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事誰人知|一紙新約  王柏融與Lamigo的雙贏

image

2016 年球季豪取打擊王、安打王、最佳新人、外野金手套、最佳九人及年度最有價值球員的王柏融,是中職史上第一個打擊四割男,更是唯一一位達成單季兩百安的打者,他在新人約期滿後會獲得怎樣的薪資調幅,一直是萬眾矚目的焦點。

 

千呼萬喚始出來,2017.1.4,Lamigo 與王柏融簽訂的五年複數年約公布,從 2017 – 2021 年,月薪依序為  50、50、50、55、60 萬。這張合約,有多重的意義和價值。


旅外可能性的排除

 

首先,從部分球迷可能失望的點來談,這張合約代表王柏融旅外的機會不高了。這張合約相當優渥,以他在中職未來的薪水、聲望和地位,恐怕旅外意願會逐年降低,即使合約內含旅外條款意義也不大,過慣名利雙收的日子,想再篳路藍縷的迎向挑戰並不容易。小聯盟薪水不高,移地訓練和長征艱苦,競爭層級世界最強、晉升機會相對渺茫,如果數年間打不進大聯盟,會耽誤球員生涯黃金時段的收入,這畢竟是他自己的人生。

 

因為只要無傷無痛,中職的紀錄王和薪水王,有很高機率會是王柏融洗版。

 

他若真會旅外,恐怕只有在下次頂級國際賽如:WBC 或奧運上有爆氣級的演出,吸引 MLB 球隊提供大聯盟合約,否則旅美機率恐怕不高。


寶悍和王柏融    保障中求取當下的頂薪

 

好,接下來看看這張合約對勞資雙方的雙贏。

 

前面說過,無傷無痛,中職紀錄王和薪水王可能會是王柏融洗版的局面。但問題就是「維持無傷無痛」是大多數球員每年最擔心的課題,潘武雄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個念頭,無形間會影響球員和所屬經紀公司每年的談薪策略和保守程度。

 

對身體狀況和訓練模式有信心的選手,以 2015 年底的高國輝和林益全為例,他們當時不排除一年一簽,因為對自己維持固定出賽和穩定成績有自信,所以當義大的複數年開價不如預期時,他們不想屈就複數年框架,限制自己生涯巔峰期的加薪調幅,所以策略上傾向一年一簽,調幅會比複數年好。而風險就是一旦受傷,恐將遭遇大幅減薪命運。

 

王柏融和他的經紀公司,談薪上是走穩中求勝的方向。

 

如果我是王柏融或他的經紀人,心中會考慮的首先是:「今年、明年、後年,假如我無法維持 2016 年的高檔,或有一點受傷的可能性,那是不是先尋求生涯第一個有保障的頂級合約為優先?」

 

其次會考慮到的是:「如果我已是個四成打者、單季 200 安和準 30 轟、30 盜的打者,守備還拿到金手套,那大幅加薪先簽一年,再靠單季成績進步後於年底再一次大幅調薪,那成績到底還要進步到什麼程度?」

 

王柏融 2016 年的成績,新球季持平有望,但再次進步、再次大幅調薪的難度無疑太高。然後,那個所有球員都害怕的假設:「不小心受傷怎麼辦?」的念頭就會再次浮現在腦海裡。

 

寶悍和王柏融的策略是走穩定中求取「當前市場」的頂薪,未來市場薪資結構漲幅則暫不考慮,五年平均月薪 53 萬的合約,這五年間,有很大的機會會有不少同級或成績在他之下的球員,身價會凌駕在他之上,但現階段,這是王柏融可以接受的待遇和希望有的保障。


Lamigo Monkeys  展現大器和市場預估能力

 

對桃猿來說,這張複數年約開得夠大器,開價也到位,完全展現市場評估的能力。

 

2011-16 年,中華職棒月薪在 50 萬元以上的球星已逐年攀升至 12 人,即使中華職棒再怎麼被人批評,一級球星的整體薪資待遇仍在逐年提升,只要客觀條件俱足,市場競爭制度加上外來刺激,就可能會造成薪資結構上漲,如同 90 年代中後期和 2016 年的 NBA 的大頂薪時代來臨。

 

中職薪資漲幅當然不比國外職業運動驚人,但在 FA 行使、FA 挑戰成功的案例陸續出現後,仍將帶動薪資提升趨勢,沒人能預料一級球星月薪從「 50 萬普及化」到「80 萬普及化」的時機點何時來臨,也許是十年後,也許二至三年後就會出現。

 

對桃猿而言,與其坐等薪資結構飆漲,提前給予王柏融一張合乎他目前身價的合約,用較長年限綁住這位當家台柱,即使附加旅外條款,以中職選手旅外門檻之高,加上合約待遇遠優於國外小聯盟薪資,大幅降低旅外意願,而且 2021 年月薪 60 萬目前看來雖屬頂薪,但誰能預料三年之內中職 80 萬月薪會不會成為頂級球星的常態?

