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大局觀的內耗    棒協與中職的權力遊戲

image

棒協與中職又一次的不歡而散,這一次為的賽事是 2017 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是的!也就是「五個月後」要開打的賽事。美國職棒大聯盟要求 WBC 各參賽國家於10/7 前提出第一階段選手名單,而至今中職和棒協依然為了主導權僵持不下。

世界棒球經典賽(簡稱 WBC),從 2006 年首次舉辦,主辦單位是由美國職棒大聯盟、MLB 球員工會、世界棒壘球聯盟(WBSC),和日本職棒及韓國棒球委員會(韓國棒協)共同組成。各國參賽報名窗口和主導權是兩個不同概念,例如美國隊參賽窗口仍是美國棒協,但美國職棒大聯盟才是經典賽主辦單位。

 

從這點來看,台灣由協會為 WBC 報名窗口、以中職主導賽事組、訓、賽,好像是個比較合理的結果。然而無論為錢、為權或為任何既得利益,過去長年主導台灣棒球國際賽事的棒球協會都無意放手;而名為協調大局,實為搓湯圓大會的體委會、中職、棒協三方會議,在 9 月底確定破局,中職和棒協在會議上不歡而散,演變成雙方隔空發新聞稿和聲明相互駁斥,你提議案,我就否決,我提人選,你就杯葛的惡性循環。

 

以 WBC 中華隊總教練人選為例,中華職棒為何不支持郭泰源這個人選?郭泰源自己也是中職四隊之一的總教練,況且以他的輩分、資歷和威望,無疑是台灣棒球界最適合經典賽的總教練人選,難道中職高層真的覺得郭總的能力不適任?很明顯不是這樣,在與協會的拉鋸中,中職單純認為「非我中職主導下選出來的總教練,就是魁儡政權,是假的!」所以我要提出一個葉君璋來反駁,而至於從 12 強賽以來的延續性,總教練的能力和威望,則在權力拉鋸下一概拋諸腦後。

 

反過來說亦然,葉君璋總教練來擔任是否可行,當然可行,但棒協為什麼會否決提議,理由同上:「非我棒協主導下所提議的教練人選,一概視為無效,也是假的!」

 

這樣就很清楚了,這兩個機構爭的不是誰為主帥最適合帶兵,也不是誰帶兵可以給團隊有更好的戰果,而是「誰是我選出來的人」,在明年三月開打,戰事迫在眉睫的經典賽主帥提名議案,淪為棒球機構間主導爭搶的指標灘頭堡。為什麼爭主導權?爭搶著為一個更進步的棒球發展環境?搶著給予參賽選手更好的待遇和保障?全都不是,只是背後錯綜複雜的權力糾葛與金錢利益,這才是造成權力遊戲形成的本質。

 

郭泰源、吳復連、洪一中和葉君璋等總教練,無論是誰都有資格職掌兵符,除了資歷和戰功,意願更是一大考量要素,郭泰源總教練曾表達出對於 2013 年臨陣換帥、無緣領軍台灣出征經典賽的遺憾。2017 年,郭泰源對總教練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仍然表現出高度意願,卻又在台灣兩大棒球機構間的權力拉鋸中,被當作談判桌上的棋子、籌碼,與其他總教練候選人被放在議事桌上趁斤論兩的提名、否決,這對於這些過去戰功彪炳的名帥來說,實在是非常不尊重的行為,過去舉凡奧運或經典賽,日本領兵的總教練如王貞治、長嶋茂雄或星野仙一等人,無一不是尊榮備至,在球界力邀盛情難卻的情況下,帶著全力支援的後勤資源,承載日本球界和球迷的強大期許,帶領日本挑戰世界第一的夢想。

 

說到日本,不免覺得台灣教練遴選,以及國手組訓的制度實在被其他亞洲各國甩得老遠,在五個月後即將開打的經典賽前置準備,別說是組訓制度、福利配套和後勤支援,也別提大多參賽國家都已為了備戰三月經典有一段時間,而台灣還在權力遊戲中讓主帥之位懸而未決。

 

image

日本國家隊的組訓制度

日本國家隊(侍JAPAN)在小久保裕紀監督領導下即將邁入第四年,朝 2017 經典賽「世界一奪還」的終極目標邁進,而日本組訓制正是從上屆(2013年)經典賽,日本三連霸夢碎後開始決心變革,從過去和台灣極其類似的「比賽快到了,趕緊找個新監督組隊出征」,走向制度化、提前化及契約型、五年任期的固定監督制,透過提前遴選主帥、給予合約保障、讓他專心致志投入國際賽陣容調整、穩定情蒐、長時間觀察選手、調整陣容,用同一批主力球員出征,加強團隊默契和穩定性,著重世代強度銜接,這套讓台灣國手都推崇備至的一條鞭組訓制度,都是為了奪回世界第一榮耀而達成的日本球界共識。

