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の力量|鈴木一朗縱橫美日的訓練奧義

image

曾幾何時,鈴木一朗已是美國大聯盟年紀最長的球員,2017 年賽季,他將和同為 1973 年生的老投手科隆(Bartolo Colon),以 43 歲的大聯盟最高齡展開新賽季。遙想 2001 年他跨海赴美的初次受訪,談到美職春訓尚需微調打擊節奏,藉此建立信心的一朗,不知有多少球迷在當年可以預見,他能以如此「高齡」繼續馳騁大聯盟戰場。

猶憶 2009 年,各大棒球論壇針對一朗能否達成大聯盟三千安這個進入美國棒球名人堂的門檻時,有正反兩派球迷展開論戰,即使當時一朗已經連續九年達成單計兩百安,仍有大量球迷認為年過 36 歲的一朗即將急速走下坡,美職三千安是不可能的任務。這些如今已有完美解答的疑問,在當年以選手年齡和狀態的經驗法則中,可是充滿大量未知數的。

 

身為鈴木一朗死忠擁護者,我在 09 年就抱持他能達成美職三千安,認為他不會急速退化的一員,這個信心來源,是由於國內外媒體和與他接觸過的職棒球星和從業人員敘述他持盈保泰的訓練方式和自我要求嚴謹度。

 

一朗職棒生涯已達成日、美通算 4,300 支安打的紀錄,超越美國職棒傳奇名將科布(Ty Cobb) ,即使他不是老美熱愛的怪力重砲,但他生涯長效而穩定的安打輸出,讓他成為 MLB 單季安打紀錄保持人,18 歲加入職棒,在 25 年漫長的職棒生涯中,一朗幾乎沒有因為重大運動傷害而長期缺陣,穩定長效耐戰的高度競爭力,來自於他堅持的自我訓練。

 

image

 

柔の力量   柔軟度是強力武器

 

不管是美職前期水手、後期轉戰洋基和馬林魚,每年一朗都對體能和身體細微變化極其敏銳,也知道個人條件與中南美洲球員相比下的優劣得失,因此他認為「力量」不是他追求的極致,「柔軟」和「敏捷」才是自己最大的武器。因應他柔軟和敏捷訓練的相關訓練器材,也跟隨鈴木一朗轉戰西雅圖、曼哈頓、佛州等地,就連在住處也設置一套私人訓練器材,著重增進活動力及柔韌性。

 

身體靈活柔韌性,就是俗稱的柔軟度。柔軟度代表身體各部位可活動的最大範圍,任何可屈、轉、彎、扭、伸展,卻不破壞姿勢和平衡度的一種能力,柔軟度可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能力:

 

  • a.關節展度距離
  • b.肌肉延伸長度

 

在日職歐力士時代,一朗也曾是傳統重訓的信徒,抱持「肌肉愈發達對打擊愈有利」的思維,在休季間投入長時間重訓,但收效不符合投入時間成本。隨著球季開打,重訓時間減少,但他感覺揮棒速度沒有隨之下滑,於是他開始對傳統重訓對於自己的成效有了疑問,進而研究適合自己球風的訓練模式,他在 1999 年找到合適的廠商,陸續引進新式訓練設備,直到轉戰美國至今,這些設備都跟著他轉戰大江南北。

 

一朗私人訓練室有六至七種特殊設計的訓練器材,在鍛鍊肌力之餘,更著重於柔軟度訓練,一朗除了母隊主場所在城市的住處會置放這些器材,在春訓基地常住旅館、甚至日本老家、球場重訓室,都有一樣的器材。

 

這些私人訓練,有效幫助他伸展肌肉,維持他重視的相關肌群狀況,包括肩膀、骨盆、髖關節等處。器材外觀看來與一般重訓器材相仿,但一朗御用的設施強調使肌肉延展、放鬆,讓關節獲得更好的活動性,一般重訓器材可以加強身體局部強度,而一朗的器材可以同時訓練全身。 他一天會使用這些器材三次,因應他在場上球風的特殊需求,做出最適合他的訓練,讓他在場上所需的能力能保持最佳狀態。

 

一朗職棒生涯 25 年來,一直是強調高打擊率、擊球穩定度和高安打產量的選手,也特別著重速度攻擊及外野守備,要維持攻守俱佳的跑、打、守、傳表現,他需要透過名為(High Pulley)的上身鍛鍊器,將雙手高舉過頭,作下拉動作,透過機器旋轉和運作,讓他放鬆肩膀肌肉,他認為這樣的訓練,對他在肩膀尚未熱開的情況下發揮傳球臂力極有幫助。

 

對這位大聯盟生涯盜壘成功超過 500 次,常靠速度跑出內野安打的快腿而言,速度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他靠其中一台機器強化骨盆及大腿內側肌肉的訓練,讓腿部有更強的活動度,因為重視下盤肌力和活動力,所以多年來他始終是一位僅靠跑壘就足以讓內野如臨大敵的快腿。

 

image

 

