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富邦悍將的打線辯證

image

富邦悍將剛結束了九連敗,但衛冕軍的考驗才剛要開始,富邦悍將的斷崖型打線,注定在「長期賽看打擊」的例行賽,成為爭霸道路上的不利因素。

 

目前各隊約打了 13 至 14 場比賽,聯盟場均得分 5.56、富邦場均得分是低於聯盟的 5.08;失分方面,聯盟場均失分 5.48 ,富邦場均失分則高達 6.54,也比聯盟平均差。但特殊的是,富邦悍將的團隊打擊率和上壘率 .297、.347,雙雙居於聯盟榜首,為什麼一支安打率高、局局有攻勢、又擅於上壘的球隊,得分與戰績反倒是四隊墊底。

 

是因為長打能力的消失,造成得分效率的不彰。現代棒球就有這般定律,引述吾友大艦巨砲在近期專欄〈重砲為神,你信嗎?-簡答「富邦怎麼了」〉一文中的話:

一壘安打加全壘打可換回兩分、兩支二壘安打跑壘正常可得一分、兩支一壘安打則至多一、三壘有人,分數卻沒進帳。

 

這就是為什麼長打對於攻擊的價值十分重要。富邦悍將團隊長打率僅贏過統一獅,而場均打數大於 3.1、isoP(純粹長打率)排名能擠進全聯盟前十的球員,富邦悍將則是一個都沒。

 

此外,在富邦亮眼的團隊打擊率中,藏著一些看不到的隱憂,就是他們的團隊平均 BABIP(把球打進場內形成安打的比例),富邦悍將是四隊最高的.350,聯盟平均僅.300,而其他三隊則只有 .280 左右,BABIP 過高或過低,可以解釋為球隊場內安打形成的運氣好與壞,加上富邦全壘打過少(全壘打是把球打到場外的安打),這說明富邦雖然團隊打擊率高,但短程安打居多、同時「打進場內找洞穿」的運氣成分佔比也是四隊最高。

 

 

另一方面,富邦悍將團隊 BB%(被保送率)僅 6.2% 四隊最低,當然更低於聯盟平均的 8.9%,而團隊 K%(被三振率)則是聯盟第二多,以進攻基本法則來說「安打加長打」會是吃大局的首要方式;若長打能力不振,「保送加安打串聯」也可以形成大局,但富邦則是二者皆居於下風。

 

今年有認真逐場追蹤富邦悍將比賽的球迷,應當不難發現富邦悍將攻勢最常見的狀況是「局局有攻勢 ,保送少,球員多靠短程安打上壘,但缺乏安打串聯和結合長打的高效、大量取分;有得分契機時被三振,留下大量殘壘機會偏高。偶有長打、安打和保送接連出現而得分,但好不容易取得的領先優勢,被對手重砲群轟擊,三下五除二,立即追平或逆轉。」

 

雪上加霜的是,富邦開季又折損了三連霸全壘打王高國輝。葉君璋總教練引以為傲的投手鐵壁,也在羅力、黃勝雄傷退、力猛壓制力不如去年的情況下,出現裂痕,從先發起始,對輪值、牛棚產生連鎖反應,貧打與投手崩盤,讓富邦悍將的得失分數據探底,當然更直接反應在戰績上。

 

在中職,投手出問題比打者出問題好解決,只要找到一、二個能穩吃局數又不會大崩盤的洋投,就足以立即舒緩原先吃緊的輪值、以及被先發提前退場拖累而疲憊不堪的牛棚,都能得到喘息,像二連霸時期的 Lamigo Monkeys 就是最好的例子,2015 年上半季,本來風雨同路的先發與牛棚,在洋投神盾到來後徹底得到舒緩契機,神盾在 2015 年 4月中旬加盟,後來幫助桃猿拿到上半季冠軍,即使七月就因韓職挖角離隊,但也完成球隊需求的階段性任務。

 

另一個例子有點極端, 就是 2009 年底受簽賭案重創、流失大量主力的兄弟象隊,在這個幾乎注定墊底的球季,因應聯盟四洋投特案、及兄弟洋將尋找管道通暢,2010 年,兄弟居然憑藉麥格倫、庫倫、卡斯帝、羅曼四洋投的優異表現,以一個原應嘆息的殘破陣容拿下年度總冠軍。

 

在中華職棒,找好洋投比找好洋砲更為熟門熟路,洋投一直是洋將選擇的優先,加上 2015 年後,中華職棒轉型為極端打者聯盟,各隊土投群被轟得七葷八素,先找好的先發洋投,成為各隊的共識。

 

富邦悍將的問題之所以麻煩,在於他們的大問題在打擊,2015 年後,義大犀牛的前後段打線就開始呈現斷層,無論是前期四連星(胡金龍、張建銘、高國輝、林益全)或後期四連星(2016 年張建銘換成林哲瑄),四連星外的打者幾乎沒有太大的長打威脅,在各隊打擊火力突飛猛進的情況下,義大/富邦體系的打線熄火劣勢逐漸被突顯。

 

富邦的問題,在於幾乎銷聲匿跡的長打。

 

林哲瑄、胡金龍依然有穩定的打擊貢獻,但他們目前的 IsoP 排名都在聯盟前十之外,林哲瑄第 11,(.154),胡金龍第 12(.153),他們的 IsoP 甚至在聯盟平均(.165)以下。而過去聲稱不能重訓的林益全更不用提,IsoP 僅有.100,比林威廷和李宗賢更低。這就是為什麼,只要高國輝不在,富邦的打線威脅性就不那麼令人畏懼。

