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me or hate me   陳禹勳

 

職業運動,每個世代都有大量正統、本格派球星,雖然公眾人物不可能面面俱到,討好所有人的內心觀感,但絕大多數球星都傾向營造清新、優質、遠離紛爭的好寶寶形象,因為這樣的成功案例較多。

 

良好優雅的形象,加上賽場上的偉大成就,造就諸多帝王、王子、紳士……等正統偶像形象,取得世界上「大多數」球迷的支持,如過去偉大的 Babe Ruth、Joe Dimaggio、Jerry West、Michael Jordan、王貞治、長嶋茂雄、Grant Hill、Tim Duncan、David Robinson、Derek Jeter 和王光輝、彭政閔、陳金鋒、陳信安等巨星;儘管本格派英雄因為追逐第一的嗜血本能,在內心深處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陰暗面,但對社會大眾而言,他們依然是正統、光明的存在。

 

但職業運動這個極度現實的職場,殘酷要點正在於「實力至上」,實力不足者無法如其他職場仰仗裙帶、巴結等手段賴在位置上不走;正因這個職場的絕對現實,讓一些個性、行為倍受爭議的選手,可以純靠實力佔據舞台,不會因「人和」或「觀感」問題失去工作,只要賽場上拿得出實績,無論外在環境對他的觀感是愛是憎,都不影響飯碗,這就是職業運動領域的絕對現實,所造就出的多元可能。

 

在國外悠久的職業運動歷史當中,有諸多這類不以人品見長,純以實力霸佔舞台,後來得被球隊退休背號,甚至能進入名人堂的超級巨星,像 Ty Cobb、Charles Barkley、Dennis Rodman、Pedro Martinez 和 Allen Iverson ……等,這些人場內、外的言行舉止常常引發爭議,有人熱愛公然挑釁和爆粗口;有人在場上蓄意報復傷害對手;有人離經叛道、接近惡混;也有人遊走法律邊緣,險些身陷囹圄,但這類球星的行為,又在法律和道德規範勉強能夠容忍的範圍之內,所以不影響他們的工作權。

 

踏上球場,當需要拿出看家本領時,他們能無畏逆境與噓聲,拿出宰制級演出,並散發反派角色的獨特魅力,讓聯盟、球團乃至於球迷群,不管對他們的觀感是厭惡或喜愛,都難以否認他們對球隊乃至於對球界的價值,更無法忽視其所綻放出的奪目光彩。

 

在中華職棒現役球員中,最接近這類令人愛恨交織的球星,當屬 Lamigo Monkeys 的救援王陳禹勳,至少,我個人是這麼認為。

 

「我們有我們的玩法」這句話,有年歲的球迷應不陌生,台灣的民情、輿情與歐美不同,在充斥封閉與情感壓抑的大環境中,很多人無法接受美國職業運動所強調的自我中心與英雄主義,更別提「嘴砲和脫序,也是職業運動場上秀的一環」及「實力至上,其餘都是次要」的觀念。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養成的球星大多中規中矩,在中華職棒行事太有個人特色是給自己找麻煩,特立獨行或與球迷互動過於真切、激烈的球員,很容易在網路上被球迷批判及公審,如果心志不夠堅強,會被這些蜚短流長影響球場表現,反而讓自己未上球場前就四面楚歌,因此,台灣球員大多選擇往本格派球星發展,專注於球場表現,逐漸養成沉默寡言,不擅應對媒體和大眾的木訥特質。

 

當一個迷人的反派角色,絕對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作為一個「愛憎由人」的公眾人物,確實需要強而有力的心理素質。

 

即使不是公眾人物,我們也能想像,要做到「不管大家愛我、恨我,我只做自己」有多困難,人活在世上,需要在意多少人的眼光?親人、朋友、同學、同事、主管、老闆、客戶……數不勝數,對於周遭環境看法的顧慮,常讓我們無法誠實,只能扮演一個眾人期望下的自己。

 

那再想像一下,身為一個職業運動員,要做自己有多困難?

 

儘管陳禹勳做自己的方式,常常有點中二。

 

對陳禹勳在場上脫序的印象,是在 2014 年上半季,當時還是菜鳥的他,是桃猿爭奪上半季冠軍的頭號後援投手,勞苦功高的陳禹勳在上半季 5/28 的比賽中,因自覺完成責任局數而又被要求續投感到不滿,熱身時爆投怒砸本壘後方鐵絲網,後續還引發好友郭嚴文摔頭盔力挺的插曲。

 

這個事件在高層迅速且果斷的處理下即刻弭平,桃猿也在上半季順利封王,陳禹勳在那年的 6/14 出賽達 36 場,持續刷新新人投手半季出賽紀錄;在逼近紀錄的時刻,陳禹勳的優異表現更讓理智上覺得他應該要休息的洪一中總教練難以割捨,讓他持續登板締造了新紀錄。

