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給職棒工作人員多些掌聲

image

一場職業運動比賽的完成,幕後是無數辛勤工作人員的辛勞堆砌而成。

2016 年球季,看了統一獅隊一系列豐富的主場活動,直到近期和西武獅的聯名球衣登場的主場週,遇雨延賽或因雨延遲進行到深夜才完成賽事的狀況非常多,辛勞的獅隊的工作人員面對天公不作美,在臉書上的動態除了無奈、還是無奈,這喚起了我自己當年在球隊舉辦活動的回憶,也對現任在職棒工作崗位上的朋友們,表達敬意。

 

 

行銷、球衣、戰績與迷信

 

中華職棒開始正視行銷重要性是從十年前開始的,那時正處在傳統激情教義派和新球隊圖強派的新舊價值交界處,2004 年,誠泰 Cobras 用嶄新的橘色和黑色強烈視覺,衝擊這個略帶保守和傳統的職棒聯盟,誠泰 Cobras 雖然已經走入歷史,但昔日的黑色球衣,至今仍是球迷心中的經典。

說到黑色球衣,其實 2005 年,傳統強權兄弟象曾經因應新興球隊全新識別色的衝擊,也讓行銷規劃球衣改革的策略,在 2005 年初,兄弟象與贊助商 NIKE 合作推出全黑底色和黃色系搭配的客場版黑色球衣,就是那套被球迷戲稱為賽車服的著名短命球衣。

為什麼這件球衣的使用期限如此之短?因為打從 2005 年3 月 22 日兄弟象在客場穿上這件球衣後,一來先衝擊了當時觀念較為保守的球迷群,二來是穿著原本主場黃衫球衣時的戰績是 3 勝 1 負、而客場黑的球衣 2 勝 4 負,這時在論壇和官網大批象迷已經因為戰積因素,對黑色球衣產生反彈聲浪,要知道,棒球是一個傳統且迷信的運動,直到今日都不乏球迷認為球衣和戰績會有關聯性,在十年前的中華職棒,那就更不用說了。

因為扛不住球迷和輿論壓力,加上象隊高層及教練團也有人反思:是否球衣真的與戰績相連?最後球團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直接放棄這套設計面本身極具視覺反差效果的客場黑衫,無論主客場都以黃色戰袍應付所有比賽。

如果問我個人對於兄弟黑衫設計上的缺點,我會認為從頭到腳全黑的視覺壓迫感確實比較重,也比較容易產生悶熱不透氣的感覺,除此之外,我覺得這是一套充滿霸氣和實用性的球衣,這套黑色賽車服,無論在當時或現在看都屬於新穎前衛的設計,而且賽車服概念其實最能幫助兄弟象容納大量廣告贊助貼布,不會產生突兀感而影響美觀,設計者兼具外觀和實用性質的巧思,完全符合兄弟象當時的需求,說真的,要能夠佈滿贊助貼布還能好看,能發現賽車服這個切入點,設計人員是值得給予掌聲的。

現在習以為常的球員英文姓名,兄弟象的賽車服上就已經採用,在當時這點也遭人側目質疑,加上戰績迷信,兄弟象的客場黑球衣還沒來得及撐到獲得掌聲,只使用了 13 戰就走入歷史。

其實統計象隊穿這套黑衫戰袍比賽的總戰績是 8 勝 5 敗,勝率不差,但一開始處在評價兩極階段時戰績沒有順利拉抬,而決定撤換後,就沒人在意戰袍實戰的總戰績如何了。這樣要說球衣和戰績有關係嗎?我想應該沒有,但是只要「有人感覺有」,或「很多人感覺有」那就沒辦法永存,對於提出設計巧思的行銷及設計人員來說,碰到這種狀況,一樣只能三聲無奈。

  

戰績和行銷活動的成敗,在過去是息息相關的,除了上述兄弟象客場黑球衣案例外,還有過去 La new 時期的條紋球衣,雖然也是經典款,但熊隊當年處在球隊低靡期,後來北遷桃園,條紋球衣也走入歷史。此後,Lamigo 推出第一次的假日主場紅色球衣,引起極大設計外觀好評,然而因為數次假日穿著主場紅球衣被對手橫掃和大比分落敗,讓這件球衣被戲稱為「血洗紅」球衣,差一點也要在輿論壓力和戰績迷信下撤換,但猿隊比較令人敬佩的一點,就是他們一直在致力於將行銷和戰績這兩件事情切開來做,他們扛住了迷信輿論對球隊的影響,仍然繼續沿用假日客場紅,甚至隔年進行更多的改款上市,後來球隊戰績回穩,自然沒有球迷會再質疑球衣影響戰績,行銷人員的心血,終能保住價值。

