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對超人》需要公允評價的蝙蝠俠

看完《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說真的,感受得到 DC/WB (華納兄弟)的龐大壓力,這一次是名副其實的「正義曙光」,蝙蝠俠、神力女超人和超人,三巨頭同步登場,如果票房和聲勢不振,會連帶影響《正義聯盟》相關電影的後續發展。看完班‧艾佛列克的蝙蝠俠,我必須給予讚賞,在他個人演技和詮釋上給予肯定,雖然他的角色設定和劇情鋪陳上確實略有缺陷,但這是編劇和導演的問題,無損他詮釋角色的功力。

 

班艾佛列克版蝙蝠俠的詮釋

不管是身為布魯斯·韋恩,腹黑、孤僻又愛記仇的個性,及有錢實業中年大叔的外型,或是化身蝙蝠俠時的灰色系戰衣、皮披風和短耳朵面罩及胸前的肥蝙蝠標誌,甚至是他的近身搏擊和格鬥術,我個人覺得已經很接近漫畫、動畫版的經典之作《The Dark Knight Returns》 (黑暗騎士歸來) 中的中年蝙蝠俠了,以詮釋劇本來說,班這位新科黑暗騎士,已經作得很到位。

 

我看到班·艾佛列克聽到關於影評時的失落表情,我覺得他個人沒啥問題,稍微可以討論的是角本和劇情的設定。

 

image

 

超人電影沒突顯的蝙蝠俠特質

過去諾蘭執導和克里斯汀·貝爾飾演的黑暗騎士三部曲,花了三部電影的廣大篇幅,來鋪陳布魯斯韋恩/蝙蝠俠從小到大的心路歷程,他從掙扎、恐懼、壓抑直到憤怒、偏激和浴火重生,一直到三部曲最後一擊的麻木到反思覺醒,花了三篇個傳電影的時間,才把蝙蝠俠強悍又脆弱的人性面,以及犧牲小我的英雄性發揮出來。

諾蘭的三部曲很好看,我個人也超愛貝爾,但我得說裡面的蝙蝠俠很不符合我對蝙蝠俠的認識,正義感十足但腹黑感不足,我覺得是很完美的電影二次創作,但要說是刻劃原著形塑最到位的蝙蝠俠,我不認為如此,班艾佛列克的外型和演出,可能更像原著些。

但是 BvS 裡的蝙蝠俠有個問題,影迷沒有辦法看到很具體的蝙蝠俠誕生原因,和他執行打擊犯罪時的核心精神;貝爾之所以化身蝙蝠俠,理念很明確:我要救我的城市。但 BvS 裡的蝙蝠俠是看不到這點的。

我能夠理解本片出現極端評價的原因,對於美漫迷來說,蝙蝠俠的成因不用太具體的描述,但是對於一般看熱鬧的觀眾而言,他們顯然難以認同BvS的蝙蝠俠是個英雄。我在看完非美漫迷的朋友圈的評價後,發現他們有以下幾個問題:

 

1.蝙蝠俠為何當蝙蝠俠? 

這個問題我們前面提到,因為影響了大家對他的「英雄身分認同」當他披上蝙蝠裝從暗夜的高譚市現身時,他已經是劇情中設定執行私刑非常久的角色,他隱藏於暗夜中,手段偏激幾近殘酷,對於透過漫畫循序漸進鋪陳對他的人生轉折有所了解的漫畫迷,應當他剛出現時呈現的模式很習慣,但對一般影迷來說,接受到的是他在父母遭受雙亡以後就成為偏激的私刑者,用憤怒和偏激的手段以暴制暴,看不到他為了成為英雄而犧牲的人生、以及類似貝爾從脆弱到覺醒的英雄歷程,所以對很多淺層影迷來說,這個蝙蝠俠還沒有給人一個人格有缺陷的「英雄」的感受。

image

 

如果透過電影中小班的演出,我們可以從他嗆超人的一句台詞,了解他成為蝙蝠俠的原因:「我父母給我的啟發,就是他們橫屍街頭。」這句話揭示了童年的他無力拯救雙親,所以長大後他要打擊這些罪犯,無關正義,比較類似復仇,和拒絕無力的展現,像是小時候羨慕同學能穿喬丹鞋,自己都買不起,長大後有經濟能力,1-20代的各式各色喬丹鞋全都蒐集齊全,類似這樣的反動行為。

 

2. 美國人幹嘛要討厭超人? 蝙蝠俠為何要和超人開戰?

