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局的惆悵  許銘倢的世代終結之戰

image

當全場球迷看到他雙手食中指斜上,在胸前交叉,並劃出一個大大的 X 字時,比賽已經結束了;又或許,當流行樂之王 Michael Jackson 的名曲《Beat it !》蕩氣迴腸的旋律在球場響起,許銘倢隨著節奏緩緩從牛棚走上投手丘的那一刻,比賽就已經結束了。

 

2010 年,蓄著招牌鬍子、聲勢如日中天的舊金山巨人隊救援投手 Brian Wilson,以 48 次救援成功風光拿下國聯救援王,追平 Rod Beck 保持的隊史紀錄,當他拿下救援點時,雙手交叉胸前的 X 型成為他的招牌動作,這也是許銘倢成名的致敬之作;下顎同樣微留鬚髯,許銘倢在拿下救援王以後的生涯走向,也何其相似。

 

Brian Wilson 大學時期動過韌帶移植手術,在經過風光的灣區歲月後,2012 年因為手肘再度受傷單季報銷,又開了生涯第二次的 Tommy John,這位王牌終結者自此再起不能,在 2014 年遭到釋出,儘管 2017 年曾經傳出企圖以蝴蝶球重出江湖,但剃掉招牌大鬍子的他卻無法盡復過往身手,美國大聯盟的 X-men time,終結了。

 

見證強投的崛起和殞落,是職業棒球常態,但每每看到選手洗盡鉛華快速謝幕,總是使人感慨。

 

更令人不甚唏噓的是,全盛時期以 Brian Wilson 勝利手勢為模範,學生時代少受矚目也沒有過度使用疑慮的許銘倢,甚至比 Brian Wilson 還要年輕 3 歲,卻在迅速綻放璀璨光芒以後,以更快的速度凋零。

 

2009年,是米茶的菜鳥年,也是我的職棒菜鳥年。

 

5 月 15 日的象熊戰,在澄清湖球場,我親眼見證他崛起的時刻。

 

他在球隊大幅領先的情況下在 8 局起始登板,24 歲的米茶,沒有初次踏上一軍投手丘的生澀,只見他用刁鑽的滑球如長了眼睛般精準落在右打者外角好球帶邊角處,快速取得球數領先,在決勝時以上竄右打者內角高處的 132 公里「速球」,讓企圖鞏固打席卻連球皮都擦不到的陳致鵬撲了個空,這是他生涯首度奪三振,而後又如法炮製三振了下一棒的陳江和,三上三下,兩次三振、僅用了 13 個球,這是許銘倢的處女秀,不但沒有新人的手軟和不安,在陰柔的球路中還蘊含著一股霸氣。

 

在08-09 的二軍培訓期,他是以宰制級別的水平,讓洪一中總教練難以割捨地拉上一軍,即使當年熊隊有著帶槍投靠的黃欽智與曾兆豪,還有剛旅美歸國的耿胖,外加表現不俗的外籍救援王飛鵬,但許銘倢以柔克剛的壓制力依然能異軍突起,這也是來年鐵牛棚「豪米耿」的初相會。

 

就如同吾友大艦巨砲對於許銘倢球路的描述:

許銘倢有一顆極品橫向滑球,要我說,這幾乎可以和陽建福全盛時期的縱向滑球相提並論。對右打者來說,只要許銘倢站上投手丘,捕手向外角蹲的動作那根本就像敲響喪鐘:想打不一定打得到,不打也有很大機會是好球。

憑藉著低肩出手、橫向滑球和靈巧的投球策略,米茶在 2011 年拿下 30 次救援成功締造本土新猷,同時也是桃猿隊史上第一位能夠達到 30 次救援的投手,那時候還沒有米吉亞和陳禹勳。

 

然而,投手用量這件事就是這樣,即使有公定標準也不適用於所有人,有些人愈操愈來勁,有些人則是訂下嚴密保護措施依然會受傷,至於許銘倢,他不是前者,連續四季超過 50 局以上的投球,對於並非橡皮人的他有怎樣的後遺症?那就是剛開花結果後隨即凋零。

 

2009 年到 2012 年,四個球季的出賽數是 233 場,吃下 208 局,燃燒殆盡以後,就是撞牆、養傷、調整、重複整裝再出發的循環,並且等到職業球隊對於選手沒有耐性等待的那一天為止……

 

