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職業為重  中華職棒不需乘載台灣的奧運幻夢

image

我今天要說的話,對部分球迷而言或許有點不中聽。

 

亞洲棒球強權對於奧運棒球有一種莫名的憧憬,我不知道是歷史共業還是潛在自卑感作祟的因素,似乎都被「世界一」這個光環給束縛,甚至連發展健全、穩定成長的職棒聯盟,都有不同程度為了奧運實施延後開季或中間停賽的舉措。

 

我在很多地方說過,在這邊還是再強調一次,我是一個以職業運動發展為本位思考的人,國際賽結果我看得很淡,每次賽事中看到進步、無論輸贏比賽內容精采,我就滿足了。國際賽打得好,台灣棒球熱度升溫,職棒票房有提升算賺到;打不好,大不了就是維持現狀,選手不要受傷,好好帶著經驗回來職棒舞台繼續發光發熱比較重要。

 

坦白說,無論是12強賽期間還是6搶1,有沒有拿到奧運參賽權我真的不關心,我向來不覺得沒法打奧運是件壞事,如開頭所言,我是一個職業運動發展本位的人,夏季奧運進行期間在職棒賽季中,有打進奧運反而會造成職棒關注度的下滑,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韓國在打奧運時都有暫停賽季的作法,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有實力而且也很想爭奪世界冠軍,另一方面則是希望把職棒關注度下滑的場次區段降到最低。

 

奧運棒球就是這麼一個讓亞洲職棒又愛又恨的比賽,有打要煩惱關注度瓜分問題、打得好對職棒票房沒幫助、打得爛要被龐大的一日專家罵得狗血淋頭,對票房當然也沒幫助;除了選手必須要犧牲職棒賽季個人成績累積和獎項爭奪以外,短期賽加高強度,如果受傷被降薪或影響後續發展,也沒有人會為選手凋零的職業生涯負責,相較起來,在球季前開打的經典賽、球季後開打的12強賽,對於當年或下一個年度的職棒票房幫助才有顯著影響,也才有讓選手冒這個風險的價值。

 

至於榮譽,當然很重要,但我比較現實,榮譽不能當飯吃。抱歉,無論你喜歡與否,這都是事實。在國際賽的短暫激情退卻以後,回到原本職場的工作領域上都能繼續發光發熱,那才是最重要的。

 

沒當兵想兵役解套的,去打;想一戰成名的,去打;想拚獎金收益的,去打;希望藉由國際賽表現吸引職業球團目光的,去打,奧運是適合上述這類選手拚戰的舞台。

 

但若你已經退伍、成名、高薪,在職棒又發展穩定,正在堆疊你的職業生涯數據、獎項和歷史高度者,拜託不要去打奧運;如果你的目的只是希望能拉抬職棒票房,像過去陽建福那般抱持著「我把國際賽打好些,球迷就會進職棒看球」的想法,那請去打經典賽、去打12強,因為奧運沒辦法達成這個目的。

 

經典賽和12強一在季前一在季末,如果打得好,對於當年度和隔年度的職棒有一定程度的票房助益,例如2013年經典賽後的開季,及2016年(剛過2015年底首屆12強賽)的賽季;但奧運不同,夏季奧運在八月開打,此時職棒賽季已經過半,不但可能需要配合延賽、還會瓜分目光,而無論奧運賽果如何,都不會拉抬剩下兩個月的職棒票房,只有可能因為本國有打奧運而造成職棒票房下滑,有興趣的人可以查查看2004年雅典奧運和2008年北京奧運後,中職當季的票房到底有什麼幫助。

 

喔,特別強調一下,奧運的「個人項目」是最高榮譽和頂級競爭沒有問題,我這邊純粹談的就是奧運棒球。

 

或曰:「國際賽打得好,對職棒有幫助啊!」

 

這個論點似是而非且倒果為因,職業棒球是一個國家棒球發展的關鍵,其基底多深、發展多好,規模多大、制度多健全,會決定該國持續投入棒運人口的基數,也將決定該國的棒球實力廣度及縱深;而所謂的國際賽表現,只是實力拓展後一種結果呈現的型態,簡而言之,國際賽果是發展棒球運動帶來的附加價值,而不是發展職業棒球必須俱足的要件,美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國際賽成績並不是聯盟、球隊與球員甚至球迷關注的焦點,奧運期間大聯盟不但不停賽,甚至還會以政策限制核心球員參賽,確保職棒發展的穩定。

 

但在亞洲則不然,奧運棒球之於日本、韓國和台灣,仍不同程度的被國族主義束縛,韓職在12強之前就率先宣布停賽配套,而日本則因身為主辦國不得不然;至於連奧運資格都還沒有取得的台灣,則是陷入更尷尬的境地,在旅外所屬聯盟都以職棒為重不開放借將的情況下,更為嚴峻的奧運幻夢到底要拚還是不拚?職棒到底要不要配合這個大夢影響日常作息?