 

如果中職薪資結構在這五年間開始飆漲,那這張平均 53 萬可綁王柏融五年的合約毫無疑問是賺到了;即便薪資結構沒有飆漲,以王柏融的身手,只要沒受傷,也不會愧對這張合約。重點是,球隊在王柏融還沒取得自由之身時就願意開出符合他身價的薪資水平,當未來 FA 到來那天要開啟勞資談判時會有些幫助,因為對這些職業運動員而言,「心情」很重要,頂級球星的心情,尤為重要。

 


跑不掉的台柱怎麼給薪    從隊史經典案例吸取教訓  

 

依照球迷普遍印象,桃猿是個錢花在刀口上的小資球隊,其實他大可用戰績墊底和打高投低為由,讓先發投手王溢正小幅加薪;或以共體時艱和戰績不理想為由,壓低表現優秀球員的薪資漲幅,例如過去興農時期的張泰山,和 2010 年底的林智勝。

 

林智勝的案例是桃猿隊史一個血淋淋的教訓,而且就在眼皮底下發生,林智勝 2008 年與 La new 熊簽下三年複數年約,平均月薪  31 萬,合約期間他達到生涯顛峰,兩度拿下全壘打王,合約到期後他盼望追比潘威倫、彭政閔的薪資水準,但當時球團強調:「戰績不理想,進場觀眾人數慘跌,球隊要能大幅加薪很難。」 

 

當時潘威倫的合約在是三年複數年最後一年(2010),月薪是 51 萬, 2011 年 1 月再和獅隊續簽一張三年、平均月薪 54 萬的薪水。2010 年底,完成全壘打王二連霸的林智勝走完三年複數年約,他認為合約到期即是自由球員,在加薪幅度不如預期情況下,他選擇缺席春訓而遭球團罰款 10 萬,時任中職秘書長的李文彬還出面解釋規章,說明林智勝一軍年資不滿 9 年,不符合中職 FA 的資格,所以即使對加薪幅度不滿,也無法逕自與他隊洽談,在這樣的情況下,桃猿按規定限制理直氣壯的以五年複數約、逐年月薪 37、39、40、42、43 萬的合約,把林智勝續留至 2015 年,這段期間他始終未達同級球星的 50 萬月薪,議約時資方確實是「照規定來」取得了勝利,但也埋下雙方未來不歡而散的導火線。

 

即使台柱出走在職業運動錢鬥中是難以避免的結果,且桃猿也不可能公開承認過去談判方式的考慮有欠周詳,但我想,他們肯定不希望這個情況再次於王柏融身上重演。

 

所以,這張合約我個人認為簽得漂亮,除了相準可能飆漲的薪資結構提前綁約,也兼顧王柏融希望「有保障前提下求取高薪」的願望,更顧及了球隊頭號球星的面子和心情,可謂三全齊美。未來有一天,當王柏融行使 FA 時,雖然錢鬥條件仍會是他的考量重點,但應不至於如 2016 年的林智勝和桃猿一樣無話可說。

 

 

image

 

 

 

善用複數年合約精神   創造多方贏面

 

過去在專欄我曾多次提過:「複數年合約是個很有趣的投資武器」那牽涉到不同選手個性、不同球團調性。不同人看待複數年約的角度都不同,運用手腕自然千變萬化,複數年約的意義,與其說是犒賞和保障,我看更像對勞資雙方的風險評估和投資精準度考驗:

 

 

1.考驗球團:市場預估和投資眼光

選手會是簽長約後擺爛的人嗎?近年會有成績大爆發的潛能嗎?未來幾年球員市場薪資結構會飆漲嗎?在在考驗球團的球員觀察、市場評估和談判能力,用長約提前綁住有成績爆發潛能的選手,是預算有限的小資球團必須鑽研到極致的學問。

 

 

2.考驗球員:風險評估和對個人心、技、體的信心度

 

對自己身體和技術有信心,不願被長時間合約拘束者,尋求高薪短期約甚至一年一簽,每年打出穩定高效成績,可隨時因應談薪當時的即時薪資概況漲價。但他們須承擔受傷被減薪或釋出的高風險,例如 2015 年底的全壘打王高國輝。

 

桃猿隊近期最成功的幾張複數年約,主角都是林泓育,他在 2010- 2011 兩年月薪 11 萬的新人約滿後,簽了張 2012 到 2015 年、逐年月薪為:20、22、26 和 31萬的四年複數年約。2012 年簽約時,小胖才 26 歲,他是最年輕拿到複數年約的捕手,也是捕手最大合約的紀錄締造者,但那幾年與他數據同級的球星,月薪都逐漸飆破 50 萬。

 

2014 年,合約還有一年才期滿,當時月薪 26 萬的小胖,接受桃猿提前換約建議,簽下一張 4.5 年的新約,從 2014 年下半季到 2018 年球季結束,月薪依序為 40、45、45、50、55 萬,在當時是優渥的數字,也符合「當時市場」的頂薪,同樣是穩定中求高薪的案例。考量到生涯前五年曾有傷勢影響,提前換約對小胖來說是種保障,但他在 2016 年固定蹲捕,並打出四成打率、打點王和連兩年 23 支以上全壘打的鬼神成績,對照他 2016 年的 45 萬月薪,其實略低於市場同級者 55 萬的行情,但這就是複數年約的精神,勞資雙方各取所需,林泓育追求穩定和中高薪,桃猿則以略低於未來市價行情綁住球隊主砲五年,如今運用在王柏融身上,同樣是善用複數年合約投資的體現。

 

王柏融的新約,可能會是桃猿隊史下一個最成功的案例,無論檯面上的輿論觀感、帳面行情和使用年限;檯面下的提前投資、避開未來漲幅,及兼顧團隊人和和台柱心情上,都是一張堪當雙贏的合約。恭喜王柏融,也恭喜桃猿隊,這張合約確實簽得很漂亮。

 

 

圖源授權:侯子旅攝、作者自行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