2015 年,許銘倢的時代正式宣告結束。

而身為 1985 年出生世代的他,當時不過剛過 30 歲而已。

 

1985-86 的這個世代,出現了很多曾主宰中職的一線球星,除了許銘倢之外,還有打點紀錄保持人林益全、盜壘王三連霸的林智平,還有重砲指揮塔林泓育,喔,當然,還有全壘打王三連霸的高國輝。

同樣出生在 1985 年,終結銘倢生涯的最後一擊,就出現在 2015 年,在國輝瘋狂的全壘打之旅中。

 

與初登板相同,同樣是在五月,同樣是在八局以後的後援登板,而地點,同樣是在澄清湖棒球場,但此時主客場關係不僅易位,迎接他的,也是截然不同的結局。

 

歷經兩個賽季嚴重低潮的許銘倢,2015 年開季剛迎來一軍的機會,但這也是他職棒生涯的最終章。同樣是在五月、同樣在八局後援登板、同樣的是自家球隊大幅領先,不一樣的是,他刁鑽的外角滑球無法重現,直球沒有尾勁,在 13:1 球隊絕對領先優勢下,登板收尾的許銘倢在這個昔日發跡的球場威能不再,昔日的王牌終結者沒能夠將比賽收尾,反倒開啟了義大犀牛九局的反攻契機,許銘倢在這場決定自己生涯延續的比賽中痛失 4 分。

那一天,1985 年世代的林智平單場雙安外帶一次盜壘、林泓育、高國輝繳出猛打賞成績,而剛改名的鍾承祐,當天還是猿隊的先發第三棒……

 

那一天,始終拿不到九局的最後一個出局數,許銘倢被同為 1985 年世代的高國輝在九局敲出一發兩分砲,這發全壘打開啟了高國輝改寫布雷障礙的旅程,也擊沉了昔日戰無不勝的終結者,也為許銘倢的職棒生涯告終板上釘釘。同年出生的選手,在同一個時間點,一個冉冉升起、一個緩緩凋零,何其慨歎。

 

許銘倢留下來的紀錄,早已被後人刷新,他的輝煌歲月—單季 30 次救援成功,也不是聯盟障礙,在隊史所保持的救援紀錄,後來也被米吉亞和陳禹勳相繼改寫,帳面的風光早已成過往雲煙;但經歷過那個年代的球迷不會遺忘他,不會忘記在他短暫的全盛時期,所帶給我們的回憶,當球場迴盪起他出場樂的前奏時,所有人都知道,比賽已經結束了。

They told him don’t you ever come around here
Don’t wanna see your face, you better disappear
The fire’s in their eyes and their words are really clear
So beat it, just beat it

–《Beat It!》

 

2009 年,澄清湖球場的夜晚一如既往地僻靜到令人覺得無趣,周邊最鄰近的一家超商需要騎車超過 5 分鐘才能抵達,但那也是駐紮在勞工育樂中心的熊隊成員少數能夠晚上買東西的地方;在比賽結束的夜晚,我常常會在周邊的小吃攤碰到小頭石志偉來買桶仔米糕,回程在便利商店會和來買菸的許銘倢不期而遇,彼此聊一下最近的表現、碰到印象深刻的對手,還有選手各自的身體狀況,最後我會提醒他們回家要注意安全,隔天天亮,再一起踏進球場面對全新挑戰,經歷過熊隊時期的舊友,都很難忘懷。

 

米茶給我的印象,一直是比同年齡者成熟又帶點雅痞的感覺,但當時真的沒想到作風低調的他,後來會以出場樂和招牌手勢在職棒圈聞名,提及他的出場樂《Beat it》,是當年球團部經理李崇德先生在球隊大巴上想到並推薦給米茶當出場樂的,因為「米茶」的台語和「beat it」的讀音非常接近,加上字義上有打敗、終結對手的意涵,無論諧音或意譯上都是一拍即合,球團部門在行銷上的靈光乍現,真的可以讓自己從經典的見證者,化身為玉成者。

 

大聯盟兩位傳奇終結者 Mariano Rivera 的《Enter Sandman》、Trevor  Hoffman的《Hells Bells》一樣,一個有能力終結賽場的投手,登場時都要來點讓人印象深刻的東西;每當回想許銘倢,腦海隨之而來的就是《Beat It!》的旋律,陰柔中帶點優雅的球風、以及讓人充滿惆悵的第九局,無論是對手,或於喜歡他的球迷而言皆是。

 

Photo credit:友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