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休士頓太空人隊的二壘手 Jose Altuve,這位美國職棒大聯盟現役最矮的選手,在 2017 年球季當中無論是團隊、個人成就都獲得豐收,他不僅順利蟬聯安打王和銀棒獎四連霸、更以大聯盟生涯七年來單季最高的 .346 打擊率,第三度拿下打擊王。
在今年季後賽中,他用瘋狂的長打表現幫助球隊殺進世界大賽,並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拿到生涯首枚冠軍戒指,在昨日(11/17)公布的得獎名單中,他拿下美聯最有價值球員獎,在脫穎而出的過程,他擊敗的強勁對手包括紐約洋基隊的怪物新人 Aaron Judge、一個身高 201 公分的巨人。
而與 Altuve 同日獲獎的國聯 MVP 得主,身材比起 Judge 不惶多讓,厚度超過 Altuve 不只一個檔次,他是邁阿密馬林魚隊怪力打者 Giancarlo Stanton,這位怪力男的身高也有 198 公分。
很難相信,一個身高只有 168 公分的人可以站穩 MLB,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是今年大聯盟的最有價值球員,他的身材不只是貌不驚人可以形容,因為他甚至比你我都更為矮小;從他如今達成的成就,可以想見他為了今天,到底付出過多少努力,克服過多少歧視與異樣眼光。
在運動賽場上展現殺傷力,運動員的評比有如兵刃般,體型的長短,是球探、球團品評實力的重要利基,上至職業運動、下至校隊、社區運動的隊員選拔,身高都是球隊遴選新血的第一指標,尤其是籃、棒球這兩項講求肌耐力與爆發力的運動,身高是大多數傳統球探心中不可或缺且培養不來的優勢,畢竟身高愈高愈接近籃框,在一個「把球放進籃子的命中率愈高,勝出機會愈大」的運動中,當然會優先選擇身高離籃框更近一些的長人選手,這是不可能改變的物理現實。
Altuve 應當是大聯盟史上身高最矮的 MVP,而他獲獎後,也打破 17 年前 NBA 費城七六人隊名將 Allen Iverson 獲得最有價值球員的身高紀錄,AI 官方登記身高為 183 公分。
對於七六人對這位矮個 MVP,17 年前東區血戰暴龍、公鹿等強權,在渾身是傷的情況下率隊殺出重圍,五場總冠軍賽力抗巨人歌利亞,最終不敵落敗的悲壯戲碼,許多老球迷應當記憶猶新;雖然 AI 的身高比 Altuve 高,但他身處的聯盟是北美四大職業運動最講究身高優勢的 NBA,當年他獲獎的困難度,並不亞於如今的 Altuve,況且 NBA 一年只選出一位 MVP,不像 MLB 同樣是 30 隊但卻分立兩聯盟各選一位,加上 NBA 的年度 MVP 票選,比起 MLB 更講求戰績優劣,在名額、身材、聯盟遴選條件等綜合因素下,更凸顯 AI 當年能脫穎而出有多麼難能可貴。
前面說過,在規則上以「把皮球放進高懸的籃子、準確率愈高則取勝機會愈大」的運動中,離籃框愈近的人明顯較容易達成目標,也因此這項運動的歷史發展和重大獎項得主,多數時間是由優質長人所壟斷,從 1955 年 NBA 官方正式頒發年度最有價值球員獎伊始,此獎幾乎是長人的囊中物,Bill Russell、Wilt Chamberlain、Bob Pettit 等先頭獲獎者,都是身高超過 208 公分的長人。
1955 到 1986 年,31 年間的年度最有價值球員得主,共有 29 人次是中鋒/前鋒獲獎,超過九成比例得獎者身高突破兩米,僅有兩次由後衛獲獎,此兩位正是赫赫有名的 Oscar Robertson 和 Bob Cousy。
