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賽事是現代人忙碌生活中的心靈雞湯,隨著四季更迭,觀賞各項令人血脈賁張的體育賽事邊吶喊應援是最有效的紓壓良方;然而2020年初,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影響下,連帶影響了各項重大體育賽事的舉辦日程。
以台灣擁有最大收視戶的三項團體球類運動而言,NBA在確診球員人數不斷新增的情況下,緊急宣布停止賽季並封館靜待重開;美國職棒則取消了春訓熱身賽,最快也要在五月以後才可能開打;而同樣準備迎接開季的中華職棒,先是面對奧運資格賽的排程影響,後又適逢防疫期間的艱難開幕抉擇。
在疫情尚未影響台灣前,中職首先是因應原定於四月初的六搶一奧運資格賽,將職棒開幕戰提前訂於3/14舉行,後因疫情爆發而兩度將開幕戰延後,目前訂於4/11進行開幕戰,寄希望於屆時疫情受到控制,能順利開放觀眾入場。
然而隨旅遊回國確診案例激增的情況下,現階段無論是輿情或實際狀況,「4/11控制疫情並開放觀眾入場」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我先前在其他專欄說過,中職應當在台灣防疫比起國外相對良好的情況下直接於三月閉門開打,諮詢相關部門建議,秉持正確指導原則,做好球員與轉播單位的防疫措施,就能順利開打,因為其實現在中職就在進行熱身賽及二軍比賽,其實已經與正式開打無異,差別僅在於到底要不要開放觀眾入場而已;無論從3/24還是3/28都可以率先閉門開打,遵循防疫SOP並備有球員或教練團確診後的停賽備用機制,如此順利運作一個月,在四月接近清明連假疫情升溫的關鍵時刻,反而可以避開逐漸高漲的「大型活動禁止舉辦為好」的輿論壓力。
中職當初爭取六搶一並安排球季例行賽排程都全力配合國家隊爭搶奧運資格的時候我就抱持反對意見,當然,先不論疫情影響,我堅持不需要參與的原因是,在職業賽季球季中進行的奧運,無論是參與國家隊的整體水平、時間排程,都已經不合時宜,在球季前和球季後進行的世界棒球經典賽和12強賽,才是目前世界棒球的最高層級賽事;現如今遑論奧運資格賽是否要舉辦,就連奧運本身是否能夠如安倍首相所說堅持如期舉辦,都還在未定之天,中華職棒現階段要做的,已經不是考慮風險極高又收益甚小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而是自己職棒賽季要何時、要如何順利進行。
中職的開打決策一直讓我想到一個畫面,就是「拎著滿手食物端湯上塔」,要放掉一半捨不得,要全端上去也辦不到。
在台灣整體防疫相對國外較為紮實的情況下,中華職棒至今熱身賽都還是順利舉行中,而且二軍例行賽也已在3/17正式閉門開戰,簡而言之,如果二軍都可以開打,除了觀眾沒入場之外,在三月下旬無論是實際環境、輿論氛圍,都是可以接受正式例行賽閉門開打的。
職業賽季這種東西,拖愈久損失愈大,一開始念著票房、轉播樣樣難以割捨,決定將一軍開幕延而又延,緊握的拳頭很可能什麼都握不到;硬是要拎著所有包袱端湯上塔,灑一地的可能性也會變大。
退一萬步說,即使4/11真能開放觀眾入場,在輿情氣氛主張「少參與公眾活動」和「梅花座」限制的情況下,可以預見的是票房數字絕對不會好看,且只要開放觀眾進場,每場比賽需要配置的營運人力及物力成本就勢必要相應墊高,與其在票房可預期慘澹的情況下不放棄觀眾入場,增加感染風險,又得不到好的票房,延宕賽程又造成作息大亂,甚至進一步傷筋動骨,影響到後續的轉播權利金收入,倒不如快刀斬亂麻提前確立閉門開打的策略,建立完整的球員、工作人員和轉播單位防疫機制,及一旦有人確診的處理流程,讓職棒在三月下旬就能如期進行,球迷能夠有轉播可看,慰藉苦悶的防疫期間,球團也能順利開展後續扣除現場販售以外的所有行銷工作,如期收取轉播權利金、商品線上網購收入,在勢必受創的一年中,至少還能得到部分可預期的收益,球迷的觀賽娛樂也能如期兼顧,這好比放開滿手物品,只專注端湯上塔,最後才能順利平安地抵達目的地。
對中華職棒的球迷而言,中職比賽是生活日常,即便不是生活必需品,但仍像是晚餐的一道配菜,缺了不會餓死,但就是覺得少一味;即使手邊有事情再忙,也想開著電視聽轉播聲音,即使常常不小心看到睡著,也不讓家人關電視繼續當背景音樂,這讓我們有一種安心感,生活不致匱乏,這也是職業運動強調生活化的最大落實;即使今年真的無法進場觀賽,只要能觀賞閉門打的轉播,仍然是我們生活上的極大慰藉,然而在3/14、3/28都未能率先決定閉門開打,當時的時機錯過了,後續進入到4月,能否順利開戰的變數就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