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文化大學出身的選手群,在中職掀起一波強打新浪潮,文大是大專院校中較為重視系統化重訓的球隊,近年湧入職棒舞台的王柏融、蘇智傑、朱育賢、鄭鎧文和詹子賢等人,都是文化大學培育出的長打新星。
【 歡迎來到 卓子傑的暴力熊天團。討論中職、NBA、MLB 與體壇新鮮事。】
其實這幾位選手在進入大學前,許多人其實不以全壘打見長,文大總教練陳進財先生曾評價王柏融、鄭鎧文等人「入學時多用推打,擊球力道不足。」
那為何當他們走出校園後能夠砲管升級?除仰賴昔日全壘打王廖敏雄的打擊觀念傳授,更因為文大重視重量訓練。
強打養成的正宗
拿通俗小說的情節來比喻可能更好理解,文大訓練系統極類似武俠小說中正宗的訓練模式,若把長打擊球距離所仰賴的肌力、爆發力喻為武俠小說中的內力深厚度;那打擊技巧、球棒運用能力和打擊觀念,就是武學中的招式與技術。
文化大學的教練會對打者進行觀念調整,只要身材條件好、具備長打潛力,他們就會鼓勵選手將揮棒軌跡加大,採取拉打,不要因畏懼三振而碰球,朝全力揮擊的方式出棒。此外,輔以持之以恆的重量訓練菜單,對於文化選手提升肌耐力和擊球瞬間爆發力,幫助良多。
文大學生受的訓練就是一邊練氣(重訓),一邊練劍(打擊觀念和技巧),類似少林、武當、全真這般的正宗鍛鍊系統。
先推後拉的全能大王 王柏融
王柏融出身屏東棒球名校復興國小和鶴聲國中體系(文大恩師廖敏雄正是復興國小出身的首位職棒球員),青少棒時期身材很單薄,表現平平,青棒進入穀保家商,同儕人才濟濟,始終無法綻放光芒。
直到進入文化大學以後,內野守備和投球表現平平的王柏融被移防外野,精研打擊技巧,打擊觀念也受教練調整啟發,從害怕三振習慣性推打改為多嘗試朝右半邊拉擊,搭配規律且增量的重量訓練,終在大二時打出名堂,青棒無緣國際賽的他開始成為國家隊常客,也因為 U21 的奪牌受到職棒球探的青睞,終於造就後來威震中職的柏融大王。
患得患失的府城狂獅 鄭鎧文
與王柏融相似的例子是鄭鎧文,在青棒時期打擊多採推打,正因為其揮空率較王柏融更高,為降低三振次數進而採取推打策略,但反向攻擊的球棒運用能力又略顯薄弱,反而降低自身魁梧身材和擊球怪力的優勢;進入文大棒球隊後,他接受教練的指導進行調整,克服害怕高三振數的心理障礙,貫徹拉打,進而讓他「力量型」打者的擊球特質得展所長。
從學生時期他就養成固定重訓的習慣,他曾在受訪時表示,因為過去學校一度沒有正規棒球場地練習傳接,所以他沒事就往重訓室報到,這個習慣也一直延續到職棒。
他與學弟王柏融同在 2015 年季中選秀獲選,但他卻到 2016 年才正式踏上一軍,儘管三振數居高不下,但怪力級別的拉打,讓他在新人完整賽季狂轟 24 發全壘打,一舉突破恩師廖敏雄昔年在中職保持的新人年最多全壘打紀錄。
觀察鄭鎧文一年多,我覺得他是一個略顯患得患失的打者,在 2017 年季初觸身球受傷以前,他的長打表現火熱,也以六支全壘打獨霸聯盟,但下放二軍以後似乎又在苦惱揮空率和三振數,回到「提升擊球率,放棄全力拉打」的老路,反而重陷青棒時期的泥沼,結果不但沒能提升打擊率,反倒讓長打強項遭到封印,
只能期望這位年輕的獅子,能夠與打擊教練達成共識,找回那高三振率、但一棒足以必殺對手的狂獅重砲。
砲管升級的優雅王子 蘇智傑
來自台東阿美族的蘇智傑,又是文大另一個砲管升級成功的典範,蘇智傑學生時期就嚴謹自律,儘管因為身材與打擊天賦極好,早早就頭角崢嶸,但他依然嚴格貫徹自我要求。
大學進入文化就讀後,最大的收穫自然也是這個體系給予的打擊觀念改變及重訓習慣培養,蘇智傑雖然身材高大,但高中時期上半身肌肉量略顯不足,進入文化大學後接受重訓,在規律又勤勞的訓練中造就的身體厚實度,與青棒時期不可同日而語,重訓需要加強的五要素(力、速、敏、柔、耐)中,他的爆發力和肌耐力有著最為顯著的提升。
在力量的穩定提升下,蘇智傑的擊球仰角也經過調整,不再墨守青棒教練以彈道一、二的平飛擊球策略,而是提升仰角,讓長打實力自然綻放,也造就他成為一個能推能拉,能過牆亦可巧打的複合型攻擊武器。