我兩個問題一起回答,人類本就愛搞偶像崇拜,把傑出偶像進一步賦予神性,即使這個「神」自己都覺得自身缺陷很大,然而很多人類就是愛搞偶像崇拜,急著把他推上神壇,然後搞崇拜到某種程度後,人類群體又會出現反動派,然後兩派發生戰爭,人類偶像崇拜的歷史就是一直在玩這類循環。關於此點,有興趣可參考拙作:《蝙蝠俠對超人》造神派與反救世主派的正義之戰

image

 

蝙蝠俠可以算是反救世主的代表之一,他為什麼要和超人開幹?簡單來說:畏懼和嫉妒,蝙蝠俠本人的個性本來就有這種缺陷,超人這種OP的存在顛覆他過去的私刑人生,他本來以為自己有能力了,結果超人這種角色現身後,又讓他覺得自己像昔日無力挽救父母的孩子,他在國會爆炸時,對超人動了殺機,這其實無關正義觀衝突,因為依照布魯斯·韋恩在原著設定的智商,他很快就可以判斷國會爆炸超人是被設計的,但他仍然堅持要與超人開戰, 要讓超人流血,他帶著的是一點企圖抗拒兒時無力感回歸的任性,也要證明超人並非無敵,總歸一句:畏懼和嫉妒,我覺得這是很符合他的個性的。

 

3.沒理由對決,難怪隨便和解?

有些影迷的這個評價,我認同,蝙蝠俠看到國會大廈爆炸時,他即使知道這不是超人幹的,但是只能旁觀而不能阻止的他,理智線還是斷裂了,因為那讓他聯想到自己的童年雙親死亡的過程,是起源於自己的畏懼和無力感回歸,所以才和超人開戰。

image

 

如果可以認同蝙蝠俠開戰原因有屬於任性的性質,那「因為肯特家和韋恩家媽媽都叫瑪莎」這點,讓蝙蝠俠在能殺死超人的情況下,願意和解也沒這麼難以理解了,蝙蝠俠的個性是腹黑、孤僻、畏懼、記仇和面肅心軟,當他挖掘超人弱點並成功將他撂倒在地時,他的畏懼和焦慮已隨之消失泰半,當露易絲·連恩告知超人是為了救母親瑪莎的同時,他對超人原先高高在上的天神與人類高低差的畏懼感和嫉妒感也已不復存在,所以他能夠選擇和解,這是我自己看完後的觀感。

 

 

電影評價兩極  成敗未能斷定

我覺得影迷、影評在因為蝙蝠俠的劇情描繪給負評的同時、及拿小班比較貝爾版蝙蝠俠的同時,很多人也忽略了幾件事:

1.諾蘭的三部曲花了「三集」的「個人傳記型電影」才完成這個英雄塑造,英雄的心路歷程,兩個半小時是不可能完成的。

2.別忘了,這兩個半小時的電影是「超人續集」,而不是蝙蝠俠電影,蝙蝠俠過去 20 年的英雄歷程,未來會有自己的電影可以倒敘。

3.DC/WB 現在採取的電影宇宙布局法,是採取大量要角登場,成功幫他們做出初登板的注目度,而後再推出要角們的個傳電影,最後再集結作正義聯盟,這與漫威影業相反,在塞角色的同時難免會出現部份要角的描繪不夠深入的情況,這是他們必須承受的風險,畢竟他們慢了漫威好多年,現在必須要採取不同的切入點,才有可能把正義聯盟在大銀幕上呈現。

 

image

 

對於漫畫、影集和電影都看的人而言,說真的我覺得 DC 和漫威二家的電影深度和思想價值,都不到原著漫畫的一半程度,但看英雄電影,真的主要是看真人版合體的爽度,漫畫迷進場看電影前大多已有心理準備,就算是三階段計畫,用四集到十二集左右的電影篇幅,要登場一堆人物、要架構電影宇宙觀的完整雛型,已經很困難了,因為篇幅不比漫畫和影集,電影較為有限,人物形塑真的不要想太多。用這個想法去看,就覺得能夠看到 DC 三巨頭真人電影合體,真的是一件很感動的事情。

BvS 確實有缺陷,對於 DC 宇宙觀沒有一點了解,可能比較難被打動,尤其蝙蝠俠的部份,WB/DC 是建立在大家對蝙蝠俠的了解度已經足夠的情況下去安排他的角色。我得說,班·艾佛列克的詮釋值得讚揚,而且蝙蝠俠的形塑是否不足?可以先等 DCEU 的後續個傳電影推出後再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