 

日本過去的國際賽,主要由業餘社會人組隊,籌措組訓的主導還是業餘,直到 2000 雪梨奧運鎩羽而歸,日本開始重視國家隊的實力組成,於是以全日本野球會議決定組訓, 2003 年起尋找大牌職棒監督擔任總教練,跟現在台灣大多數的國際賽一樣:「要打比賽了,快找個教練來組隊吧!」然後利用制度、情商或監督的光環,徵召職業隊球星支援,例如 2003-2004 的長嶋茂雄監督、2006 年的王貞治監督、以及 2007-2008 年的星野仙一監督,這段期間內,國家隊凡是碰到 奧運、WBC 相關賽事,則以職棒主導、業餘休兵;世界盃和洲際盃則反之。

 

2008 年,星野仙一帶隊出征北京奧運,本來預計 2009 年的  WBC 總教練也會是他,但星野在京奧未能順利奪牌聲勢下滑,自己辭退監督任務,在無人接手的情況下,巨人隊老闆推薦自家總教練原辰德擔任,結果順利奪得 WBC 二連霸,但因為星野的辭退事件,球界開始正視「打仗前夕才找武器,臨敵前夕才覓監督」的大問題。

 

2013 年以前,對日職出身的國家隊總教練來說,與中華隊總教練極其類似:無契約、任期不定、不支薪、輿論壓力大、吃力不討好、臨危受命,且組訓時間短,是一個「作好應該,作壞就栽」的苦差事。

 

日本在 2013 年以前的國際賽,除了 2006、2009 兩屆 WBC、04、08 奧運暨資格賽以及 2010 年洲際盃等賽事是由日職主導組訓外,其餘國際賽都是「全日本野球協會(業餘)」籌組,再情商職棒借將出征。

 

image

職業、業餘棒球資源整合      JBMC 成立

有人的地方就有組織,有組織就會有權力鬥爭,不僅台灣如此,放諸四海皆準。在台灣,棒協只管業餘,中職只管職業,但雙方都想跨界,搶奪彼此握在手上的主導權,爭取各級國際賽籌組的權力和後續的利益。日本過去也沒有一個夠力的棒球機構足以協調職業和業餘的組訓機制,職棒和業餘也或多或少會打自己的算盤,直到 2009-2013 年,日本輸掉他們非常在意的「世界一」榮銜以後才改變。

 

改變的遠因,是上述 2009 年星野仙一辭退 WBC 總教練導致臨陣換帥,雖然順利完成連霸,但日本球界開始思考國家隊總教練契約化、長期帶隊培訓的可能,直接促成此事的導火線,是 2013 年經典賽,日本先是又出現總教練人選的難產,後來由「廣島先生」山本浩二帶隊出征,但最終結果「世界一」三連霸夢碎,這對於日本棒球界是個當頭棒喝,日本人很快就痛定思痛,設定「2017 年 世界一奪還」的目標,要達成這個壯志,當然不是口頭說說,而要透過職棒和業餘的通力合作才能統整資源、貫徹分級,打造長效穩定的日本武士隊,創造五年內不需要再擔心人選更迭的國家隊教練團隊,在 2017 年經典賽,磨合出「最強的侍JAPAN」。 日本棒球管理委員會(JBMC)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誕生。

 

image

 

JBMC(Japan Baseball  Management Committee),從英文字面上翻譯,為「日本棒球管理委員會」,是由職業和業餘組織合組的,由以下兩個機構共組而成:

1.日本野球機構(NPB 日本職棒,職業)

2.全日本野球協會(BFJ,業餘)
= 日本野球聯盟(社會人) +日本學生野球協會 + 全日本軟式野球聯盟,共組而成。
JBMC 的委員長,是日本火腿球團代表島田利正,副委員長則是全日本野球協會的副會長鈴木義信,JBMC 在職業與業餘的通力合作下,為落實各級棒球國際賽事的組訓能夠順利,讓日本在各級國籍賽都能取得世界一的成績,在此前提下成立,日本職棒是龍頭,佔有相對大的主導權。

