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攻狂守孰為重?從蔣智賢和林哲瑄看打者聯盟選秀的抉擇

image

話先說在前頭,今天議題中舉例的選手都是好選手,純就議題探討,請各自的支持者不要不開心,我今天要想聊的,是在中職這個打者聯盟,打擊與守備的能力,對球隊的貢獻度到底孰重孰輕?

道歉野球是真的存在的,守備能力中等偏低的大砲,即使守備能力不足,但他打回來的分數,還是比他掉得分數多。對,我說的就是林智勝。 另外要談的是,守備強到某種程度,是否真能彌補打擊上的不足?這點要談的是蔣智賢和林哲瑄。
如果說過去五年,詹智堯是聯盟最頂級的防守型中外野手,那林哲瑄肯定就是凌駕於這個聯盟以上的超級防守型外野,他的守備判斷、起步、移位、廣大範圍和散步接球,今年屢次出現於每週好球集錦之中,有口皆碑。

林哲瑄在球探報告裡的評價是:守備範圍廣、臂力強,具備速度,唯打擊能力較不足,但守備毫無疑問是大聯盟等級,選球還不錯,如果擊球點和力量能再好些,可能就留在大聯盟了。

image

但正因為林哲瑄的擊球點掌握能力沒這麼優異,所以他不會是長年維持高打擊率的打者,過去有旅美經歷回歸的野手,加盟中職後打擊成績都會有相當幅度的升級,如:郭嚴文、高國輝、蔣智賢、陳俊秀……等都是經典案例,但林哲瑄不會,因為比起上述那些人,他本就不是因打擊見長而旅外的野手,回到中職會維持不錯的打擊成績,但也不會大爆發。

如果你還記得 2015 年 6 月 29 日的中職季中選秀,義大犀牛首輪用狀元籤指名林哲瑄時,全場一陣驚呼的狀況,你就會知道這有多出人意表,葉君璋總教練當時說:「主要是補強中線守備,他是超級外野手」,這點絕對沒錯,他是超級「守備」外野手。

葉君璋總教練在選秀會後說:

希望 26 歲的林哲瑄,未來填補 34 歲張建銘退化後的外野防區,因此挑選林哲瑄來填補中線守備。

葉總極重視防守,他的觀念是:好打者雖可幫球隊贏球,但他認為義大目前最需要的是投手與守備。

然而義大這三年真正迫切欠缺的是什麼,是打擊。

首先,從 2014-2016 年 (16 年至上半季),四隊主力打者(全季打數超過 300 、半季超過 160 打數),OPS+ 超過 100 的打者(優於聯盟平均打擊水平者)的數量如下:

image

常駐的先發主力打者中,四隊超過聯盟平均打擊實力打者數,中信兄弟是逐年成長,獅猿持平、義大犀牛則是下滑至三位,那三位你應該猜得出來,就是高國輝、林益全和林哲瑄。

然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各隊平均打擊實力,從 2014-2016年 (16 年統計至上半季),四隊平均 OPS+ 如下:

image

桃猿失去了林智勝以後,上半季整體打擊水平確實是下滑趨勢;而大幅補強打線的中信兄弟不用多說,在林智勝和蔣智賢輾壓級的成績下,團隊打擊一路飆升到四隊唯一 OPS+ 破百的 118.4 。

而義大犀牛從 2014 到 2015 年,他們的團隊打擊表現明顯是逐年下滑趨勢,雖然四連星火力驚人,但後段棒次火力的斷層始終無法有效填補,內野除林益全外幾乎沒有打擊威脅,這是個很早就出現的警訊,但季中選秀前兩輪,葉君璋總教練沒有選擇補強內野強打蔣智賢,更沒有退而求其次選擇外野強打王柏融。

的確,張建銘的衰退在 2016 年馬上浮現,林哲瑄填補的狀況以守備來說絕對過之無不及;但以打擊來說,他的火力只與 2015 年的張建銘相仿,並沒有達到一個旅外野手回國被期待的狀元級表現。

沒錯,林哲瑄 2016 年上半季的 OPS+124 ,他的確是個超越聯盟平均的打者,但 2015 年的張建銘也有 OPS+119 之譜,林哲瑄在攻守兩端都填補了火哥的空缺,但對於義大犀牛整體打線的升級貢獻有限,而且當跟你同輪後被選的蔣智賢打出 OPS+173 的時候,兩人很難不被拿來比較。

image

以中線外野手來說,林哲瑄毫無疑問是頂尖的,但義大犀牛獲得他的成本很高,首先,他是選秀狀元,因為選他放棄了蔣智賢和王柏融;其二,他的月薪 45 萬,所費不貲。

討論中外野手綜合價值,可對照另一位中缐外野:統一獅的羅國龍,羅國龍的防守表現當然不能跟林哲瑄相提並論,但中外野該接到的球基本上他還是中規中矩,再加上打擊和薪資成本等綜合評估,羅國龍的整體價值其實勝過林哲瑄。

