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力量 被高估的控制錯覺

每逢國際賽或職棒賽季開打以後,下面的討論內容勢必成為日常,「拜託某神秘力量別舒服球員!」「反指標支持該隊必輸!」「我一去洗澡(或上廁所)球隊就掉分!」

看比賽時你常有上述觀感嗎?那你也掉進了心理學理論中著名的「控制錯覺」陷阱。

控制錯覺的論點出自1975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倫·蘭格(Ellen Langer)的研究,報告指出,現實中人類常高估自己對事態的掌控力,而自認能左右事件的錯覺最後終將被現實粉粹,即便那是對事件積極介入的心理行為。 

在浩瀚宇宙中,人類的分項專業實際能掌控的現實情況不足萬分之一,但自詡萬物之靈的優越感往往凌駕於客觀評斷控制力之上,即便理性上自知行為與改變現況無涉,但往往下意識的自行連結因果,過度闡述自己的作為與結果相關。

常覺得自己一去洗澡,支持的球隊就掉分嗎?常覺得主播一說出口完全比賽就破功嗎?你認為著名反指標幫敵手加油,自己支持的球隊就會獲勝嗎?你認為神秘力量誇讚某球員,該球員就會受傷或低潮嗎?其實不然,所謂的集氣,是透過群體取暖得到的心靈慰藉,神秘力量則是被高估的控制錯覺。

或許多數人和我一樣,認為反指標的影響力是無稽之談,但此類迷信其實深植於許多人心中,尤其是對於一支球隊死忠支持的情感派球迷,追根究柢四個字—「關心則亂」,我們的民間習俗,過去大考前都還知道拜拜臨時抱佛腳、身體不適吃香灰、喝符水,尋求心理慰藉者所在多有,職業運動的粉絲狂熱不亞於宗教信仰,看到支持球隊連敗不止,除了每天找戰犯外,漸漸被網路輿論影響,相信神秘力量能帶來改變,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因無力改變現狀,又不想完全不做任何努力,理性上知道迷信徒勞無功,卻會不自覺的想找個藉口作為心靈慰藉;正如艾倫·蘭格研究中指出「採取些行動可令感覺良好,(好像)能控制情況、(好像)不只當個旁觀者,心情會比什麼都不做要好過一點。」

比方說你正急於搭電梯,等待時狂按上、下樓鍵希望電梯快點抵達;進電梯後忙不迭地連按「關」鍵企圖加快關門速度;為快點到達某樓層而重複按壓該樓按鈕,這些看似積極的掌控作為,對改變客觀現況皆屬無用,有的只是抒發躁動情緒的成效罷了。  

關於迷信因果,另位哈佛大學著名的心理及行為學家史金納(B. F. Skinner)博士,則以著名的鴿子實驗驗證了迷信儀式的起源。

實驗方式是每隔固定時間在鴿籠中投下飼料,每隻鴿子在獲得食物當下正進行的行為各不相同,一段時間後,鴿子各自出現不同的儀式化祈食行為,如轉圈、撞頭、振翅等,因為牠們相信是因為「自己進行的動作」,「導致」鴿籠掉飼料的「結果」,即便餵食模式根本是由人類宰制,鴿子們仍堅信自己的努力終能獲得成果。

而更加令人訝異的是,為消除迷信行為,停止餵食後,鴿子仍進行了特定儀式動作超過萬次才宣告放棄,由此可窺見動物在迷信心理和儀式建立上有多麼容易,要破除迷信又是多麼困難。

關於球賽迷信,選手和教練近乎強迫症的賽前儀式,在心理學上具備鎮靜心情的作用;而球迷在國際賽打韓國大啖泡菜、對義大利狂嗑義大利麵、打日本鯨吞生魚片,這些儀式化應援無傷大雅,更可紓壓添趣;但緊張過度,認為比賽動向因自己在電視機前的舉措而發生變化則大可不必,社群討論中過分迷信反指標或神秘力量造成的勝敗效果則更是牽強附會,心理學研究指出,球場外的球迷行為對球員與球賽沒有任何幫助。

誠如前言,集氣是群體心靈慰藉,神秘力量是被高估的控制錯覺,球賽勝負只與在現場的選手、教練、工作人員,甚至是場邊應援和可以影響接飛球的觀眾有關,作為觀看轉播不在現場的球迷,其實只需要充分享受比賽即可,勝負只決定在球場內,打得不好選手和教練可受批評,但打得好時,則應給予選手更多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