 

很可惜,在靠國際賽「揚威國際、撫慰人心」的迷思尚未褪盡的情況下,社會輿論基本上仍然瀰漫著要職棒全力配合圓夢的輿論氛圍,少數報導甚至以中職「勢必」、「必須」「絕對」要停賽的字眼來趕鴨子上架。

 

或曰:「為何故步自封,力求參加頂級國際賽事的競爭有助於球員進步、環境進步啊!」

 

答,奧運金牌當然殊榮,但奧運棒球是世界最頂級的棒球競賽嗎?顯然不是,試問一個隨主辦國不同就可能隨時消失的項目,此競賽能被稱為該運動的最高競技殿堂嗎?此外,在職棒賽季間進行並讓隸屬大聯盟各隊緊鎖頂尖球星的奧運,這樣的水平會是最高等級嗎?大聯盟為什麼不停賽、為什麼暫停職棒比賽去打奧運?因為他們知道何為根本,職業聯盟主導下有世界棒球經典賽,國際棒總主導下有世界棒球12強賽,這些錯開職棒賽季,讓選手能無後顧之憂參與的比賽,才是方今真正的最高級別棒球賽事。

 

我想反問,

競技並非最高級、

不能帶來職棒票房助益、

選手須冒高風險(失去獎項、紀錄甚至受傷影響後續職涯發展),

如此美夢,除虛無飄渺的榮譽感之外,到底有什麼理由需要職業運動球隊和聯盟去全力配合競逐?

 

 

職業為重的觀念,並不僅侷限於選手,還有教練。

 

洪一中總教練為何在歸國後辭退國家隊主帥之位,檯面上「辜負球迷期待」這樣的理由內行人看在眼裡都知道並非事實,12強賽打進複賽並列名前5,這已是十年來最好的成棒一級賽事成績,辭退主因除了不想再被一日專家謾罵之外,另一方面當然是臨危受命後已達高標,一洗北京奧運的失敗,歷史地位與口碑再造完成,自然不想另接一個更麻煩的燙手山芋—奧運6搶1。

 

如果是已然晉級,直接帶隊打奧運也還罷了,但台灣還要在旅外回歸困難的情況下,犧牲原有職棒賽季的正常作息調整去打資格賽,這對任何一個有「職業為本」意識的總教練而言都是燙手山芋,更何況新東家樂天甫接手,來年賽季的職棒成績對於洪總更為重要,雖然以他過去的赫赫戰功不需擔心飯碗,但會想給新東家一張亮眼的成績單作為碰頭彩,強化良好賓主關係是可以想見的目標。

 

或許有人還記得,當初沒有人願意承接12強總教練的情況下,是洪一中勉為其難的接受,而他接手後也完成的很漂亮,沒有愧對任何人了;在旅外選手借將(抱歉我就是不喜歡用徵召二字)困難的奧運6搶1中,要有圓滿結果的機率更低,而且卡在本職工作的職棒進行期間,會想拒絕才是正常,這是一個職業棒球教練的職業道德,因為他的本業是職棒總教練,而不是專任的國家隊教練。

 

對於職棒球員亦然,被國族至上和為國爭光的詛咒所束縛,在球季中冒著高風險去打國際賽,最後影響到職棒生涯發展的人數不勝數,除了上面提過的陽建福外,還記得北京奧運因腰傷轟然倒地的陳金鋒嗎?

image

 

對於中職聯盟而言,當然更要慎思,國際賽只是一時激情,職業賽才是不拔之基,不應為了奧運去延後開季或暫停賽季,為少數參賽者影響到全體球隊、球員以及球團工作者的日常運行。

 

我的想法是,不分業餘與職棒,不管抱持「榮譽至上」還是名聲、獎金、兵役解套等利益導向都可以,願意去打6搶1的選手就去響應,如牽涉到職棒球員入選國手、進而影響職棒該年度獎項爭奪,可以比照日職放寬當年職棒的出賽、打席、投球局數等入榜標準,但職棒本身無須配合延後,也不需要中途停賽。如果真的打進奧運,就讓6搶1奪取到資格的原班人馬繼續揮軍東京,不需另外再找既有的職棒選手加入;如果沒拿到資格?阿彌陀佛,我始終認為沒進奧運對於職棒是好事。

 

我猜在如今民智半開的情況下,輿論壓力最終可能還是會讓中職不得不配合,在此之前,已聽說有選手做出宣言,要全力支持奧運資格賽和東京奧運的參賽了,雖然各球團態度不一,但我想在這邊先做出一個預測,奧運6搶1及後續(如能不幸進軍)的奧運賽事,國手入選愈多、出力最大的職業球隊,該年的戰績最慘,而出力最大的總教練職棒飯碗堪憂。就先寫在這邊,明年賽季尾聲再來驗證。

 

文章最後,特別感謝本屆12強國手、教練團、後勤人員與現場的媒體工作者,你們辛苦了!兩屆12強賽的表現中都讓人看到跨世代國家隊彌足珍貴的進步與成長,奪牌不是重點,進步才真心令人喜悅。

 

Photo credit:運動視界圖輯、友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