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迷」的繼承者們   兄弟象王光輝到後彭政閔時代

image

歲月匆匆,中職也要 30 年了,當年和我們一起年輕、少不更事的聯盟,如今也堂堂進入而立之年,卅年過程球隊更迭無數,就連老牌元老兄弟象都歷經轉手,呈現與飯店業時期截然不同的面貌。作為世代的象徵,陳金鋒、張泰山等巨頭陸續卸甲後,2019 年彭政閔的球鞋高掛,也代表一個古樸傳統的時代結束。

 

退休的議題延伸中,許多球迷懷抱的疑問是,「彭政閔的後繼者會在哪裡?無論是他的守備位置、人氣王寶座、黃衫軍領袖及不動四棒,嫡系繼承者何在?」

 

曾經被提及的候選人之一是許基宏,以球星潛力和打擊資質而言,他是一個強力角逐者,但如今他的狀況令人覺得很謎樣;現在最接近這個位子的可能是張志豪,在人格魅力與長打能力的演進中,他是黃衫軍的下一塊金字招牌,但他的身體狀況能否像恰恰這般十數年如一日的耐久戰,則是他在未來的新課題;又或許是剛拿下盜壘王,聲勢與星度正與日俱增的「二世」王威晨……

 

嗯……在各候選人狀況樸朔迷離的情況下,只能把未來的事先放在未來,先來談談過去,回顧一下王威晨他老爸—王光輝和彭政閔接棒時的年代。

 

王光輝是一代象黃金陣容中最年輕的一位,中職元年時他年方 25,李居明和林易增比他大上 6 歲,即便是年齡相仿的陳義信、吳復連和洪一中,也都比他大個 1、2 歲,台灣棒球繼承日式風格,本來就有學長學弟制,在尤其注重倫理與輩分的洪家兄弟陣中,年輕的王光輝和同年齡的後進球員,有時還得負擔起扛便當上巴士、遞送換洗衣物的庶務責任,就連賽後沖澡也得禮讓年長賢拜;但在職業運動這個完全以實力說話的殘酷舞台中,一旦踏進球場,就無關乎你的家世背景和年齡長幼,一切全憑手套和球棒說話,王光輝是最好的例證。

 

1990 年 5 月 28 日,老台北球場對戰三商虎的例行賽,未滿 26 歲的王光輝成為兄弟象隊史上第一位擔任四棒的三壘手,當然,這也是中職史上的頭一遭。打擊實力剽悍的輝老大,憑藉實力霸佔兄弟象「不動四棒」的位置,在他 15 年的黃衫歲月裡,累計擔任第四棒共計 2,061 個打數,敲出 560 支安打、55 支全壘打和 291 分打點,打擊率為 0.272。

 

職棒元年,王光輝就以 0.342 的高打率拿下打擊王,在那個獎盃仍然上金漆的年代,他是中職唯一一個擁有金色打擊王獎座的得主。此外,笑口常開、平易近人的他,深得球迷喜愛,15 年生涯中共計 13 次獲票選青睞成為明星賽先發,並三度勇奪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締造當時新猷,兄弟象「萬人迷」稱號,其來有自。

 

而當王光輝在元年作為兄弟主戰三壘手的球季結束後,隔年起的守備位置就轉以一壘為主,而且場次逐年提升,「黃衫軍、一壘手、人氣王」,一直都是兄弟象的精神指標,自此成為王光輝商標,正一如他後來的繼承者—彭政閔一樣。

 

2001 年,業餘大物彭政閔以狀元之姿加盟兄弟,克服了新人年上半季操之過急的焦慮感以及體能適應期後,與個性外放、敢拚敢衝的同梯陳致遠、及守位重疊但善待後進的大前輩王光輝的良性競爭中,恰恰無死角的揮棒及反方向的「恰式打法」,敲開中職另一個新紀元,在他橫空出世的同時,年華老去的王光輝也逐漸將手中的棒子,傳承給這位二代象的未來領袖,無論是守位、第四棒,還是人氣王頭銜皆是。

 

個性沉穩內斂但擇善固執的彭政閔,應當沒有想過有一天他會像王光輝一樣,成為兄弟象的精神領袖,但歲月的淬鍊和時運的際遇讓他不得不然,在職棒生涯將近20年的征戰中,造就他成為超越王光輝的另一個巨大存在,尤其是以「不動四棒」這個身分而言,他曾經身披黃袍、以第四棒身分踏上打席區經歷 3,787 的打數,敲出 1,302 支安打、152 發全壘打和 740 分打點,打擊率是駭人聽聞的 0.344,這種人,天生就是打四棒的料。

 

王光輝和彭政閔,是支撐洪家兄弟走過共體時艱、風雨飄渺時期最重要的兩根擎天巨柱,在職棒 7 年(1996)季後的秋訓期,原已負責轉播賽事三年的年代電視,在轉播權競標中敗給緯來電視台,直接引發那魯灣聯盟成立及挖角大牌球星的重大轉折點;一代象主力球星多人帶槍投靠的情況下,王光輝是在老闆洪瑞河的電話挽留中,決定與兄弟象進退與共;走過黑鷹事件、兩聯盟惡鬥,在 1998-2001 年的慘澹經營中,看台空蕩、招商銳減,兄弟球衣著名的補釘廣告大幅減少,但王光輝仍在這樣的情況下陪伴兄弟象走過低潮,並在下一位足以改寫歷史的接班人出現後,才讓肩上的重擔交卸,而他本人也因而有幸成為少數能見證兩代黃衫王朝的核心成員。

 

作風樸實又嚴以律己的彭政閔,因為加盟兄弟象,激盪出截然不同的生涯火花,正如許多球迷過去所討論過的,「如生長於南台灣的恰恰是加盟統一獅」,球隊風格及其個性都應當是最相得益彰的組合,但人生際遇往往不由人,恰恰最終是加入了球隊與球迷作風都鮮明異常的黃衫兄弟且從一而終,讓他的實力得到與之呼應的高人氣,承繼在王光輝之後,書寫更勝於藍的傳奇。

 

一代新人換舊人,是職棒亙古不變的法則,在高度競爭且隊數稀缺的情況下,能屹立在前線而沒有迅速被湮滅的前浪,那就更是難能可貴的佳話;從王光輝到彭政閔,黃衫領袖的世代交替中,讓我看到了在傳統經營及人力物力資源有限下,老大哥帶隊前仆後繼、一往無前的血性,還有良性競爭及雅量高致中領袖政權的平穩過度;當那個全隊圍聚於龍潭春訓基地、嚴寒中燒著斷棒取暖的共體時艱年代成為歷史的今日,擁有大型企業為後盾、資源不再匱乏的中信兄弟,找尋一個領袖風骨、實力及巨星魅力兼具的嫡系繼承者,將是「後恰恰時代」黃衫軍的最大課題。

 

Photo credit:侯子旅攝法老的攝影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