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球迷身分觀察職業運動球星的生涯軌跡,看著他從崛起到輝煌,從輝煌到落寞、再從落寞到遲暮,直到他宣告要高掛球鞋的那一日,我們驀然回首,才驚覺光陰流逝的速度實是半點不饒人。當我們的印象畫面還停留在 1991 年 NBA 總冠軍賽,籃球皇帝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從油漆區一躍而起,在空中拉桿換手擦板得分的經典畫面時,轉眼間,他已經投進 1998 年在達美中心球場(Delta Center)那籃球史上最經典的絕殺。
當我們還對陳信安飛扣姚明的畫面記憶猶新時,他已然高掛球衣、換上西裝退居幕後。當我們的記憶還停留在艾佛森(Allen Iverson)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姿態,用招牌胯下運球晃過喬丹跳投得手時,AI 已經穿上他平生最厭惡的西裝領帶,踏上入祀名人堂的道路;當我們尚在回味那個穿著紫金球衣、外號「愛現鬼」(Showboat) 的 8 號球員,在對上多倫多暴龍狂砍近代 NBA 單場最高的 81 分時,那個永遠嗜血的黑曼巴,已經用單場 60 分的謝幕安可曲告別 NBA;當我們仍在遙想美聯三大游擊手、洋基王子德瑞克·基特(Derek Jeter)在草皮與紅土交界處攔截強襲滾地球,後躍扭腰傳往一壘封殺跑者、那一氣呵成的美技時,他已帶著全球球迷的「尊敬」(Respect),走入歷史長河。
所有的超級巨星都是如此,在有限的職業生命當中綻放最璀璨奪目的光彩,而後洗盡鉛華,迅速從絢爛回歸平凡,將現役的火炬交給下個世代的超級新星,然後翩然離去,而我們也在這一次又一次的世代交替中,成長茁壯,慢慢變老。 走過喬丹的時代如此、AI 亦然、Kobe 的時代也是如此。
而台灣棒球偶像的世代交替當然也不例外,從二郭一莊、呂巨砲的年代也是如此、陳金鋒、王建民、彭政閔、張泰山的年代也是如此,當林智勝的年代過去,將來高國輝、陳偉殷、林益全、林泓育的 1985 年世代,總有一天也會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在《灌籃高手》和公牛王朝共同掀起台灣籃球熱潮的年代已逝,隨著時光流轉,那抹紅色的籃球狂熱色彩逐漸從台灣褪去以後,當年風靡大街小巷的「元素」和「共識」,逐漸成為塵封於老世代球迷心中的「經典」,等待著隨時被藝術家和商人透過各種不同的形式致敬與複刻。
而那些當年曾實際經歷該時代的震撼與感,已然隨著新世代球員與球迷的崛起,逐步降低影響力,當千禧年世代逐漸成為網路使用族群的新主力時,各大運動相關論壇與粉絲專頁,就已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論戰:「喬丹為什麼史上第一的名號無法撼動?」「為什麼 Kobe 老大的成就不能夠說是史上第一?」「LBJ 難道不是史上最強的籃球員嗎?」
你可以對於這樣的看法斥之以鼻,因為我也是,然而這就是世代交替後的真實情形,因為新世代球迷確然不曾身歷喬丹統治世界籃壇的實境,就如同我們無法得知大鳥(Larry Bird)和魔術(Magic Johnson)到底是怎麼拯救了 NBA,掀起世仇對決的熱潮一樣,不曾經歷過的,就是無法靠想像得知。同樣在 Kobe 屆退的時代,也有另一批新世代球迷曾說:LBJ 超越了 Kobe 的成就。就如同今年,也有不少球迷認為 2016 年 73 勝的金州勇士隊,實力超過 1996 年 72 勝的芝加哥公牛,這是否是錯覺暫且不論,但他們無法親身感受老世代球星的震撼是無法改變的現實,現在如此,未來也將如此。
在 8、90 世代的球迷心目中,二郭一莊才是心目中的神,在那個美國職棒大聯盟還沒有紐約洋基王建民的時代,郭泰源、郭源治才是棒球迷口中的台灣之光;而在矮冬瓜陳金鋒還在善化國小煮大鍋麵等待上場練球機會的年頭,陳大豐、呂明賜和趙士強,他們才是當時台灣主力球迷心中的台灣巨砲。
然而,隨著時代流轉,當火炬交到陳金鋒手中後,他以扛起時代的寬闊肩膀,完成棒球之神交付給他的階段性任務,他是 1977 年出生的台灣棒球黃金世代的領袖,生逢國際賽開放職業球員出征的列強割據時代,他以超越台灣過去打者層級的表現,在每次的雖敗猶榮中,給予台灣球迷和後輩球員豎立了一個希望的標竿。在他之後,台灣的棒球選手知道重訓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全力揮擊、知道該用什麼心態面對比評價比自己更高的對手。