 

 

中華職棒的狀況向來如此,即使是各隊開始重視行銷價值的今天,活動企劃再好、事前宣傳和沙盤推演的再完美,球衣設計的再精美,只要碰到戰績爛、碰到天候差,行銷人員的心血就可能毫無掌聲,甚至戰績濫作創意活動還要挨噓,但實際上戰績跟他們有關係嗎?半點都沒有,球賽又不是行銷人員下去打的。

 

 

一場球賽的完成   無數人心血累積

 

要能夠完成一場讓球迷進場後感覺值回票價的精采賽事,從預先企劃、行銷宣傳到現場執行,比賽前、中、後環環相扣的執行細節都要留心,才能讓球迷帶著滿足喜悅的心情回家,那是由眾多環節共構而成的:

  • 美食珍饌:攤商協調、預估場次規模、決定食材備料,除了販售球迷的食物外,還有球場內工作人員的伙食便當準備。
  • 商品販售:檔期商品是否如期到貨、上架,並搭配時序宣傳;固定長銷款的備貨量是否足夠?需要多少安全備量,當週限量商品的販售數量追蹤、精準備量避免庫存堆疊、適時搭配特殊促銷以降低倉儲壓力。
  • 活動企劃:構思企劃、結合招商、來賓擬定及邀約,豐富流程和沙盤推演及實際執行。
  • 場地維護:場務人員在豪雨和颱風過後以少量人力快速修復球場,在雨中進行球賽的帆布運用時機、速率,以及相關補土、海綿溪水、清理場地等事項,隨時都要待命出擊。
  • 現場控制:包和主持人、音控、啦啦隊長;場邊觀眾席、各出入口的聯盟工作人員即時配合,應變所有例行和突發狀況。
  • 球場勝負:一切交給總教練和球員。
  • 天候狀況:一切交給天公伯和上帝。

 

除了行銷人員之外,球隊的場務和聯盟的工作人員是另一群無名英雄,尤其球場在球賽前、中後的維護管理,有固定經營主場的球隊,平常沒有比賽時,場務人員會細心做草皮和紅土維護,定期修剪、灑水;如果碰到豪雨和颱風來襲,球場週邊的牆面損傷、內野紅土的流失和外野草皮的損害及球場不平整的狀況恢復,都是他們在觀眾看不到的時候,以少量人手和短暫工時,快速修復完成。

 

當比賽進行時,場務人員與聯盟的工讀生和球童更需隨時待命,在雨天進行賽事時更是如此,隨時待命使用帆布,搶救球場覆蓋黃金時間,只為了能夠讓比賽因雨暫停後,還能夠順利開打,帆布撤了蓋、蓋了又撤,然後再以人工手動除水、以海綿吸乾地面,避免選手比賽間發生危險,工作人員當然有薪水和便當可領,但那不是他們搞得渾身濕透、全身無力的主要誘因,支撐他們的主要是熱愛在棒球場工作的那份熱情,因為他們的辛勤付出,幫助每場比賽節省至少十萬元起跳的延賽再打的成本。這些人很少被提及,更沒機會受訪,但他們是比賽可以順利進行的英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對於沒有室內球場可運用的中職工作人員來說是貼切的。事前行銷,即使運籌帷幄機關算盡,也無法料到球隊是否會慘敗,也算不到午後雷陣雨是否無情滑落,因為行銷人員不是球員,球隊的戰績他們無法運籌,大自然的因素他們無法帷幄,當一切相關配套都規劃到位後,除了拜拜,還是只能拜拜,盡人事,聽天命。

僅以這篇文章,獻給所有樂在工作的職棒工作人員,也希望閱讀到這篇文章的讀者們,可以不吝於給這些無名英雄多一點掌聲。

 

圖源授權:SportShot!何小輝 、作者自行拍攝、攝影師阿蛋(由被攝影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