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高投低冰凍三尺 中華職棒有解嗎?

image

 

中華職棒砲聲隆隆,讓話題持續延燒,其中一環,是從去年開始的打高投低現象,有球迷認為用球變了,也有部落客作彈性測試的趣味實驗,就我個人的觀察和諮詢彙整,打高投低現象是長期積累的多方原因造成,不是換球引發的一日之寒,用球是否有改變,我想現役投手在投球時還是感覺的出來,問過三、四位現役投手後,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非一日之寒的打高投低

打高投低為什麼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為這是從聯盟隊數規格、投手技術、習慣以及整體進步幅度來看的:

image

 

1.投手不敢塞內角球:

內角球是投手配球和鞏固好球帶的武器,內角敢塞,自然會威逼打者後退,相對來說,投手的外角球就會變得更難打,不會讓強打者一直鎖定外角球。

過去中職投手因為觸身球規定,養成不太敢塞內角球的習慣,配球上少了一個活棋,整體投球威脅性大減,內角球敢塞,會逼打者後退,鞏固投手的好球帶,打者知道投手敢投內角,站位也會離外角較遠,對於突如其來的外角配球,不可預知性和難打的程度才會增加。

 

2.投手控球精準度問題:

不管球速快慢,打高投低中投手成績能維持一定水準的,清一色都是控球相對良好的投手:如羅力、鄭凱文、倪福德。

加上第一點提到,現在勇於塞內角球的投手比例少,面對強打者外角連發,控球又不夠精準的情況下,失投跑到紅中,然後遭受狙擊的比例自然提高。

 

3.好球帶的固定問題:

這問題存在已久,國內還是有很多好主審,但是確實也存在著好球帶不固定的問題,但裁判的好壞球向來是場上不容質疑的裁決,這點唯有透過 K-ZONE 技術引進和賽後參考調整,才能提升裁判生態,也提升投打對決。

 

4.投手投球節奏過慢:

投打對決是節奏破壞的對決,快節奏的投手很容易把打者牽著鼻子走;反之投手愈拖,打者準備適應時間愈長,對投手並不是好事。

 

5.隊數過少:

這點已經多次討論過了,聯盟僅有四隊,每年 120 場比賽,整體投打對戰頻率相對各國職棒而言實在過高,打者相對佔優勢。

 

6.打者整體進步幅度確實優於投手:

這一點要幫中職打者說話,因為從洋將成績可以看出些端倪,目前全聯盟洋投出賽數、局數可列入自責分率排行榜計算的,只有去年投手三冠王羅力依然維持在 ERA 3.81 的好成績,其他如吉爾、悍德、羅曼、索爾,自責分率都在 7.77-5.79 中徘徊,過去洋投殺番中職的情況不再,而且這是在「對戰頻率還不高」的情況下,新洋投依然被各家重砲狂轟猛打,不能否認中職打者的進步。

image

 

打高投低  聯盟能作的是……?

近日常看到希望聯盟因應打高投低要有作為的消息。我想,要有作為絕對不是把本壘板加大,也不是要求主審放寬好球帶,這當然是玩笑話,本壘板不可能因此變大;而要求主審放寬好球帶,最後上場還是沒人可以左右他。其實主審的好球帶只要固定,對投打雙方就是公平的,不需要刻意要求他們放寬,而且如果控球能力不好,放寬好球帶一樣有人投不進去。

聯盟是可以有一些作為的,其實他們有在作,只是看最後能作到多少:

 

1.放寬觸身球規則

剛剛有提到,投手之所以逐漸少配內角,有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過去對觸身球勒令退場規範的侷限,這點在今年 1/20 宣布的季前總教練會議中已然改變,取消頭部觸身、全壘打後觸身球勒令退場規定,改由主審主觀認定是否故意狙擊打者,我想這對於新投捕搭檔養成配球靈活習慣還是會有一定程度幫助。

 

2.引進 K-zone 輔助

現在只有桃猿主場賽事有,而且是他們自費裝設,聯盟整體的運用和參考價值都還有待提升,但至少在固定好球帶上,算是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只要有 K-zone ,積極進取的好裁判們,多少也會參考和調整,希望這個技術能夠逐漸普及化。

image

 

3.增隊吧

當然,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增加對戰組合,讓熟稔狀況下降,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打高投低的狀況,也會加強打者快速適應陌生投手的能力,這對於技術提升和觀賞新鮮度都有幫助,不過,嗯……還有得等。

 

4.給裁判更大權限讓比賽更精煉吧

這一點,其實和改善打高投低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我只是單純認為:只要比賽內容精煉,砲聲隆隆也是很精彩,不見得打者聯盟就不好看,反倒是投手丘上的拖時間、教練團的抗議時間、無痛裝痛爭取熱身時間、及電視輔助判決的重播時機,都可以再調整,這些細節的控制,對於參與比賽的球員、轉播單位乃至於球迷來說,情緒都不會有太多冷場和比賽中斷的感受,比賽精煉,自然不會有冗長和無聊的感受。

 

文:卓子傑(活力熊)
圖:專業運動攝影師何俊輝 、Lamigo隨隊攝影首席 Ha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