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只人來瘋   陽耀勳

image

2017 年中職全壘打大賽一如預期成為明星週最受矚目的高潮,挑戰全壘打大賽三連霸的林智勝,在準決賽被朱育賢淘汰出局;而去年頂替朱育賢參賽差點拿下冠軍的陽耀勳,今年再次打敗劉芙豪,並一路過關斬將,在冠軍賽敲出令人咋舌的 26 發紅不讓,一舉奪下全壘打大賽冠軍,為他棄投從打的不凡生涯再添傳奇。

 

現在這個站在打擊區的「人來瘋」、「神經刀」「無差別攻擊」型強打,讓人很難聯想到三年前他還是一個找不到好球帶、差點結束職棒生涯的落難投手,人一生的際遇,實在是很難說。

 

三年前的此時,陽耀勳在爆米花聯賽 1.2 局狂丟 9 次保送,說他在投手丘上自爆一點都不誇張,當時他在投手丘上無助的神情,以及退場後坐在板凳上的頹喪,那畫面讓看過的人都難以忘懷。身為投手,當時他幾乎喪失投球機制,碰到運動生涯的最大危機,而在大物充斥的 2015 年,他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投入中華職棒季中選秀會卻再度乏人問津;但柳暗花明又一村,Lamigo Monkeys 私下延攬,讓他有機會以打者身份重起爐灶。

 

雖然同為棒球員,但投手與野手絕對是不同類型的專業,即使業餘時期強投、豪打兼備,在進入職棒前大多人早就隨著職能分科而捨棄其中一環,棒球員多在高中後開始分科,選手投打天分落差,也會在此時愈來愈明顯。

 

棒球歷史上,即便強投豪打資質兼備者如王貞治先生、清原和博、郭泓志等人,也都在高中時期做出取捨,即使是美國人心中的棒球之神 Babe Ruth,也在轉戰洋基隊後專注於打擊職能;如大谷翔平這般投打二刀流並行的職業生涯,實在是難得一見,因為強打和強投的訓練菜單重點截然不同。

 

陽耀勳昔年在極重投手戰力的日本職棒佔有一席之地,因為他身體具備優秀的柔韌度,在 2010 年日職二軍都還有時速 155 公里的球速,剛回中職也還有 148 公里之譜,但近年投球機制大亂,找不到昔日出手感覺讓他不得不放棄投手丘。2015 年,他被桃猿隊以野手身份延攬,並在短期內以野手身份站上一軍,從搖搖欲墜到重拾舞台,與他出類拔萃的運動能力有關。 

體能  是共同的基礎

 

不管從事投手或野手,無論哪個專業分項,體能絕對是所有運動的基礎,任何項目都需要良好體能才能達到最佳表現。棒球運動中,雖然攻守端可分為野手和投手,但無論跑壘、打擊、守備和投球能力,都需仰賴良好體能作根基,陽耀勳之所以能在投手丘落難後快速轉換跑道,除了學生棒球時期就是打擊好手外,有很大關鍵在於他異常優異的體能,無論這個條件源於天生或後天刻苦鍛鍊而得,都為他轉換跑道提供了絕佳的本錢。

 

棒球屬無氧運動,肌力和爆發力的要求極為吃重,以這兩年改採計時制的全壘打大賽來說更是如此,計時制對打者的體能、爆發力、肌耐力都是嚴峻考驗,在短時間內進行連續且高強度的揮擊,不再像過去「打擊失敗數」耗盡的舊制時可耐心選球,自由調配呼吸,分配體力運用,能在賽事進行過程一邊休息;計時制講究在短時間連續強揮棒,同時兼顧每次擊球動作的精確,才能有好成績,如果體能和重訓鍛鍊不夠紮實,不但很容易在複賽起後繼無力,更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計時制全壘打大賽,無疑是眾家重砲肌力訓練的驗收時刻,不管是吳宗峻、林智勝、朱育賢還是陽耀勳,都展現了自己平日紮實訓練的成果。

image

天賦佔優勢的怪才

 

