不強求全壘打、很少揮空、難被三振,又很有耐心等待失投,當偏高球路被他們逮中,出牆的機率依然不低,九下兩出局壘上有人,對投手而言,面對潘武雄比面對布雷更討厭。

 

2017 年球季,對於 36 歲的老將潘武雄而言,路途依舊十分艱辛,本預定從球季初就要擔綱四棒重任的 TAKE,先在季前因練球不慎受傷,錯失官辦熱身賽,原評估可能趕不上開季,但他卻硬是不錯過統一獅隊的開幕戰;而在球季開打後的第一個月,4/20 面對中信兄弟的比賽中,TAKE 又被洋投肯恩的一記觸身球打傷右腳,這個傷勢本來評估將造成他上半季報銷,但沒想到 6/9 他又提前回歸一軍舞台,這種愈挫愈勇的老將精神,在獅隊潘威倫、高國慶、高志綱、林岳平、劉芙豪和潘武雄等人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幸好,TAKE 的身體仍能堅持下去,在他退役前,我們仍有幸欣賞他穿著府城黑橘相間的嶄新戰袍在場上繼續獻藝,那個不輸給王柏融、簡潔流暢的揮棒軌跡,實在是打擊區的藝術品,雖然他早已不再背負羅敏卿傳承下來的 9 號球衣,但潘武雄依舊帶著前任獅隊最強左打的殷切期盼,將傳奇不斷延續,並肩負起橘色王朝的傳統榮光,朝千安、百轟的偉業果敢邁進。

 

Photo credit:運動作家選手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