因為有陳金鋒,後輩的棒球員才知道「如果」是可以成為「現實」的,因為有他勇於踏出旅美的第一步,才開啟台灣球員前仆後繼追逐夢想的坦途。因為有他,台灣人不再踏上戰場就先覺得自己短人一截,這是陳金鋒在他的時代被交付的使命,而他完成的非常漂亮,他影響的不只是運動員,更是深入到球迷的價值觀,因為他的啟發,勇於跳出舒適圈追逐夢想的人,不在少數。
2015 年底世界棒球十二強賽時,我們見證了超級新人王柏融的崛起,他那誇張的揮棒速度、全方位的打擊技巧,都讓人看到未來的新希望,當時就不乏許多球迷認為王柏融實力超越陳金鋒,這樣的言論讓人聞之刺耳嗎?對老球迷來說或多或少有一點吧,尤其對我們這個跟著陳金鋒一起長大的世代來說,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舉證:「王柏融有機會面對擁有高階速球和變化球,如:朴贊浩、上原浩治、松坂大輔和達比修有這般層級的投手,還能過關戰將,再來談論超越陳金鋒這個話題…..」
諸如此類,但當義憤填膺的輸入這些字句後,我往往又默默刪除這些未發送出的言語,因為這就是世代交替時必然產生的現象,跟未曾見證當年時空背景的新生代球迷,探討誰心中的神比較強的問題,可能永遠也不會有結論。
對於我們來說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絕對無法感受比爾·羅素(Bill Russell)是如何用防守統治 NBA ,讓單場能獨得 100 分的上古神獸張伯倫(Walt Chamberlain)也拿他毫無辦法。我們也無法確切描述西武王朝時代的郭泰源,是因何被日媒形容為:「投球如風中細竹擺動,充滿韻律美感」,卻能以被戲稱為「排骨仔」的瘦弱身材飆出令人瞠目結舌的球種,讓日職打擊三冠王落合博滿這種向來不服人的我流強打,都發出「真的了不起」的讚嘆,造就他「東方超特急」的美名。因為那不是我們透過逐場賽事、逐個打席,實際觀察而得到的感動。
那些曾親耳聽過洋基鐵馬魯·蓋瑞格(Lou Gehrig)發表「世界上最幸運的人」的著名退休演說的球迷、那些曾親眼見過菲斯克(Carlton Fisk)揮舞雙手,祈願小白球擊中全壘打標竿而名留青史的芬威球場觀眾,他們臨場得到的感動也不是我們如今可以明確感受的。即使透過數位高畫質重建的影像紀錄、躍然紙上的詳實文字報導,那些親身體驗過的球迷觀之仍會覺得不足形容內心感受於萬一。
昔日典型在夙昔,前輩耆宿留給我們的只剩下無數的傳說、影像精華和偉大的紀錄及獎項、數據,儘管透過文字、影像紀錄,代代相傳至今,仍不足以重現他們現役時期帶給當時球迷的感動與震撼。
總有一天,我的兒子會問我:「高國輝當年到底有多強?」「他為什麼值得父親為他寫一本傳記?」因為到那個時代,他的心目中必然有他挺身捍衛的「當代最強打者」,那個人很難會再是陳金鋒、彭政閔、林智勝或高國輝,甚至也可能部會是王柏融,因為新世代的目光,本來就應當放眼在他們所處的時代。
在 2016 年底,陳金鋒即將退役,他的影響力毫無疑問的會像郭源治、郭泰源等人一樣,隨著高掛球衣的時間愈長,影響力逐漸降低。未來的球迷,終將無法體會實際經歷過他帶領台灣棒球走過絕望年代的那份感動,也可能在未來亦不再認同他是「台灣最偉大的球員」,但這就是世代交替、歷史循環的必然,這樣的必然性,往往讓有幸見證過去美好的老球迷,心中充滿淡淡的惆悵,但往好的方面想,新世代球迷有心中捍衛的天下第一人,代表體育圈江山代有才人出,這代表台灣的運動人才,依然隨著時代更迭,不斷有後起之秀崛起,引領風騷十數年,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當面對世代交替的文化和人物衝擊時,我們可能選擇微笑不語、也可能選擇起身捍衛,闡述我們心中認定的神為什麼是史上最強。無論是否可以說服他人,都能夠讓更多不同世代的人增進新的認識,只要每個人都能相互尊重,交流世代心中的首選,這樣的火花激盪,就是體育圈正向而有意義的討論。
僅以本文,獻給即將告別職棒現役生涯的陳金鋒選手,雖然時代的火炬終究將由新人所接掌,但有些人,也是我們永遠都不可能遺忘的。
圖源授權:SportShot!何小輝、 法老的攝影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