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外野手需要具備哪些資質?
身體能力方面是腳程和臂力,這兩項能力天賦佔比很大,後天再苦練進步幅度也有限。臂力小還可藉由移防左外野來縮短傳球距離,但是速度慢對外野手而言是先天劣勢,較難勝任自如;其次是對手擊球瞬間第一時間的判斷力,球打出去能憑藉聲音、仰角判斷轉向和移位,雖然透過練習和實戰可以提升經驗,但這種瞬間反應的敏銳度能藉由訓練精進的幅度也有限。
判斷力決定球打出來時外野手能不能快速找到球的位置,這種敏銳度是天生的,採訪過許多金手套層級的外野手,他們在國小時期與同學玩搶接高飛球的遊戲,很多小孩還在靠碰運氣瞎跑時,他們就已經在精確落點等待接球,這是天分,後天能補強的程度有限,也就是俗稱的天花板高度,就像內野手預測球擊出後的反彈路徑、接反彈球的手感也是天賦,像江坤宇守備時,打者球剛擊出的瞬間他就已經啟動,所以才能攔下那麼多強勁的安打球。
對外野手而言,判斷力的好壞會影響移動時第一拍的腳步、追落點的腳步和移位的腳步,判斷球的距離、方位、仰角如果開始就失準,在追一半才發現跑錯,這時才切換方向就會少掉處理球的黃金時間;年輕選手經驗不足特別容易犯這種錯誤,只能練習時藉由案例機會教育,才能看得更精準,跑正確的接球路徑,這些都是習慣養成,在失誤中調整,訓練時用同一顆球讓他再接一次,有時教練會刻意拋類似的球讓選手反覆練習,去習慣同方位來球的接球路徑,下次碰到同類型的球就會比較熟稔。若具備天生的敏銳度就有守外野的優勢,如果還能透過勤做功課,像觀察球場、風向、燈光、陽光、打者習性、還有解讀比賽能力細膩一點,對於守備的輔助會更好。
棒球守備以中線優先,因為防區最大要兼顧左右兩邊,中線球員的守備能力通常優於兩側,當球打到中右、中左兩個外野手中間時,中外野手要馬上判斷有沒有機會處理,有機會就要馬上喊;兩個野手同時喊的機率也很高,但是確定要接的那個人就要明確一點把隊友喊開,時間充裕的話還可以用手勢輔助示意。喊聲的語言通常都是用英文『I got it !』當然這個隊友間要事先溝通好,不然在比賽當下你可能會不知道對方在叫什麼。最好盡量不要叫隊友的名字,因為有時候他會不知道你是要叫他讓還是要叫他接?
近十年來,中華職棒歌舞化應援模式盛行,球場內的舞曲應援分貝數極大,舞曲加上觀眾人聲,比賽時的音頻干擾比以前更多,外野手的喊聲需要更大聲,真的已經喊到極限的話,有一種輔助方法,就是透過連續喊聲來提高隊友注意力,讓他可以在吵雜的球場中明確接收到你的訊息。
比賽處理飛球時,即使已經喊聲還是要留意一下隊友動向,因為總有可能發生隊友受噪音干擾,或太過熱血拚搶沒聽到你喊聲的狀況出現。在這種狀況下失誤已經算是最小傷害,沒有相撞都還算幸運,過去也曾經發生過多次在處理飛球時因為隊友間溝通不良發生嚴重碰撞,造成骨折或腦震盪的意外,棒球場上因為處理飛球的喊聲和權責不明確時,輕則守備失誤,重則傷退甚至可能影響選手生涯,雖然是小細節,但是不可不謹慎以對。
原文首發於:《職業棒球雜誌》2025.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