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對超人》造神派與反救世主派的正義之戰

image

 

DC Comic 與華納兄弟籌備已久的年度鉅作《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電影即將在三月於全球隆重上映,鋼鐵英雄和黑暗騎士這兩大巨頭連袂現身大銀幕,但並非合作,而是站在對立面爆發正義觀的衝突,他們的分歧,不僅是義警與神祇的矛盾,更是人類對救世主崇拜的價值觀衝突。

英文片名取得很有意思《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台灣雖然翻作蝙蝠俠對超人,但英文片名卻不是用 「vs.」,因為他們並非站在完全對立面的仇敵,無論是劇情走向還是電影計畫, 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兩大巨頭的價值觀如果不能取得共識,都不可能露出正義的曙光,本次超人系列電影首次出現其他英雄,就是為了從他與蝙蝠俠的矛盾開始談起。

電影背景設定在前作《超人:鋼鐵英雄》,超人與薩德將軍大都會之戰的三年後,在那場氪星人的死鬥中,大都會陷入浩劫,許多建築被夷為平地、大量平民無辜罹難,在被毀損的建築物中,包括商業鉅子布魯斯‧韋恩和雷克斯·路德的產業,也喚起這兩位人類中的頂尖人物,對這位「新救世主」降臨的觀感。

引述日本科幻冒險小說家田中芳樹先生在《銀河英雄傳說》的論點:

「一般人碰到問題時,都不願靠自己精力心思去解決,他們只期望超人或聖賢出現,為他們承擔所有痛苦、困難和義務。魯道夫就抓住這個人性弱點,伺機而動,一舉成名。你要好好記住:讓獨裁者有機可乘者,要負比獨裁者本人更多責任!雖然沉默旁觀者沒有支持他,但沉默旁觀其實與支持同罪……」

在超人廣為世人所知後,人類基於救世主崇拜的天性(超凡者必成神聖),把擁有凌駕全人類之上的氪星超人當作神祇來尊崇、仰賴,但擁有絕對力量者,在經過推崇、信仰、造神的過程後,接下來就是反動派的逆襲,人類歷史上,無論是對於政治、宗教、教育等領袖都是如此,有盼望權威、神性、救世主的群眾,就會有反對極權、腐化的反對派,反救世主情結的質疑代表,非布魯斯·韋恩莫屬。

image

 

身為韋恩企業的獨子、高譚市的天之驕子,卻因童年親眼目睹父母被搶犯槍殺的陰影,對人性缺乏信任,對犯罪深惡痛絕,直到他走出成長期的絕望和孤僻,踏上自我試煉的旅程,再次從黑暗破繭而出時,他成為打擊城市犯罪的黑暗騎士–蝙蝠俠。

布魯斯·韋恩是個性格極其複雜的人物,他對人性有深刻的不信任感,但矛盾在於他內心深處曾非常渴求一位能在白晝下拯救世人的救世主,救贖包含他在內的人類,彌補他身為人類力不能及的缺憾,以此點看,超人應當是非常符合他期待的救主。超人是美國夢的象徵,英俊瀟灑、風度翩翩,不需遮頭蓋臉,光明正大的執行救世壯舉,還擁有人類從古至今夢寐以求,但求之不得的特殊能力,如:翱翔天際、力拔山兮……等等,超人,就是人類英雄崇拜的經典呈現。

在超人被世人所知後,他凌駕於人類可想像範圍的超能力,在大都會戰後徹底攤在布魯斯·韋恩眼前,他所感到的不是救贖,而是勾起內心最深層的恐懼: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假如他要為惡,誰能控制「祂」?

 

image

有趣的是,即使超人作的事情都是正義的,也是布魯斯想作但力有未逮的,他仍企圖預防超人對全球可能造成的統治與破壞,布魯斯能容忍自己以人類之身,執行法律外的正義,但卻害怕超人在人類能力範圍外的救世舉動,這是一種參雜崇敬、恐懼、懷疑、嫉妒的矛盾心理,然而得肯定,他的疑慮並非沒有道理,超人並非沒有失控的可能性,蝙蝠俠認為,當超人這類超能力者一旦失控,會比人類造成的傷害更巨大(雖然這個觀點有待商榷),早在世人習慣把超人當神祇供奉、瞻仰時,布魯斯·韋恩就希望先防範未然。

雷克斯·路德和布魯斯.韋恩,這兩人無疑是邪惡和正義的代稱,但無獨有偶,他們都有大量收集超人弱點物質–氪星殞石的習慣,因為他們的思考邏輯和多數把超人當救世主的人不一樣:

哪怕他有 1% 失控作惡的機率,我們都得相信那是事實。

–布魯斯·韋恩

雷克斯·路德不希望「祂」凌駕在全人類之上,孤高成神。而布魯斯·韋恩雖能體會英雄的存在價值,也渴望救贖人類、渴望自己得到救贖,但秉持對人性、神性懷疑的天性,讓他不得不防備超人可能的威脅,因為這樣複雜的心理素質,讓蝙蝠俠比起其他英雄的形象更為立體、更引人入勝,因為他有英雄的特質,卻又散發出人性的矛盾。
從電影的預告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對超人崇拜的不同層次心理,看到支持、反對、光明、黑暗、支持、對抗的聲音:

世上最強的人成為世人爭議的焦點,這有什麼奇怪的? (Is it really surprising that the most powerful man in the world should be a figure of controversy?)
我們一直在尋找救世主。 (We as a population on this planet have been looking for a saviour.)
也許他只是個想要做好事的人。(Maybe he’s just a guy trying to do the right thing.)
人類追隨強大力量的歷史過程,經常是多災多難的。(Humans have a terrible track record of following people with great power.)
他無法被掌控。(He is out of control.)
權力會腐化,極權會極度腐化。(Power corrupts, and absolutely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世界上的人都如此關注他能做什麼,卻沒人問問他該做什麼。 (The world has been so caught up in what he can do, that no-one has asked what he should do.)
我們現在更為明白,惡魔並非來自地獄,他們來自天上。(We know better now don’t we. Devil’s don’t come from Hell beneath us. They come from the sky.)

image

 

上面這些論點,評論對象都是同一人,透過他們對超人的看法,傳達了多元價值觀不可避免的衝突,這些群眾,可能是露意絲·連恩、可能是雷克斯·路德、布魯斯·韋恩,也可能是你和我。

一個「人」是否是該擁有這樣的權力?他是否該被監控?由誰監控?我想這個問題,在人類歷史上的宗教、政治、學派狂熱案例中,都曾屢次被討論,但至今也沒有明確的定論,這些超凡入聖的人,不乏真正的道德高尚者,他們有的流芳百世、但有的披著神的外衣謀求私利,我們沒有答案。「權力使人腐化、極權使人極度腐化」,這個問題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救世主」身上,而反救世主情結者,若非成為先知,就是被打為異端,歷史就是這樣不斷循環。

 

電影預告中,我們還看到一個耐人尋味的畫面,在陰暗剪影下,超人高聳參天的銅像,隨著輪廓逐漸清晰,銅像從代表偶像崇拜,轉變為聚焦其胸口遭到反動群眾烙印血色的「偽神」(False God)評價,昭示人類從期盼救主、造神、到反偶像崇拜的衝突過程,有趣的是,超人從來沒有要求被尊為神、豎立非偉人不可得的銅像也不是他所願,把他推上神壇再送一程的是人類;把他批為「偽神」,加以抨擊的,恰恰也是人類,無論推上神壇或拉下神壇,都是為了人類自己的需要。

image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無論是東方教育家孔子、西方宗教家耶穌……等等,都不乏真正道德高尚,足為後世傳揚的聖人,但人類在歷朝歷代,往往基於政治需要,不斷為他們上尊號、或以人類力量決定聖人神性,無非是為了藉此強化統治和鞏固既得利益,但當政權走向末世,就會出現反動派,把本就沒想位列神壇的人物一一扯下來,再加以批判、抹黑,這些衝突是隨著歷史循序漸進又不斷重演的,只不過超人的能力在劇中設定是更為強大的存在,足以在短時間內把崇拜、造神、到反偶像的人類衝突,在當代就逼迫出來,顯露無遺。

 

在電影選角初定,華納陸續宣布電影登場角色後,廣大影迷認為本片角色登場過多,是 DC Comic 與華納在落後給漫威影業《復仇者聯盟》系列的階段性電影佈局後,企圖利用重啟的超人系列當開路先鋒,一股腦將蝙蝠俠、神力女超人等正義聯盟要角塞進劇中,以求速成,所以認為這不算是超人電影,而是正義聯盟速成的墊腳石。

 

image

 

但隨著時間推移,DC 發人深省的前導預告推陳出新,我們看到不一樣的面貌,雖然片中有蝙蝠俠、神力女超人、雷克斯和末日,可能還有閃電俠,但他是一部地道的超人電影,不僅劇情延續《超人:鋼鐵英雄》的基礎發展,而且從超人對世界的震撼,人類作出對超人的選擇,在支持、反對、或沉默的過程中,所產生一系列的矛盾和衝突,衝突來源看似來自超人非凡的能力,但實質上是來自人類對權力者的過度推崇、過度恐懼所致,這應當會是一部刻劃人性深刻的「超人」電影。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不只是一部英雄電影,更蘊含人類對救主崇拜過程的反思,或許在踏進戲院的前後,你我的心中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