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薪資凍漲 置國輝神全於何處?| 活力熊

image

 

文:卓子傑(活力熊)

2016 年林益全、高國輝、林智勝三位頂級球星與球團的談約進度,錢鬥大戰將趨於白熱化,近日義大犀牛領隊王癸琳透過媒體發聲:「戰績、票房營收不盡理想,團隊薪資不可能增加,但個人表現出色的選手還是會在薪資上給予相當的肯定。」我們來看一下王領隊的凍漲薪資方針合理與否:

1.戰績不佳:戰績靠的是教練團和全體隊員的責任,團隊戰績不佳,站在經理人立場,控制團隊薪資漲幅正是經理人的工作,這一點合理。

2.票房及整體營收不佳:這一點跟球員無關,球員能影響收入的只有戰績,其他的操作都是行銷部門的工作。

團隊薪資凍漲,在戰績不佳的情況下很常見,但是薪資凍漲有很兩種作法:

1.有差別凍漲:降低成績下滑的老將、不如預期的高薪者的薪水、而新秀、中產階級和成績平盤者全面凍漲,將節省下來的薪資空間用在表現爆發的指標球星身上,給予他們符合市場身價的薪資。

2.無差別壓縮:除了執行1.中的砍老、新、貴、中產外,一線球星薪資漲幅有限,以低於市場同級球星薪資續約。

義大的凍漲會是哪一種?

義大提出offer前,可能要先想清楚採取哪一種凍漲模式,到底要給予林益全和高國輝、這對未來五年最強中心棒次連線多少薪水比較合理?

今天看到媒體報導,內文有該報預估的輝全明年薪資:林益全60-70萬、高國輝50萬以上,我很好奇這是媒體先進的個人推估,還是義大球團的輿論風向,因為這百分百是一個低估價碼,林益全若順利爭取到70萬月薪尚稱合理,但最關鍵的是以高國輝過去三年的彪炳戰功,他最少該和林益全在同等級上談論薪資,而不該出現月薪預估值低於林益全近15萬的價碼,現階段林益全和高國輝的成績理應是70萬月薪的行情,可以因為單價高而給短約,但兩人沒理由有如此大的薪資落差。

image

勝輝全  三重砲表現宰制全聯盟

談高國輝、林智勝、林益全這三位選手,可以用一些數據看他們到底有多頂級,先不提這三人、這三年創下多少打擊紀錄,化繁為簡,從「OPS+ 」看就好。
OPS+ ,姑且把它翻作:聯盟平均攻擊指數吧,OPS+  100代表該聯盟年度所有打者數據平均後的水準,一個OPS+ 120的球員,表示攻擊能力超越全聯盟平均20%;如果OPS+ 80,代表他的攻擊能力低於聯盟水準20%。OPS+150以上,代表該球員該年打擊表現是聯盟平均的1.5倍,可以說是宰制級(dominate)的成績了
OPS+ 150以上的打者,全聯盟沒有投手能真正對這位打者造成威脅。OPS+ 超過 200 以上的打者,當年就是「神級」表現,中職史上只出現過六次,只有兩次是本土球員,一個是2004年的彭政閔,一個是2007年的陳金鋒。

我們看一下正在談薪的三位主角:高國輝、林益全,林智勝,這三門重砲近三年的OPS+:

2013 年
高國輝171.9
林益全168.9
林智勝169.8

2014 年
高國輝206.1
林益全159.0
林智勝125.6

2015 年
高國輝151.4
林益全151.2
林智勝187.6

OPS+ 是個可以反應選手優於聯盟層級多少的客觀數據,雖然智勝和國輝分別在 2013、14年因傷只打半季,但近三年的整體表現,三人無庸置疑都是宰制聯盟的選手,他們的身手和成績,毫無疑問該爭取聯盟最頂級薪資。更別提高國輝打破了全壘打紀錄、林益全刷新打點紀錄、還有林智勝30轟-30盜的表現。

高國輝、林益全這組30歲的三、四棒組合,每年三成打率、150安打、100分打點3-4-5打擊三圍是他們的基本配給,高國輝過去三年,平均每季敲出 24 支全壘打,兩度奪下全壘打王,從年齡和成績觀察,他還在進化當中。

image

當初高國輝加盟中職的三年複數年約:20萬、22萬、25萬,即便中間有浮動漲跌,但整體平均 25-30 萬左右的月薪,遠低於他過去三年的身價,但主因是2012年底選秀時他2011年腿部骨折的傷勢剛痊癒半年,各隊保持觀望,義大此時進場正是良機,這就是先前我說過的「投資複數年合約的價值」,國輝儘管這幾年宰制聯盟,但複數年薪資綁定就是綁定,剛加盟想求個保障,你情我願、白紙黑字簽約,無話可說。

