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成就的榮光

職棒總教練這個職位永遠不缺話題,無論是戰術頻率、土洋系統磨合、戰績起伏或個人執教風格等,永遠都是球迷熱議的話題。職業運動是實力說話的修羅場,也是成敗論英雄的舞台,對球員而言如此,對總教練來說更是如此。總教練的成就來自於勝場積累和奪冠次數,而坐在這個如坐針氈的位置上能累積多少功業,先決條件是如何能坐得久。

總教練這個位置要坐久有多難?扣除掉洪一中總教練任期間的桃猿和新軍味全龍兩隊,兄弟隊史上兩次奪冠間距的11年間更換了7位總教練;統一獅在同期內也換了7位,同時期的富邦(含義大隊史)更多,僅從2013年算到2022年的9年間就有多達10位總教練走馬上任,總教練這個位置要能坐久真不是件易事。

由此觀之,洪一中總教練確實是一個異數,自2004年起接下La new熊隊教鞭,除率中華隊出征奧運曾由呂明賜短暫代理職務、和2010年蟄伏二軍由蔡榮宗執教一年外,從熊隊、猿隊再到樂天紀元前的漫長隊史中,他是這支球隊的不動主帥,直至他轉會兩年、請辭富邦悍將主帥一職時,距離他中職職教千勝的里程碑已經近在咫尺。

儘管生涯執教超過990場勝利已是台灣職業運動史上巔峰,但職場的績效面都是極端著眼當下的,職業運動尤其如此,只要近況低靡,過去的功業很容易被球迷遺忘。

當踏進球場就得面對來自高層和球迷的壓力,作為職棒總教練每場都想贏就成為人之常情;若事與願違,會議桌前與制服組的長談和無數輾轉難眠的夜晚也就司空見慣。唯有坐過總教練位置,才能體會一個大半輩子在紅土草皮上打滾的老球皮,面對商業考量高於棒球且對球隊調配細節並不通盤了解的經理人時,要在雙方的執著點下達成共識要耗費多少精神和時間。

在職場上,優秀的管理者通常不是一個好朋友,成績再好的教練也會有球員對他的管理風格有抱怨,更別提從球迷視角去觀察和評斷;但若跳脫球迷框架同以管理者的立場來評價總教練一職,就不難理解這個位置為什麼不能是好好先生,因為在這個職務上成功的關鍵在於能理解球隊的現況需求、可用資源和應當如何分配,由此確立輕重緩急和明確的管理風格。同時,總教練需要深諳職業聯盟運作法則,無論是賽制、球季作息還是規章細項,善用規則和風向的教練方能百戰不殆;且要能無畏流言蜚語和旁人側目,面對突發事件時能善用媒體在上風處發言,讓輿論對自家球隊和球員有利,能做到這些層面的人,不可能沒有心機手腕,也絕不會是口碑載道的好好先生。

職業球隊的管理層最重視的績效指標是季後賽門票,任命總教練後,他要達此目標會燃燒多少投手,這可能不是高層最關心的事,說白一點,職棒鮮少有教練不操投手,但最慘的是操壞選手結果戰績一蹶不振;反過來說,如能進入季後賽甚至拿下總冠軍,即使受同僚和下屬批評,也有底氣能等閒視之,過去洪一中總教練即是如此,而後來在同樣執教風格下造就的兩樣情,則來自於組織架構的轉變和授權程度的差異。

洪總教練的成就除了個人運籌,更有劉家父子兩代的信任為基礎,他也在信任中善盡義務,繳出高層與球迷想見的成績單。信任是締造榮光的支柱,逢戰績低靡扛不住輿論就頻頻換帥的團隊難有善果。養成大物選手難,養成常勝主帥更是難上加難!希望新生代潛力總教練的背後都能有不畏輿論、充分給予信任度和容錯期的管理層撐腰,讓台灣能夠培養出更多棒球場上的名帥。

原文首發於:《職業棒球雜誌 》2022.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