然而,被稱為雙能衛鼻祖的大 O 雖為後衛之身,但他作為開啟 Magic Johnson、MJ、Penny 等高後衛風潮的祖師爺,身高畢竟有 196 公分之譜;賽爾提克王朝的後場靈魂、被稱為「籃球場上的胡迪尼」的 Bob Cousy,才真正是 Iverson 橫空出世前 NBA 最矮的 MVP 得主,雖然他的身高也有 185 公分。
1987 年以後,洛杉磯湖人隊的 Magic Johnson 和芝加哥公牛隊的 Michael Jordan,兩位 MJ 連袂用 8 次奪取年度 MVP,稍稍扭轉了中/前鋒壟斷獎項的情形,為後衛扳回了顏面,然而這兩位以全能著稱的高個子後衛,依然有著 206 和 198 公分的身高,在 8、90 年代的後場球員中,依然是鶴立雞群的存在。
2001 年,Allen Iverson 以 183 公分的身高,打破 Bob Cousy 的獲獎身高紀錄,成為 NBA 史上最矮的最有價值球員,在他獲獎後的十餘年間,雖有鳳凰城太陽的 Steve Nash、芝加哥公牛的 D.Rose 和金州勇士隊的 Stephen Curry 等後衛先後掄元,但這幾位的身高都有 191 公分;本來最有機會打破 AI 獲獎身高紀錄者,當屬去年賽爾提克隊的 Isaiah Thomas(175 公分),但在他被交易至騎士隊且傷勢復原仍不明朗的情況下,個人獎項的競爭力,自然不復既往。
對了,前面提到,北美四大職業運動的 MVP 得主中,其實 168 公分獲獎的 Jose Altuve 還不是最矮紀錄,最矮紀錄出現在國家冰球聯盟(NHL)。
冰球員的平均身高其實沒有籃球這麼高,早期的年度最有價值球員(NHL Hart Memorial Trophy)得主們,身高也多在 175-180 公分左右,像 1924 年的首任得主 Frank Nighbor、20 年代尾聲曾三度獲獎的 Howie Morenz,身高都是 175 公分;即便是史上公認最偉大的冰球員 Wayne Gretzky,這位曾完成 MVP 八連霸的冰球大帝,身高不過也是和 AI 相同的 183 公分而已。
至於北美四大職業運動中,身高最矮的 MVP 得主是誰?揭曉答案。
1928–29 年效力於 NHL 紐約美國人隊的守門員 Roy Worters,他的身高只有 160 公分、體重 61 公斤,有興趣的人可自行上網搜尋他的名字,會出現一位頂上微禿的瘦弱男子,塞在寬大的冰球護具中的影像,這些護具沒有讓他看來魁梧些,反倒更加襯托出他身材的單薄。
然而這位 160 公分的瘦弱男子,不但成為 NHL 史上最矮的球員,同時他不是個跑龍套的角色,他在 1929 年拿下最有價值球員,不但是 NHL 史上第一位以守門員身份獲獎者,同時至今仍是北美職業運動史上最矮的年度 MVP,這個紀錄,未來恐怕也很難被後輩打破。
1932-33 年,Worters 被隊友共舉為紐約美國人隊隊長,退役後的他在 1957 年死於咽喉癌,得年 57 歲,12 年後,他入選冰球名人堂,關於他的身高、以及他的成就,將會永久留存於職業運動的歷史之中,成為不朽的傳奇。
不知道有在打球和參與校隊經驗的球迷們有無這種體驗,從國小到高中、大學時代,在潛能和表現上,你其實比很多高個子但缺乏運動神經的同儕好很多,但每每碰到球隊選拔新人時你總是先落選,第一批被教練選上的,總是那些和你打球時常被你電,但卻擁有高壯身材的同儕。
在先天劣勢和運動環境的既有歧視眼光中,要想打出名堂、站穩腳跟並締造成就,你必須要花更多的心力與時間練習,並在實戰中快速打出成果,才能向環境證明「你比其他人更強」,在證明自己的過程所揮灑的汗水與淚水不知幾何,箇中辛酸也只有矮個子自己知道。
如果你也有這種經歷,當見證或回顧這些矮個球員在運動場上締造的傳奇、以及他們奮鬥的故事帶給世人「挑戰不可能」的勇氣時,應當會比其他人更受啟發、更有共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