但現在狀況不同了,三年合約期滿,大家重頭來過,要按照現在的成績談薪,過往低薪已是過往,既是聯盟頂級球星,就請給予球員符合他現行身價的薪資

高國輝具備的媒體效益和商品開發價值 

以成績來說,國輝和益全都是頂級,高國輝還有一個絕佳優點在於他的聚眾效益、媒體效益、商業開發價值,我過去兩年在媒體操作的數據反饋,凡棒球報導、專欄、影片,以高國輝作為封面和關鍵字,社群媒體的觸擊率、瀏覽率,都有優於一般球星的成績單,中職近年僅林智勝和高國輝擁有如此數據成效。
高國輝是成績、臉蛋、形象兼具的多拍子巨星,是擁有強大商業開發潛力的「明星商品」,好牌在手,端看會不會開發價值、回收利益。 再舉一個球迷更容易理解的數字佐證,高國輝加盟中職三年來,除2014年因脊椎滑脫手術錯過明星賽,從新人年起他每年都是義大犀牛陣中獲得台灣球迷選票數最高的犀牛人氣王,這是實頂實的人氣,商業價值和客群寫在數據上,就看有沒有進一步包裝球星,爭取收益。

image

球團給予選手頂級薪資,除了是對球隊戰力的投資,更是商業價值和媒體效益的投資,球團給薪後,致力在商品開發和活動包裝,在周邊商品上回收利益,只要操作得宜,做出質感來,收益絕對可以大於付出的薪資成本,過去在行銷操作、商品開發,投入的資源力道不足,不代表球星本身沒有商業價值,更不是他應該被低估薪資行情的理由。

以成績來說,林智勝、林益全、高國輝的身價應該是要再同一個水平上的,無論如何,他們的薪資都不應該低於70萬月薪。請記得一件事情,不是每個球星都願意像林泓育一樣用頂級成績簽下偏中產階級的薪資。

羨慕日韓上太空 先支持職棒待遇提升

台灣球迷群有一些很神奇的人,平常檢討球團、唾棄協會、謾罵聯盟,充滿無盡的義憤填膺,彷彿滿腔熱血恨不能一灑球場,盼中華職棒精進圖強,然後每當中職球星想要衝撞體制、挑戰高薪的時候,就會有一些人跳出來說:「他們的身價沒這麼高」「別貪心了,知足好嗎?」我真很好奇這些人是不是同一群人,因為這行為邏輯是完全矛盾的。

先撇開美國職棒,看看亞洲近鄰日、韓職吧,他們都是鄉民口中「上太空」的代表,而講到台灣棒球,球迷大多有「殺豬公」的考語。

那大家知道日、韓職的平均薪資、頂級球星年薪等數據,是中職的幾倍嗎?列給大家參考:

image

2015年初公布的2014 年資訊,不含洋將、育成選手和激勵獎金的年薪,比較一下亞洲三國職棒的薪資差異  :
日本職棒:每人平均年薪 3,811萬日圓,折合新台幣為1,034 萬,考量日本的物價指數,再打個折,折算新台幣約 450-500 萬左右,平均月薪 37.5 萬元

韓國職棒:每人平均年薪 1.63 億韓元,折合新台幣 296 萬,平均月薪 24.6 萬元

中華職棒:每人平均年薪 175 萬台幣,平均月薪 14.6 萬元。

日本職棒的薪資水平,是中職的2.56倍、韓國職棒的薪資是中職的1.68倍。

十幾年前,韓國職棒平均薪資還低於中職,在FA制度有效暢通後,即便球團營運有虧有盈,但選手平均待遇都逐年提升,頂級球星漲幅更是可觀,日本職棒的頂級球星薪資我就不列了,相差幅度太遠了,就拿台灣球迷最想贏的韓國比就好:

韓職第一高薪:金泰均,年薪折合台幣 4,188 萬、月薪349萬、

韓職第二高薪:姜珉鎬,年薪折合台幣 2,800 萬,月薪233萬。

好的,看完韓職,讓我們看一下中華職棒頂級球星的年薪排行榜:

郭泓志1,160萬 (月薪96萬)
林益全  660萬 (月薪55萬)
彭政閔  660萬 (月薪55萬)
胡金龍  636萬 (月薪53萬)
周思齊  600萬 (月薪50萬)
鄭凱文  600萬 (月薪50萬)
羅嘉仁  514萬 (月薪1-10月:50萬、11-12月:7萬)
林智勝  516萬 (月薪43萬)
高國輝  420萬 (月薪35萬)

image

嗯,韓職頂級球星薪資是我們頂級球星的四倍以上,捫心自問,大家覺得我國職棒的頂尖球星,實力只有韓國頂尖球星的 ¼ 嗎?若真認定如此,好,那就讓中職球團繼續小資,國際賽不要再喊什麼:「真的好想贏韓國」,讓中華隊開心打,實力差四倍的比賽,有什麼好期待的?

不少球迷發現韓國職棒營運發展和實力已漸漸甩開中職,直追日本,但鮮少有球迷關心韓職給付球星的薪資已遠非中職可以比擬。我覺得,要求選手專業能力精進、球賽競技水平提升,整個大環境也必須要給他們同等的待遇提升,選手更願意投資自己、精進自己,這個良性循環在任何職場都是一樣的 ,韓職和中職的差距逐漸拉開,薪資提升與實力提升之間有無關聯性?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

薪資待遇不是靠球迷認定合理與否去訂定制式標準的,而是第一線球員們努力抗爭、衝撞體制去拚出來的,如果沒有先驅者們不斷衝撞,台灣球員的待遇永遠都是弱勢,話說到此,仍持『這價碼很剛好、別貪心、中職球員沒那身價』者,就別再羨慕日韓職棒上太空了,還是回家繼續殺豬公吧。持『國際賽打不好談何高薪?』論調者,麻煩重修邏輯,這是職棒談薪,到底干國際賽何事?

如果不看數據,只想看結論,我的結論是:林智勝、高國輝、林益全,新約月薪毫無疑問都應該是坐70萬望80萬的身價,因為他們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