 

2014 年,當時 25 歲的陳禹勳,全季後援登板 65 場(上半季出賽 37 場),主投 69 局,半季出賽與全季出賽數雙雙打破前 Lamigo 投手林家瑋的舊紀錄,成為菜鳥投手出賽紀錄保持人。光是上半季他就出賽 37 場,追平曾兆豪 2010 年的半季出賽紀錄。這紀錄看來偉大,實則可怕,尤其陳禹勳上半季累積 4 勝 5 敗 19 中繼,防禦率 1.67、每局被上壘率僅 1.14 的壓制力,到最後全季結算時防禦率飆升至 3.65 ,上、下半季判若兩人,表現大幅落差不但讓他失去新人王的可能,更讓人擔心他是否有傷,畢竟他是一個曾動過韌帶移植手術的投手。 

 

幾位旅美投手、球界前輩都曾和我說過,投手的手臂是消耗品,保養、限制沒有準則,有些人就是能操、而有些人就是不行操,有些投手即使嚴格管控仍然會爆,但也有投手即使燃燒還能愈戰愈勇,這因人而異,沒有百分百可以依循的規則。

 

還好,陳禹勳確實是屬於天賦異稟的那個類型。 

 

新人年暴投事件後,陳禹勳就比較少在場上展現負面情緒,取而代之的是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面臨任何困境,觀眾如何怒罵、揶揄、訕笑和干擾,他都能露齒微笑,即便在疲憊或控球失準,你也幾乎不會看到他像很多身處逆境時的投手那樣,面色鐵青。

 

改變投球型態、動作、出手時機和準備姿勢,甚至利用規則來擾亂對手節奏,或對主審的好球帶進行抗議,陳禹勳是一個善於解讀、投入比賽的人,也是個會玩球的選手,某些層面而言,很像他的總教練洪一中。

 

陳禹勳的成績,堪稱 Lamigo 隊史至今最穩定的本土後援投手,從 2014 年至今四年的職棒生涯中,他每年出賽數都在 45 場以上,其中三年投球局數超過 60 局,每年 ERA+ 都在聯盟平均以上,他不但撐過菜鳥年的頻繁使用,更在第四個完整賽季仍以躍昇之姿邁向生涯顛峰,這樣的優質表現,讓教練團更加珍視這位王牌後援的價值、較能容忍他在社群偶發的脫序,也更願意重視他身為終結者出賽應有的保護。

 

陳禹勳在經過新人年與教練團情緒摩擦的脫序行為後,隨著年資漸長,在場上的心態逐漸成熟,雖然愛用社群引戰惹議的老毛病不改,但至少在職場上他更能像個成熟的王牌,與管理階層以專業對專業共事。

 

畢竟他的總教練,是台灣職業運動史上的勝場紀錄保持人,洪一中總教練和陳禹勳能發現對方的長處並良好共事,對於成就彼此生涯輝煌有極大幫助,一如前活塞總教練 Chuck Daly、前公牛總教練 Phil Jackson,在與 Dennis Rodman 這個麻煩製造者共事時一般,相互尊重、找到共識,進而造就彼此的偉大,從陳禹勳 2017 年在賽後留下締造 72 勝新猷的勝利球致贈給洪總的舉動,可以看到磨合後的類似成功模組。

 

陳禹勳是個較為接近國外職業球員外放張揚作派的球星,他會用社群挑釁對手、埋怨隊友,號召或激怒球迷、提升自家士氣,也會用公眾影響力關懷弱勢,宣揚理念,無論你對這些行為如何評價,都不影響到他在球場上的表現。

 

未來,他還是會常在社群上嘴砲,介入一些與他無關的鬥爭,也可能因此給自己惹麻煩;但踏上投手丘後,他會露齒微笑並秉持一貫的冷靜,以精準無比的控球讓對手及討厭他的球迷對他一籌莫展,邊嘴砲、邊繳出單季 36 次的救援成功,這就是做為非本格派球星應當要繳出的成績單。

 

四年職棒生涯,已拿過中繼王、救援王各一次,更達標 50 次中繼點和 50 次救援成功,集中職土投單季中繼與救援紀錄於一身,他是洪一中總教練執教生涯當中,成績最亮眼且壓制力維持最綿長的王牌後援。

 

場上成績,是非本格派球星一切行為的靠山,陳禹勳必須比正統派球星的心志更為堅強,登板時的壓制力也必須更為持久,因為如果有一天他無法繳出好成績的話,一切中二與幼稚的言談,就會成為球迷群起而攻的箭靶;相反的,當他能持續嘴砲,還能一直在投手丘上長年輸出優秀成績的話,在他職業生涯畫上句點的那一天,或許我們會赫然發現,他成為了台灣非本格派球星的典範,一如前面提到那些名人堂級的傳奇一般。

 

Love me or hate me? 

雲淡風輕。 

這就是陳禹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