蘇智傑如今的打擊能力,適應職棒游刃有餘,只要守備的細膩度和解讀戰況的經驗值能夠逐步提升,假以時日可能有機會成為統一獅隊史上綜合評價與生涯成就最高的球星。
翱翔天際的三代雄鷹 朱育賢
這位身形壯碩,濃眉大眼、國字臉上又掛著酒窩的靦腆大漢,當他踏上打擊區時,總是能給予對面投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壓迫感。
很難想像,這個人上國中以後才接觸棒球。
朱育賢擁有 188 公分、100 公斤的壯碩身材,國中時他就長到 185 公分,這絕對是優勢,但力量與身材並非他唯一的長處,他最大的優勢,在於快速適應環境,掌握要點的心理素質。
朱育賢在進入文大後,也為校隊團體氛圍所影響,進行增量的重訓,適應團體風格進而加強自身優勢。業餘時代他的打擊型態就屬於明顯著重拉打,容易被策略型佈陣所困擾,加上守備面於一壘及外野的水平過於平凡,對應變化球的能力在業餘時期也不夠純熟,這些劣勢讓朱育賢在選秀前的評價下滑,所以 2015 年季中選秀才落到第七輪總順位第 28 才被 Lamigo Monkeys 指名。
進入職棒第二年他碰到了撞牆期,到上半季末打擊率一度在 0.250 徘徊,但他適應環境的能力確實很強,對於教練的指點悟性也高,從第一年快速適應職棒作息和投手出手節奏,第二年起加強選球和提升變化球判斷及跟球能力,在 2017 年下半季起,他逐步修正撞牆期時發現的缺點,並有效提升對於變化球的擊球準確度。
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一位進入職棒後還在持續進化的好手典範,他證明面對空前低潮時,他不會一蹶不振,而能舉一反三,從低潮中自我調整,逐步打出新天地。
2017 年下半季起,他的擊球率有效提升,而長打威力依然不減,忽然展現能推能拉的進化成果,既有的全壘打強項更在下半季一舉突破 20 轟大關,打擊率更逐步回穩至三成以上,這位三代鷹砲仍在持續成長,未來必能展翅翱翔於更高的天際。
不失時機的黃衫新銳 詹子賢
在打擊區上搖擺的準備姿態,成為這名新秀給人最早的印象,在上述文化學長都以超級新人之姿,於首年打出名堂時,2016 年季中選秀被中信兄弟在第二輪指名的詹子賢,在當年黃衫軍摧枯拉朽般的強橫打線中尚無立足之地,簽約後於下半季僅驚鴻一瞥的出賽 15 場,留下三成打擊率和 2 發全壘打的中上表現。
原先需要蟄伏待機的詹子賢,沒有想到機會說來就來,在新科教頭史耐德走馬上任,並在季中開始大換血的政策下,原先卡住位置的老將或因受傷、或因雪藏,讓上半季在一軍大多只有替補上陣的詹子賢抓住機會,他在 4/30 以後睽違將近兩個月再次登上一軍舞台,並在首場比賽用駭人的單場三響砲表現,宣告他將不再輕易被下放二軍。
在眾多優質新人都因打數和年資規定失去新人王角逐資格時,兄弟的換血政策,給予詹子賢成為時勢英雄的契機,他也不失時機的確實掌握,更在季末一度扛起中信兄弟四棒重任,以 0.340 的高打擊率和 13 發全壘打,成為今年新人王的不二人選。
在詹子賢開花結果的 2017 年賽季,他最需感激文化時期對他異常嚴格的廖敏雄教練,在高中升大學都還在猶豫是否要當投手的他,對訓練和場上的積極度始終差人一點,給人一種散漫的感覺,因此到大二都還沒有顯著進步。
廖敏雄為了讓他繃緊神經,無論是指導或是責備,對他都特別嚴厲,企圖藉此提升詹在訓練和比賽時的專注度,廖敏雄大學時期給予的磨練,開拓詹子賢後來的打擊視野與訓練習慣。
詹子賢在 2016 年冬季聯盟期間,就養成每日早起重訓,藉此儲備來年職棒賽季全年肌力與體能基礎的習慣,這樣的習慣養成,終讓他俱足能在重砲如雲的黃衫軍中站穩腳跟,並與文化大學校友群一齊用球棒書寫未來傳奇的機會。
Photo credit:侯子旅攝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