 

高國輝因傷缺陣後,葉君璋總教練用高孝儀與張建銘來瓜分他的打數,但這兩人的 IsoP 也只有 0.091 和 0.026。

 

冬聯有突出打擊表現的陽冠威,例行賽場均打數不足 3 個,無法穩定出賽發揮長打力;僅有 12 個打席就有 3 發全壘打演出的吳宗峻出賽數更少,無論表現如何令人驚豔,也沒有穩定出賽機會。這無疑是把少數能短期見效的調整備案也給一併封堵了。

 

富邦悍將現階段能做的調整,就是放寬兩側守備穩定度,讓陽冠威、吳宗峻甚至高國麟去取代李宗賢和張建銘穩定出賽,看能否有相對好的攻擊表現,舒緩卡彈的燃眉之急,除此之外,葉君璋總教練本季已無太多選擇可以改變。

 

因為打線的問題是建軍選秀路線所造成的長時間問題,貧打病症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在一個球季內,像投手那般用新洋投改善體質。

 
打線問題在國外之所以相對好解,是因為球隊多,透過交易、花錢買或甚至找短約浪人,都有機會撈到不錯的臨時長打工具,因為沒有洋將名額限制,球隊又多,總有球隊可能想出清不合隊形或球風的砲手,你丟我撿,一拍即合,反正不合用短約到期來年再出清找新人,進可攻退可守。

 

但在台灣不行,近十年來洋將名額用在洋投是顯學,找洋砲門路並不通暢,找來洋砲還有水土不服和好球帶適應問題,出現空包彈風險偏高,交易呢?台灣交易市場幾近一攤死水,可供 GM 運籌帷幄的彈性極低,很難透過交易解決問題。

 

葉總除了把陽冠威和吳宗峻拉上先發外,能做的事就只有像去年下半季一樣—等待。

 

等什麼?等健康的羅力和高國輝回歸,投打兩端二位大將填補得、失分差的空缺,一如去年下半季義大犀牛中後段才在高國輝歸隊、四連星連線後,把打擊劣勢逐漸扳回,展開連勝。

 

此外,老調還是必須再重彈,季中選秀對於可用的長打型打者,必須要有連續好幾年的補強,才可能逐漸彌補上打線斷層,因為前兩年的選秀基本上已經錯過。

 

2015 年我在運動視界的專欄說過一次、2016 年我在麥卡貝的專欄說過一次、其實每一年季中選秀,我都建議義大/富邦需要先以補強打擊為優先。當然,逝者已矣,鞭屍無益,若有興趣可參考拙作:

 

2015 年的季中選秀結果可參照:〈強攻狂守孰為重〉

2016 年的季中選秀結果可參照:〈遠見者的悲歌〉。

 

已過去的選秀歷史,不再浪費篇幅重提,但不變的結論,是當前的困境,和當時的決定脫不了干係。

 

想在一年左右改變打線困境,唯一的捷徑只剩季中選秀,只要是大物年,兩次選秀補強可以迅速改變一支球隊先發打線的體質,更能形成火力交疊,掩護原本的強打者有更多好球進攻機會。

 

義大犀牛打線斷層斷崖化,是從選秀上的決策開始加劇的, 2014 年抽不中陳俊秀是義大犀牛的命,與沒上任的葉總無關,甚至後續幾輪選林旺衛沒選許基宏我都覺得合理,因為 2014 中職還不是打者聯盟,打線斷層也未發端,當時評估許基宏的打擊潛力強,但林旺衛的評價是攻守均衡,以一個潛力中線外野而言,是值得投資打數培養的人才。但 2015-2016 兩次大物年的選秀決策,才是造成如今結果的關鍵。

 

學生時代,國文課本上學過一段古文頗為實用,應有不少人有印象: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孟子·離婁上(九)》 

簡單翻譯一下:「現在想當天子的諸侯,就像生了七年的病,企圖用三年艾草來治一樣,過去不籌備合適的藥材,就難以治現在的疾病;現當下還不開始籌備,則未來也永遠得不到久年艾草來治病。」

 

慢性病需長期治療,治療過程的陣痛期不是最難受的,難受的是裝作沒病而不尋求正確處方,那就永遠要承受病痛折磨,還要不斷咬牙裝沒事,當病情到忍到忍無可忍時,就有人忽然要走了這樣。

 

這樣總結好了!其實我們每年都出這類文章,然後都有人質疑事後諸葛,但一次回顧說事後諸葛,算了、兩次回顧說事後諸葛,認了、連三年都講同一件事,表示就算提前預告,最後也沒人改變現況。

 

有固定收看的讀者其實知道,大艦巨砲康士坦丁等專欄作家,每一年季中選秀前幾乎都提醒同樣的問題,希望球隊針對內野打線方面補強,並安慰球迷:陣痛個一兩年,再來就會水到渠成……。然後?然後是年復一年繼續 repeat。

 
富邦的打線問題是七年之病,要短期治癒是不可能的,若能痛定思痛,認識根本缺陷,從每次季中選秀做策略規劃逐步改善,打線斷層才不會日漸沉痾。否則在「長期賽靠打擊」的馬拉松法則中,富邦每年將會持續步履蹣跚,等待上半季過後排名重洗,靠賽制帶來一些奇蹟。

 

 

Photo credit:作家選手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