主要由職棒主導的 JBMC,可與業餘協會分工處理各屬性賽事,減少權力拉鋸和內耗,有共識的 JBMC,對於未來日本於各級國際賽的競爭力和市場拓展,擴大競爭力,都有幫助,職業跟業餘合作,把餅做大,把團隊達到最強,為日本重回棒球世界一的目標,捐棄成見,一致對外,而由 JBMC 開始主導,指標性質的「侍JAPAN」新任總教練就是小久保裕紀 。

 

 

日本國家隊總教練  合約任期制

2012 年剛從職棒退役的福岡軟銀鷹名將小久保裕紀,2013 年起受聘擔任日本武士國家隊總教練,有契約、支薪,也有任期年限,他任內的終極目標就鎖定在 2017 年 WBC 的「世界冠軍奪還之戰」,這段過程,只要他沒有被職棒球隊找上當總教練,不管成績如何,他都會是不動如山的國家隊教練,儘管世界棒球十二強賽因為換下大谷翔平的調度導致戰局逆轉失利,讓他在日本國內飽受批判,但這依然不會動搖他的總教練地位,和過去國際賽失利就要道歉辭職的「洗帥」模式大不相同,畢竟要培養一個好的總教練人才並不容易,培養能肩負帶領國家隊重任者更是困難,一個國家有多少總教練人才能夠負擔一次戰役失利、遭受球迷輿論抨擊就淘汰更迭的消耗?這一點同樣值得台灣深思。 

小久保接手國家隊教練後,除專心國家隊事務,沒有其他教職,因為國家隊總教練職有支薪,小久保又擔任 NHK 球評,收入和負荷的工時,讓他可以專心致志觀察國家隊選手訓練和比賽狀況,同時 JBMC 的成立,整合了職業棒球和業餘協會的日本棒球資源,既然是透過這個「給力委員會」遴選出的總教練,要獲得資源和支援絕對少不了,這讓小久保裕紀、乃至於未來日本的國家隊總教練,都會比以前更加心甘情願的接任教職,這不再是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
當小久保接任國家隊總教練後,有八卦傳聞認為由日職佔大量主導權的 JBMC 之所以選小久保,是因為日職特別顧問王貞治先生的影響力,希望透過國家隊訓練,順帶養成小久保成為福岡軟銀鷹新監督的接班人,因為 JBMC 有人脈、有資源,國家隊教練又是有薪職,除了專心為國爭光,還可以順便練功,為將來接任職棒總教練鋪路,何樂而不為?
儘管這是八卦,但成真也是好事,國與國體育賽事的較量,人才培養本來就是戰爭的延續,不只比球員實力,更考驗主帥運籌帷幄的能力,所謂「三軍易得、一帥難求」,透過 JBMC 的整合,確立小久保裕紀任期到 2017 年 WBC ,有薪水,除組訓外沒有其他教職需要他分心,全心培養國家隊固定班底,以訓練和實戰來培養小久保或更多未來日職的帥才,對於日本棒球整體實力也是正向助益。


image

世界第一的共同目標     讓職業和業餘攜手共進     

日本職棒和業餘協會,之所以能捐棄成見,創造共榮局面,當然來自於共同的願景,那就是讓日本「重奪世界棒球第一」的偉大目標。以往只有日職主導的隊伍才能叫日本武士隊,但 2013 年 5 月開會後正式決議,武士隊就等於國家隊。未來依比賽型態分級,並決定由哪個單位去主導,國際賽事分成八級,依照實力強度和重要性,由 JBMC 中的日本野球機構(職棒)、全日本野球協會(業餘)、日本野球連盟(社會人) 、學生野球協會……等,去負責相關賽事的籌組分工。

2015 年底的世界棒球十二強賽,是小久保第一個面臨的重大國際賽事,雖然四強賽中因為大谷翔平的調度,讓日本武士隊慘遭逆轉,失去初代十二強王座的機會,讓小久保一度飽受日本球迷批評,但 JMBC 和選手們對於小久保監督仍然充滿信心,目標鎖定 2017 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世界第一奪回」的終極目標。
小久保總教練 2013 年起,開始帶領日本武士隊出征,巧的是,當時的對手就是台灣, 那是 2013 年的台日交流戰。而就在今年 3/5-3/6,他在台日職棒交流戰中率隊打敗中職聯軍,台灣又一次的見證到同樣組訓機制的優點,和日本棒球的企圖心,這已經是第三年了,日本可以因為重回世界最強的目標,讓各個棒球團體捐棄成見,釋放手中的既得利益,攜手創造共榮,全心全意提高國家隊競爭力,而韓國職棒也在亞錦賽敗給台灣後勵精圖治,以日新月異的速度飛升成長,人家在爭的是世界冠軍、我們的職棒和業餘棒協,相互掣肘只為爭眼前之利。

