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收藏的有價與無價

運動收藏品的有價與無價該如何界定?球員餽贈給球迷或親友的紀念品應不應當出現在拍賣市場流通?這在臺灣或許是兩派球迷爭論不休的話題,在運動收藏拍賣觀念較為開放的美國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近日在影音串流平台網飛(Netflix)上架的真人實境節目—《神級收藏家:點石成金拍賣行》,內容介紹美國德州達拉斯海瑞得收藏品拍賣商(Heritage Auctions)的故事,由執行長肯·高汀(Ken Goldin)帶領的專業經營團隊,從世界各國蒐羅具備高價值拍賣潛力的珍藏品,如漫畫、玩具、古董、文物甚至建築,以及他們最擅長且最有興趣的大宗—運動收藏做為標的販售。從物色藏品、鑑定真偽,到設定價值、委託寄售,高汀團隊會為寄售者評估競標風險和物色潛在買家,為寄售者獲取最高利益,而他們則藉此賺取傭金和業界知名度,進而成為全世界運動珍藏拍賣的頭號品牌。

海瑞德執行長肯·高汀不只是個商人,他本身就是狂熱的運動收藏家,在他辦公室中有眾多名人堂球星的簽名球具,更有1989年以前舊版世界大賽冠軍獎盃在櫃上陳列;從高汀自身到整個經營團隊,他們透過每筆成交的體育文物拍賣生意長年累積出運動圈的龐大人脈,這為他們帶來源源不絕的運動名流投資客與世界知名的收藏拍賣標的,美式足球傳奇球星培頓·曼寧(Peyton Manning)、重量級拳王麥克·泰森(Mike Tyson)以及NBA名人堂球員卡爾·馬龍(Karl Malone)都是高汀拍賣行的投資者和拍賣品提供者。

在臺灣職業運動發展日趨成熟的如今,體育明星簽名商品在市場上的流通價值也日漸水漲船高,過去閒聊間曾聽不少選手提及,其實頗為在意送給親友的紀念球具、球衣,或幫球迷簽名的紀念球,在日後發現出現在拍賣網站上,這讓觀念較為傳統的球員們難以接受,也是後來他們碰到索取簽名或紀念品時他們會委婉拒絕的原因。

運動紀念品到底有價還是無價?他們應當屬於餽贈者和受贈者的永久私人珍藏還是能夠變現改善生活、促進文物流通?它們應當要被單一藏家永久封存,還是能反覆轉手促進市場經濟、並讓逸品被更多人看到?我想這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卡爾·馬龍在參與1992年美國夢幻隊拿下奧運金牌後,他的妻子把他及巨星隊友們賽後隨手拋棄的國家隊球衣全數帶回家,並請當事人簽名後以原況裱框珍藏了近30年,近年委託高汀拍賣行公開出售;當年不經意的小動作造就了殿堂級的收藏,即使後來透過轉賣獲利,仍為運動領域留下超越古柏鎮等級的文化遺產;此外像前述提到的裴頓·曼寧和麥克·泰森也是,他們不但從拍賣行取得自己想要的運動收藏,更與高汀合作,直接提供自己使用過的器材給高汀拍賣行販售分潤,並且以自己的簽名器具能夠賣得高價為傲。

我認為球星紀念品的拍賣有行有市,對於運動文化發展絕對是好事,因為那代表球員本身及其職業聯盟具備的商業價值受到市場肯定!一顆簽名球、一張簽名卡、一件簽名球衣,任何機緣巧合下取得的體育紀念品,可以是一個小朋友童年看球的美好回憶,未來也能夠是他轉售改變家庭環境、翻轉自己人生的黃金入場券(golden ticket);而從原始藏家手中幾經轉手、價格翻倍再翻倍的逸品珍藏,正是運動經濟與文化真能蓬勃發展的最佳實證。

原文首發於:《職業棒球雜誌 》2023.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