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成就的榮光

職棒總教練這個職位永遠不缺話題,無論是戰術頻率、土洋系統磨合、戰績起伏或個人執教風格等,永遠都是球迷熱議的話題。職業運動是實力說話的修羅場,也是成敗論英雄的舞台,對球員而言如此,對總教練來說更是如此。總教練的成就來自於勝場積累和奪冠次數,而坐在這個如坐針氈的位置上能累積多少功業,先決條件是如何能坐得久。

Continue reading

淺談重量訓練

在運動科學的蓬勃發展下,重視肌力已經成為相對普及的觀念,肌力不但是人類日常生活的根基,對於運動選手短暫的職業生涯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資本,只要不努力鍛鍊,這項資本就是逐年流失,沒有例外。

Continue reading

英雄主義或團隊至上

常聽表現好的球星受訪時說:「個人成績不重要、球隊戰績至上」;當球隊戰績低靡,球迷檢討球員「只會刷個人數據,不重視團隊」的批評聲浪亦不絕於耳。「團隊利益凌駕英雄主義是球隊邁向成功的坦途」似乎是不變的真理,但所有團體運動真能一概而論嗎?

Continue reading

選秀魔術與倖存者偏誤

大數據時代,生活萬象都與統計學脫離不了干係,尤其強調數據績效的職業棒球更是如此;在近代職棒中,嶄新的科學儀器於球場日益普及,積累出大量資料,透過數據公司與科技部門專才的努力,每隔數年就有新的進階公式被創造與套用,冀望藉由這些獨創性的研究,探討這項有百餘年歷史的傳統運動裡更多不為人知的新天地。

Continue reading

疫情副作用:防疫泡泡賽區

美國職籃(NBA)去年在復賽時採行「防疫泡泡賽區」制,將參與季後賽的隊伍集中於奧蘭多,在其中建立檢疫隔離園區,集中管理球員並完成後續賽季;如今台灣在未見疫情顯著趨緩下,除非中華職棒要忍痛放棄全年賽季,否則尋求復賽可能也須採取類似模式。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