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欠番的文化差異(上)

 

新舊更迭乃職業運動的常事,季中選秀迎來新人笑,轉眼又屆老將高掛球衣的季末時序,球迷在世代交替中見證一個又一個傳奇告終。提到退役,偉大球員的背號是否該「永久欠番」(球衣背號隨球員退休不再使用),一直是球迷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

 

在美國職棒,退役球星背號雖非所有球隊共同採行的方案,但仍屬多數球團尊榮偉大球星的方式;日職則是以保留「榮譽背號」靜待傳承的方式為主、「永久欠番」為輔;台灣職棒受日式棒球影響深遠,背號管理相對較接近日職,直至近10年來西力東漸,無論球隊經營、訓練方式或行銷活動都漸有美式脈絡可循,中職亦已產生將退休背號高懸主場的首例,即2016年桃猿陳金鋒的52號。

 

MLB擁有最多退休背號的球隊,正是老牌強權紐約洋基,超過一世紀的經營,個位數號碼幾乎全數封存,新進球員選號雖然困擾,但更加突顯球隊百年來孕育無數足為歷史銘記的傳奇榮光;即便經營權數度易手,接棒者仍延續「彰顯球星即是榮耀球隊」的方針,在歲月積累下造就「無號可選」這種甜蜜而奢侈的煩惱!

 

從Babe Ruth、Lou Gehrig、Joe Dimaggio、Mickey Mantle到Mariano Rivera和 Derek Jeter,洋基名將背號及其事蹟被銘刻於碑文,巍然矗立於外野洋基紀念公園,這是歷代營運者延續對文化資產的重視方能累積的豐碩成果。

 

日本職棒則不輕易採「永久欠番」模式,僅少數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如巨人隊王貞治、長嶋茂雄、金田正一和川上哲治;前西鐵巨投「神、佛、稻尾」的稻尾和久等寥寥數人方享有背號榮退之殊遇,超過一甲子的日職歷史中,退休背號不超過20個;取而代之的是保留「榮譽背號」,即球星退休後球團將背號封存,直至該隊迎來球風、潛力、成績或人氣足以承接背號的新銳選手入團,再賦予此號碼作為薪火相傳,台灣球迷較熟悉的案例就是阪神虎隊的31號。

 

阪神31號最著名的主人是生涯皆效力於阪神的四代「老虎先生」掛布雅之,這位3屆央聯全壘打王於1988年退役後,31號曾為萩原誠、廣澤克實所用;2004年起球團又先後交接給寄予厚望的濱中治及林威助;但傳承偉大背號亦有水土不服者,如濱中治在身穿31號期間皆苦於肩傷,且心理負擔過重,最後選擇換號再出發;不敢承接大背號而婉拒、或穿了因八字輕、表現差而又換號的例子,所在多有。

 

日職球團選擇「永久欠番」或「榮譽背號」的關鍵,不一定取決於選手本身的偉大程度,亦無公定標準,主要仍看各個經營者的心情,即便再偉大的選手背號,也可能隨球隊轉賣、主場屬地遷移而被忽略或遺忘,像過去位於大阪的南海鷹,陣中傳奇球星野村克也在1980年退役,球隊也在9年後轉賣給大榮並將主場搬遷至福岡,2005年,經營權再度易手成為如今的福岡軟銀鷹,但無論是南海、大榮或軟銀,都沒有將野村的19號「永久欠番」,一來和野村老爺子本身的處世風格有關、二來也因主場及經營權易手,而遭到遺忘。

 

和野村作為對照組的案例,是前西鐵隊傳奇巨投稻尾和久,他在1969年退休,其後半個世紀球隊歷經轉手,主場亦從福岡遷至埼玉,成為如今的西武獅,但即使屬地和經營者更迭,西武依然在2012年將稻尾和久的24號球衣列為「永久欠番」,從野村和稻尾的案例來看,可以得知重點仍在經營者的心情。

 

另一個看心情的案例,是養樂多燕子隊的若松勉,這位初代「燕子先生」於1989年退役後,其著名背號1號曾被討論是否要「永久欠番」,但2年後,當時養樂多的招牌球星池山隆寛表達「寧不加薪也要換穿1號」的強烈企圖,最後如願,自此1號在養樂多就從「永久欠番」定位轉為「榮譽背號」,自若松勉以後,池山隆寬、岩村明憲和青木宣親都曾先後披上1號戰袍,尤其2010年的青木,更是從若松本人手中接過1號球衣,並在6年後親手傳承給如今的燕子一哥山田哲人,別具意義。

 

 

(原文首發於《職業棒球雜誌》2018.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