很驚訝嗎?我們從攻守兩端來比一比。林哲瑄的外野守備當然在羅國龍之上,但說真的,羅國龍的外野守備已經合格了,中外野守備跑步去接是一個出局數,散步去接還是一個出局數,不會因為輕鬆寫意變成兩個出局數,中外野守備到羅國龍這樣的能力,已經很夠用了。

再來看打擊成績:

2015 年,26 歲的羅國龍 OPS+ 95.1,27 歲的林哲瑄 84.4,好,我知道林哲瑄只打了 20 場,那我們來看 2016 年。

2016 年上半季,27 歲的羅國龍 OPS+ 129.2,28 歲的林哲瑄 OPS+ 125.4,相去無幾的火力輸出,羅國龍甚至略勝一籌,而且羅國龍的月薪只有 14 萬。

羅國龍打擊三圍:0.369/0.452/0.519
林哲瑄打擊三圍:0.317/0.430/0.528

從這張成績單對比來說,林哲瑄整體表現甚至不及羅國龍。

你說守備範圍大可以多守下一些分數?那如果他們守下的分數其實差距沒有你想像中的大呢?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在這個極端的打者聯盟,防守貢獻度超高和打擊貢獻度超高的野手,到底誰對勝敗的影響力較大。這個問題很難,但有一些數據可以概略參考。


手套大or棒子粗    野手能力何者為先?

中華職棒恐怕沒有統計這類的進階數據,以大聯盟來說,2013-2015 大聯盟中外野平均全年能替球隊省下最多分數的是紐約大都會的 Juan Lagares,UZR/150 = 20.5,也就是說他出賽 150  場,可以靠守備幫球隊守下 20.5 分,假設林哲瑄就是這般的大聯盟頂級守備外野,其實每場平均也就是幫球隊守下 0.13 分而已,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棒球野手重視攻擊不是沒有道理的,儘管手套不濟事,但用球棒打道歉野球確實可行,強打者球棒分數產值超過手套守下的分數很多,這個現象不只在中職而已,在美國也是一樣,這也是為何美國球探在面對:

A.潛力強打+差不多守備

B.頂級守備+差不多打擊

這般的球員抉擇時,球探往往會選擇 A。

除了我們剛剛看過的OPS+以外,要看打者製造分數的能力,可以參考 RC( Runs Created ),公式如下:

RC = (安打 + 保送) x 壘打數 / (打數 + 保送)

打者創造分數能力值,中信兄弟上半季最高就是蔣智賢的 51.87 ,林哲瑄上半季的 RC 是 35.07,兩個人光半季就差了 16.8 分,下半季恐怕只會愈拉愈開。

靠防守贏球其實某些層面上是對的,但那主要靠的是投手;如果是野手,其實仰仗的是打擊,當看完 MLB 前三季守下分數最多的外野手,每場平均幫球隊多守下 0.13 分時,那你就會知道,野手的打擊能力重要度高於守備,對球隊的貢獻度而言,手套大小怎樣都彌補不了球棒的粗細,這是為什麼陽耀勳跟王柏融今年逐漸可以分守右外野和中外野的原因,且不說他們守備有日趨穩定的態勢,即便偶有失誤,他們的球棒也都可以彌補。

職棒是一場秀、美技就是秀的一環,但撇開血脈賁張的感官享受之外,野手被仰仗最多的能力還是打擊。

從義大前三年團隊打擊能力下滑、前後段棒次火力落差和火牛棚的態勢來看,他們迫切需要的環節確實包含投手戰力(這一點兄弟也是),但再來應該著重的是內野打擊火力的提升,而非中線守備。我在 15 年季中選秀分析時是推薦義大選蔣智賢,儘管我因為他哥哥的關係對他有點成見,但他是義大迫切需要的打者,反正現在,嗯⋯⋯就當作是事後諸葛吧。
義大成軍以來就有胡金龍、高國輝、張建銘等外野強打,儘管防守不見得頂尖,但稱作合格防守絕無問題,他們的球棒火力輸出,更超越一般外野手等級。