事實上,陽耀勳在職棒轉任打者不過短短三年,他的場上表現好比 NBA 的神經刀射手 J.R. Smith 一樣,狀況好時讓你覺得他強到無極限;狀況差時讓你覺得他連壘球都會揮空。也如同《灌籃高手》裡的櫻木花道,對上陵南練習賽仰仗天生的體能優勢,下意識作出 NBA 等級的攻防,但時間一久,就逐漸暴露出基礎能力不足的弱點。

 

這同樣適用於陽耀勳 2015-16 年的打擊,下段引述友人棒球作家「大艦巨砲主義萬歲」在 2016 年的觀察:

陽耀勳打擊姿態較傳統,兩臂靠近身體,靠腰部旋轉帶動球棒,這種打擊方式的優點是容易掌握擊球點,缺點是揮棒速度會拖慢。揮棒速度慢,造成他對內角速球的對應能力不好,兩臂靠近身體,影響到他出棒揮擊能涵蓋的攻擊範圍(Plate coverage,一言蔽之就是打框不大),為彌補此點,他手執 34 吋長的球棒,以棒長彌補涵蓋範圍。

 

但棒長則必須得承受較重的球棒重量,球棒愈重,揮棒速度就更緩慢,內角速球更成其罩門,於是各隊對陽耀勳的攻略成為「外角丟開一點給他看,用內角球決勝負」。當陽耀勳在內角打不好時會撈外角球,就會看到他碰成滾地球出局或揮空三振。

 

2016 年陽耀勳重回一軍後,逐漸展現 2015 下半季的打擊好表現,他手臂夾過緊的問題也有改善,主要在於二軍時期的修正和微調,他聽進教練的建議,改變手臂夾過緊的問題,陽耀勳是個悟性極高的球員,當教練提點問題,並給予完整揮擊建議時,他會知道自己必須修正的點在哪裡然後快速導正,轉任打者三年來,他的問題只在於欠缺穩定性,只要攻擊狀態夠穩定,他就能透過球棒和速度持續壓迫對手,給予對手打擊。

苦練   造就奇蹟不可或缺的過程

 

教練提點正確和選手悟性高是一回事,陽耀勳能在短時間打出好成績,那又是另一回事,能在棄投從打後站穩一軍,並時時修正打擊罩門,靠的絕不只是天賦(雖然天賦絕對重要),就如同他已明顯進步的外野守備一樣,能締造棄投從打的奇蹟,最重要的其實是不為人知的苦練過程。

 

打擊技巧,是打者經過無數次練習與實戰的淬鍊,日積月累造就的身體記憶,當需要調整打擊型態時,如何讓身體快速適應,並自然而然地在比賽中使用調整過後的揮擊方式?

 

答案是「完全沒有捷徑,只有持續練習」無論做怎樣的打擊姿勢、發力模式調整,最終都得靠反覆揮棒練習,才能在數月間習慣,儲存為新的身體記憶,在比賽中應對來球揮擊,這對每個選手都是一樣的,只有苦練,沒有捷徑。

 

陽耀勳峰迴路轉的棒球路引人入勝,從縱情率性的離日赴美,到 2013 年經典賽的血褲英雄,再到 2014 年爆米花聯賽的茫然無助,最終,他在中職開啟新的生涯篇章,以打者身份東山再起,他傳達給我們的,是運動員永不放棄的精神,以及失去後拾回更加珍惜的觀念,他把每次出賽當作最後一場的拚戰精神和享受態度,這些對棒球最原始的情感,都寫在他每次奮戰時的臉上。

 

他在去年全壘打大賽已經敲出 52 發全壘打震驚四座,今年還能更上一層樓,合計 56 轟打破紀錄,勇奪明星賽全壘打王,榮光再現的背後,除了常聽見的「練武奇才」考語,更別忽視他轉換跑道時所付出的努力,運動員不為人知的訓練血淚,才是逆勢再起的關鍵,只憑天賦打球的人,是不可能在全壘打大賽打出 56 發紅不讓的,王座底下,是無數個揮汗苦練的日子堆疊而成。

 

感謝陽耀勳,為今年的全壘打大賽增添新的傳奇。

 

 

Photo Credit:運動作家阿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