當然,常規的重量訓練一朗還是有執行,畢竟重訓獲得肌力、爆發力是運動員的根基 ,但一朗個別的訓練重點,還是會放在柔軟度及關節活動度,如果肌力訓練帶來的是「剛」的成效,那他著重的「柔」的訓練,則讓他在跑、打、守端,將個人特長發揮到極致。

 

訓練內容的專業不僅在於客製化,一朗近年的 Toyota 形象廣告傳達了一個精神,那就是他長年穩定的表現,靠的是他數十年如一日的訓練不輟,即使是自己最喜歡的棒球,每天從事同樣的訓練內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不厭煩,最困難的就是堅持。不論晴雨寒暑、休兵日、賽季間,無論在長居住所和球場、春訓基地及日本老家,都設置相同的訓練設施,猶如修行的武士一般,時時提醒自己不忘規律鍛鍊,才有足以踏上戰場的絕對自信。

 

 

一如武士訓練奧義的神秘感

 

美國職棒很強調選手出球場後的形象,不希望選手滿身汗或滿身塵土出球場,即便是小聯盟選手,大多都在球場完成當日訓練,洗好澡換上便服才回家,少有再額外練習,但鈴木一朗從旅美以後,一直都和一般選手過著不一樣的作息。

 

過去的一朗,不愛讓旁人看到個人訓練的全貌,他習慣在個人空間單獨自主訓練,過去同在水手體系的台灣球星陳鏞基,他眼中的一朗是一個神奇的人,陳鏞基曾跟我說:『一朗春訓時很安靜,不太跟隊友互動,自主訓練像日本武士鍛鍊奧義般神秘,水手春訓時規定早上九點半練球,全隊大約早上六點半就到球場作重訓和體能。但一朗永遠都是早上九點才到球場,然後直接投入團隊練習,但他絕非偷懶,而是因為他私下早已把個人訓練內容都完成了,所以他不和旁人一起重訓。』

 

此外,春訓時,選手通常都請投手教練餵球練打,但水手隊時期一朗的打擊練習餵球者不是教練,而是他的貼身翻譯,因為他有自己習慣的模式。過去常有人批評他不合群,某些原因可能來自他這方面的堅持與特立獨行,他堅持自己的信仰和訓練模式,他也用實際成績讓旁人無可質疑。

 

image

 

 

了解自己 、善用經驗 、書寫傳奇

 

一朗是一個睿智的球員,他的個人訓練充分詮釋「因材施教」這句話,他對自己身材、球風的優缺點知之甚詳,所以跳脫一味追求力量的框架,專心把個人特長發揮到極致,因此能以不十分優異的身材條件另闢蹊徑,取得非凡成就。

 

2001 年赴美至今,一朗獲獎無數,包含新人王、打擊王、安打王、銀棒獎、金手套、明星賽 MVP、年度最有價值球員,都已成為他的光榮的勳章,更是大聯盟單季安打紀錄保持人,有人認為:如果他當年直接跳過日職去美國打球,是否成就將遠不只於此?

 

但事實未必如此,根據一朗口述的訪談記錄,他十分珍視並倚重日職九年的寶貴經驗。2001 年,一朗初次美職春訓打擊時曾深感不安,他後來發現美職投手和日職投手投球節奏不同,日本投手球與球間出手時間間隔長,日職中後期他習慣在這個間隔時間啟動抬腳擊球機制;但美國投手出手節奏快,時間間隔短,讓一朗的揮棒產生時間差,這就是他無法確實擊球的關鍵。

 

於是他活用經驗,因應大聯盟投手節奏作出調整,重拾日職前期不抬腳的打擊方式,快速找到在美國職棒最順暢的擊球感。 如果沒有那九年,那是他建立旅美自信的關鍵時刻,如果沒有過去的經驗幫助,赴美第一年他可能會缺乏「絕對能在大聯盟立足」的自信,而且美國人也不會如此看重他,讓他直接從大聯盟起步。

 

不管在訓練內容或打擊節奏,一朗日職累積的經驗和智慧,讓他能在美職快速調整、強化自信、戰勝不安,過去的經歷造就現在的自己,不同的經驗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派上用場,端看如何活用經驗,保持隨機應變的彈性。

 

一朗早年是一般重訓的因循者,但當發現付出時間和成效不如預期時,他能動腦思考新方向並大膽改變,而不是深信「埋頭苦幹,必有成果」,要知道,除了努力,靈活思維也是巨星之所以成功的關鍵。

 

最後,即使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模式,最終仍需依靠的是「恆心與毅力」,因為訓練偷懶能欺騙旁人,卻騙不過自己的身體,一如【日本TOYOTA:我討厭Ichiro】形象廣告中的著名台詞:「我討厭一朗,他害我無法對自己說謊」,訓練是否紮實,騙不了自己,一朗二十年如一日堅持的武士道精神,對千篇一律的枯燥訓練甘之如飴,其嚴謹與自律,更是造就他縱橫美日傳奇生涯的公開秘密。

 

專訪引述:陳鏞基、高國輝專訪、光芒萬丈的幫助者 Mayaw Ciru  陳鏞基專訪 |活力熊

外電參考:The Secret Gym of Ichiro Suz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