而要說守備組,近年補進林旺衛、高孝儀,加上先前一直在板凳的吳宗峻,其實外野戰力不算薄弱,儘管好中線防守外野是稀有財,但我個人認為:在打者聯盟的野手火力輸出遠比守備更重要。

尤其是義大的內野手,林瑋恩、陳凱倫、于孟雄、林琨笙等人的打擊都差強人意,只有林益全是有威脅性的強打,就連今年打擊率和全壘打數有長足進步的林威廷,OPS+ 表現其實尚未達聯盟平均水準,而陽冠威也不知為何一直浮浮沉沉上不來。

image

沒錯,林哲瑄美技多,範圍大,狂跨區,但這樣真有幫球隊守下比其他外野手更多的分數嗎?並不盡然,他許多跨區的球有一定比例是其他外野手可以自行處理的守備,義大並沒有真的要用兩個外野手打天下,其實不需要範圍大到誇張也能守住。守備優異肯定有其範圍內的價值,但超過合格基礎到達某種極限後,除觀賞外,不會再有更高的價值。

當然,我肯定在林哲瑄守備範圍內絕對比其他外野手多擋下一些關鍵球,這絕對是頂級明星外野手的水平,但在動輒出現大分差勝負的中華職棒中,林哲瑄對義大爭霸的效益有限 ,尤其他絕對不是提升中心棒次火力的好人選,拉他到中心棒次的時間這麼長,很明顯是有點誤會。

當 2015 年季末的 FA 前,內部團隊早就確定很難增資爭取林智勝時,那一個打線貧弱的球隊在季中選秀,這個能靠順位優勢而非現金戰爭就能攔胡蔣智賢的時機點,就必須深思熟慮球隊到底最欠缺什麼,中信兄弟的牛棚狀況不穩、守備也絕非義大對手,但在同時獲得林智勝和蔣智賢的情況下,以壓勝的打擊火力拿到第一張季後賽門票。

就算守備爛到家,但道歉野球確實存在,林智勝和蔣智賢的二、三壘守備再差也不會是人形立牌,而且蔣智賢守三壘,說不定還談不上全聯盟最遜,他有守下分數的基本能力,又有輾壓全聯盟的打擊,何況他守內野,吃重程度與外野相比又有不同。

image

我知道蔣智賢有糖尿病,所以可能會影響他的球員生涯評估和是否要選他云云,但糖尿病早在 12 年前就發現了,他旅美打職棒甚至是在發現糖尿病之後的事,顯然國外球探並不認為這會是個問題,沒道理小聯盟每年出賽能破百,加盟中職反而不行。

我承認,去年完全沒預期蔣智賢會是個上看 30 轟、逼近四成打率的高效能重砲,這點大多數人都無法預見,但估計他是個可移防負擔較小的三壘防區、20 轟、0.350 的打擊率,火力比 1A 層級回歸的郭嚴文更為強大,這應當還是可預期的,中職目前少有可以壓制蔣智賢打擊死角的直球球威,導致他如今超乎想像的成績。

所以,我並非要以蔣智賢現在的成績來衡量義大選秀的損失,所有人都很難預見他升級的幅度居然這麼可觀;但至少,蔣智賢打擊升級的期望值遠比林哲瑄更高這點應當無庸置疑。那問題就會落在:球隊選秀時需要補強的是防守還是攻擊?防守的補強是著重投手還是野手?是否明確認知球隊近年來迫切需求的順序?這些就是選前利益評估的重點了。

寫完這篇文章後,被批為事後諸葛文也是可預期的,我認了。但過去已成過去,鑑古要能知今,我想用此文章彰顯以下三點:

1.義大犀牛未來補強的要點不是防守,而是進攻、

2.打擊聯盟的「野手攻擊價值重於防守價值」、

3.承2,近三年中職呈現極端打高投低狀況,野手補強重點應當打優於守。

從 2014 年開始,中華職棒就呈現打高投低的情形,這跡象不是今年才開始的,短期之內恐怕也不會改變,葉總調教投手的功力有口皆碑,他在短時間內把義大火牛棚變成了鐵牛棚;而林哲瑄絕對也是凌駕全聯盟等級之上的中線守備野手,如果他身在大量小分差比賽的投手聯盟,絕對是無可取代的超級巨星;但在打者火力遠優於投手戰力的客觀現實下,球隊羸弱的內野打線絕對是未來義大選秀時必須優先補強的重點,即使回顧 2015 選秀的結果是事後諸葛也沒關係,只要下次補強前能真以前例發現盲點,明年不再事後諸葛一次,那也就功德無量了。

圖源授權:法老的攝影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