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文物回憶 談職棒球員公仔

image

中華職棒將在2019年賽季正式邁入30年里程碑,也特別號召球迷分享過去對於職棒的文物及回憶,作為職棒30周年的特展內容。文物定義範疇很廣泛,只要是有年頭的夢幻逸品都可以被稱作文物,身為收藏大宗的棒球公仔,自然也不例外。

運動公仔在世界各國的職業運動都是商業大餅,無論美、日、韓、台的歷史上都不乏知名廠牌推出球星肖像玩具、模型,例如製作運動公仔超過20年歷史的美國廠牌麥法蘭、專攻Q版比例風格又不失神韻的日本品牌萬代和EPOCH、台灣曾經風靡一時的QMAN、還有近年崛起,專攻籃球人偶的香港品牌ENTERBAY。

我個人收藏中最鍾愛的一系列,是2006-07賽季EPOCH推出的日職交流戰主題為的轉蛋盒玩,人物就是以十二球團的看板球星為主,特點在製作Q版比例但卻能夠非常傳神地把每個球星的神韻及動作都完美呈現出來,而且公仔之間的動作可以相互連動,創造出投打對決的臨場感,雖然只推出過兩彈,但目前仍然是玩家間口耳相傳的好作品。

image

目前仍深耕運動公仔市場的美國品牌麥法蘭,亦是不少收藏家的共同回憶,麥法蘭是由漫威知名角色猛毒(Venom)的共同創作者Todd McFarlane在1994年所成立,我個人收藏過這個品牌出品的王建民、鈴木一朗和Derek Jeter,不過這間公司的作品,是有名的形似神不似,尤其在五官方面確實不能說很像,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上網 GOOGLE「麥法蘭公仔」參照你熟悉的球員就知道了。但麥法蘭的公仔臉不像,其實已經成為一種「風格」了,我擁有的麥法蘭公仔中,做的最像的大概是前洋基捕手J.Posada,因為他是捕手,臉被面罩遮住所以很像。

說起台灣的運動公仔品牌,台灣球迷的共通回憶首推Q-MAN,它除了走本土化路線,陸續開發過中職人氣球隊興農牛與兄弟象的5吋和2吋公仔之外,更著重另一個市場路徑—就是循「台灣之光」路線,曾在國際賽或旅美生涯大放異彩的台灣之光如陳金鋒、王建民、彭政閔、高國輝、郭泓志…..等,都曾是主力開發商品。

image

Q-MAN的搖頭娃娃,有很像的也有極不像的,由於初期搭載國際賽和王建民熱潮,仍具備一定程度的銷售量,但這樣的做法屬雙面刃,一旦國際賽表現不彰或旅外選手人氣退燒,市場就會回歸沉寂,營運很難維持穩定,Q-MAN最後吹熄燈號的原因很多,但市場切入點也是主因之一。

從麥法蘭到 Q-MAN ,品牌的不可動人偶多走「形似神不似」路線,雖然麥法蘭和Q-MAN不乏水準之作,但各品項的開發品質不一,不同公仔間水準落差極大,這也是「不可動」劣勢外另一個讓品牌價值和銷售單價無法拉抬的原因,其產品無論在可動性、頭雕神韻、塗裝精緻度和身形比例擬真度都有不足,這樣的品質和價位,對玩家而言比較像是「玩具」,而不是「收藏品」,但廠商也將自己的品牌定位的很清楚,走「相對平價」的區隔市場,麥法蘭的品牌支持者,並不會過度在意這些產品的臉部相似度,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花高單價買精緻收藏,大部分的玩家都很清楚:「什麼價位,能買什麼等級的貨。」簡而言之,用買麥法蘭和Q-MAN價位的預算,想得到ENTERBAY等級的產品,本來就是緣木求魚。

image

從La new時期曾經推出過的球團公仔,到Q-MAN國家隊主砲,台灣職業棒球這些公仔收藏品,是包含我在內很多人心中無價的珍寶,比較可惜的是早年經典的不可動公仔收藏真的很怕碰撞,看過不少玩家收藏的這系列公仔缺胳臂斷腿或是球棒斷掉的,後來也放棄展示,收納在保麗龍盒裡面靜躺,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近幾年,台灣沒有開發運動公仔的本土新品牌崛起,我認為球星人偶收藏的市場仍在,而且「不害怕高單價,而害怕低品質」,只要找得到品質穩定的廠商監製,商品從包裝到內容都能逐步走向精緻化,即便高單價也找得到球迷買單,對熱愛特定球星的人來說,消費能力足夠者有之,決定入手意願的關鍵並非價格,而是端出來的商品到底好不好。

過去形似神不似的不可動PVC人偶,造價低、售價低,加上市場沒有更好的選擇下,一千多元會有收藏者買單,但如今收藏市場取向逐漸走向精緻化、高單價的路線,即使所費不貲,但手握著鈔票的消費者愈來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台灣製作頭雕、人偶的專業技術人才不在少數,期待有朝一日,我們也能有如ENTERBAY般製作肖像級人偶的廠商在台設立,開發出值得永久珍藏的棒球擬真公仔,在中華職棒下一個30年的特展時,將職棒公仔收藏品同樣帶向另一個新時代。

Photo credit:職棒文物收藏家永和德華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