棒協的問題,不少人談過,不想再提了,我比較想建議中職爭取主導權的時候,該展現職業棒球聯盟有別於業餘協會的專業和格局,才會更有主導的價值。九月上旬,中職曾因中華隊總教練還沒選定,也提出將提前啟動情蒐小組,但 9/23 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康尼島開打的最終資格賽,巴西、以色列、英國和巴基斯坦角逐 B 組最後一個名額,勝出者將與台灣、韓國、荷蘭同列 B 組,當天荷蘭與韓國的情蒐小組早已抵達現場,蒐集未來對手情報,唯獨我們台灣老神在在,提前啟動,無人到場。

棒球協會的說法是:「連總教練都不知道是誰,情蒐當然就無法開始。」這個笑話就無須討論了。那我想問中職的提前啟動呢?能證明搶到主導權會比棒協更好的舉措在哪裡?是選手福利、保險、分紅的提升,還是組訓制度的健全、情蒐制度的完整?如果都沒有,那由誰主導對於中華隊和國手們的差距何在呢?只是杯葛建軍陣容的影響力較大嗎?我想這是雙方在為主導權搶破頭前,值得深思的問題。

 

 

追求夢想    教練與選手何辜?

 

談到破局和杯葛參賽,大家除了一邊幹譙棒協、一邊尋找打手、一邊看杯葛的熱鬧之餘,好像很少有人幫有熱情參賽的教練和選手說話。我想說一個故事,因為個人的資歷較雜,過去曾經見證很多有潛力的好樂團和好歌手,本來有機會在演藝圈大鳴大放,但卻因為家長和經紀公司的恩怨情仇、或業界檯面下不為人知的潛規則,無限期的推遲出道時間,蹉跎大好的黃金歲月,後來時不我待,籍籍無名,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

這些歌手中,不乏眾多為舞台而生的表演者,他們只想唱歌,也只會唱歌,可惜大人們的利益糾葛、演藝圈的複雜黑暗,往往不是「只想唱歌就好」這麼單純。

好,扯遠了,其實把上面所說的歌手,換成球員和總教練也是一樣,他們響應徵召,想的可能不見得是「為國爭光」、「世界第一」這種冠冕堂皇的大帽子,但身為一個職業球員,夢寐以求的就是不斷追求卓越,在有限的職業生命當中,找尋更大的舞台、散發更璀璨的光芒,才算得上不枉此生。

在中職和棒協的權力遊戲中,不但將總教練的尊嚴放在牌桌上趁斤論兩,延宕建軍時程和後勤戰力,更因相互杯葛與掣肘,造成選手和教練們為了參與經典賽,落入裡外不是人的窘境,選手當然想打經典賽,無論為了兵役解套、獎金分紅、頂尖舞台還是世界榮光,這都是每個教練和選手的權利,這幾日的惡鬥爭議中,鮮少有人幫選手說話,甚至渴望參賽者還要遭受批評謾罵。

中華職棒要抵制棒協主導,要以杯葛徵召為手段,那是職業聯盟自身的抉擇,而教練和選手的個人參賽意志、四球團是否要提供支援,那也是球團和教練、球員各自的決定,如果他們願意承擔不響應杯葛的後果,那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權,這些選手和教練,只需要為自己的棒球生涯負責,他們並沒有虧欠那些謾罵他們的球迷們什麼。

 

image

 

中職聯盟真這麼想退出經典賽嗎?我覺得不盡然,國際賽挽救職棒票房的戲碼每隔數年就在中職上演,2013 年經典賽好表現造成的熱潮至今餘威未歇,中華職棒真願意捨棄這樣的利益嗎?未必如此。

 

我認為職業聯盟從業餘協會手中拿回大型賽事主導權,建立在「選手待遇規格提升、組訓制度更為完整成熟」的前提下是未來大趨勢,畢竟一國之職棒聯盟給予國手出征的資源、福利和後勤支援等水準,邏輯上「應該」要比協會更高,我希望中職也是基於這樣的立基點在爭取主導權。

 

爭取過程,除了杯葛,更可以提出別人沒有的格局和專業,無論提前情蒐的積極度、組訓制度改革的專業度、對參賽教練和國手拿出更大程度的尊重和福利制度、保險措施和遠征飲食照料的配套,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球迷和國手們都會更認清主導權該在誰的手上,無須號召杯葛,選手心中對於「誰主導最好?我該不該參賽?」的問題,自然會有新的衡量標準。

 


圖源授權:
SportShot!何小輝法老的攝影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