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 世界棒球經典賽對職棒的後續效益

image

2017 年三月將開打的第四屆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的組成中,中職成員將獨缺Lamigo Monkeys,由於中職與棒協在主導權爭奪中檯面下的齟齬,中職決議退出組、訓、賽以及後勤支援,但是在發表退賽決議後,是否接受借將,又交由四球團自行決定,而最後只有 Lamigo Monkeys 與聯盟同進退,確定缺席經典賽。

中華職棒聯盟已宣布在主導權爭取不到的狀況下,不支援所有後勤工作,言下之意:「聯盟中所有在職教練、球員、和相關支薪之工作職員,應當全部缺席經典賽組訓賽等相關環節,以表支持聯盟高層最終決議。但在各隊各懷心思和各有各的算盤的情況下,現階段對球團毫無統管約束力的中職聯盟,只能任由四球團自決。

 

Lamigo 不參與經典賽,於公於私來說,對球隊都將是最好的決定。

 

首先,於公開層面中,桃猿缺席經典賽,在法理上完全力挺聯盟的最高政策,這點非常值得肯定,畢竟聯盟就是四支球隊組成,聯盟決議的重大事項,四隊若能自由選擇不支持,無論如何都是讓外人看穿隊伍少還無法團結的事實,桃猿在此事上充分支持聯盟,對於未來在聯盟的話語權,仍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價值。

 

其二,於私心層面說,缺席經典賽對於桃猿在明年球季的戰力調整,恐怕是最好的韜光養晦、養精蓄銳的決定。本文刊登之際,桃猿恐怕已經正式被屏除於季後賽名單之外,宣告三連霸夢碎,無緣建立所謂的「王朝」基業了。但未完成的王朝架構崩毀後會需要重建嗎?只怕未必。

 

過去我曾不只在一篇專欄中提到,國外的職業運動,衛冕軍或常勝軍遭逢沒進季後賽的大挫敗時,大多數球隊管理階層會選擇進入數年的重建和戰力重整期,透過市場交易、自由球員和選秀,以及後續養成的農場戰力,在幾年後東山再起,另圖霸業,像波士頓紅襪在 2004、2007、2013 年的奪冠,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國外球隊較多,奪冠難度相對高,能夠花上四至五年重新組建新隊形強勢問鼎,已經是極其成功的操作。

 

但中華職棒只有四支球隊,奪冠難度遠較國外為低,即使是戰績墊底的球隊,也會認為自己「和總冠軍只差三名,嗑掉兩隊我就能重回爭冠行列」因此,沒有球隊認為自己應該進入重建期,沒進季後賽的球隊,只要透過有效的休息、戰力調整、有水準的洋將尋覓和等待傷兵回歸,再加上每年大量投入職棒的季中選秀即戰力,馬上又可以重回爭冠行列。同時,中職區分上下半季的制度,更有機會讓短期操作者取得季後賽門票。

 

桃猿在 2016 年雖然失去林智勝,但在王柏融、林泓育、陳俊秀、林智平、陽耀勳、朱育賢等人的打擊火力的有效挹注下,爭霸路途的火力支援其實不構成問題,只要給予選手有效的休息時間,加上投手傷兵的回歸、新秀投手和新洋投的加入,明年桃猿依舊會是奪冠大熱門。那不打經典賽,正合猿意,剛好而已。

 

要談到經典賽的效益,就要提經典賽的進行時間。世界棒球經典賽(WBC)是大聯盟為了隨時可能被撤出奧運的棒球項目,企圖打造真正競爭水平最高、各國強權陣容最豪華、競技水準和比賽規格世界最頂尖的棒球賽事而推出,但進行的時間是在三月,也就是職棒春訓至接近開季前舉行。

 

跟世界棒球十二強賽最不同的點就在於時間,十二強賽進行的時間是十月和十一月,在每年職棒例行賽、冠軍賽結束以後,選手還沒有進入到休息和自主訓練時期、還在實戰備戰狀態的階段進行,這個時間點參加國際賽,雖然選手的疲勞度會遠較季初為高,但實戰的銜接感卻沒有太大的落差,比較不容易因為高強度的賽事發生受傷危險,而且賽事結束後,直到隔年球季開季前,選手可以正式進入到休息和自主訓練的原有規劃。

 

那三月初開打的經典賽有何不同呢?就是因為在三月舉行,那是選手剛結束上個賽季,進入短暫休息和自主訓練期後,即將逐漸以賽代訓,尚未完成更競技實戰武裝的階段,原本選手在年底稍事休息後,職到一月才會開始加快訓練步調,三月的春訓才循序漸進啟動較高強度的賽事和訓練。但如果國手三月初要打經典賽,等於要縮短休息時間,將各項訓練進度全數提前,以求快速進入實戰狀態,迎接職棒球季尚未開打前就到來的世界最頂尖的短期爭霸賽。

 

也有業界人士認為,國手可以把經典賽當作增加的熱身賽,對於職棒賽季說不定會有助益,但是熱身賽的目的和心態本來就是「熱身」,這跟短期賽爭霸的心情和狀態絕對不同,入選經典賽的國手,都是世界各國的棒球名將,沒有人會抱著養身體的心態去輕鬆打,而讓自己一世英明毀於一賽上,為了在三月就在世界球迷面前拿出好表現,國手們要提前進入實戰武裝,表示從上個職棒賽季結束後的所有休息都必須縮短,自主訓練、重量訓練、團隊練習和以賽代訓,到進入熱身賽和實戰等階段任務,全都必須提前進行和完成。

 

在季前就把身、心靈提前進入實戰,對於參賽選手的後續影響大不相同,有些人受到的影響是受傷、有些人是上半季打得很好,但下半季撞牆期提前到來、也有些人在開季就因為訓練步調不同,找不回整個賽季的比賽節奏和生理時鐘,陷入長時間的低潮,直接影響到他們整季的表現,這對於各國國手們真正賴以為生的職業棒球舞台,是有殺傷力的,絕大多數的國手幾乎都有過不同程度的影響。而身為各國頂尖球星,當然都是所屬職業球隊的王牌戰力,一旦他們因參加經典賽影響職棒成績,直接衝擊的就是職業球團當年的戰力。

 

image

 

所以桃猿不打,對於他們明年的戰力調整和東山再起,反而是件好事。好的原因不在於王柏融不會因為打太好被挖走,根據中職的條例,王柏融要旅外不是那麼容易,況且在國內拿頂薪、寫傳奇,也不見得比小聯盟領 2A 薪水、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來得差。真正好的點,在於桃猿主力陣容的戰力將會是全中職獲得最充分休息的一支勁旅,將最不受經典賽後遺症衝擊,明年三隊將要面對健康且沒有累積國際賽疲倦的陳禹勳、林泓育、陳俊秀、郭嚴文和王柏融,而且即使不參賽,桃猿仍能受惠於其他三隊球員打經典賽。從何說起,那就得先看經典賽對中職有什麼好處。

 

經典賽有沒有好處?當然有,那就是拉抬國內職業運動的熱度和票房,2013 年的第三屆 WBC,正逢義大犀牛接手興農甫成軍之時,當時台日的經典對決,讓棒球熱潮從國際賽再次延燒到職棒賽季,加上洋將曼尼引發的連鎖化學反應,造就義大犀牛成軍四年來少有的票房榮景。對桃猿隊來說,由於本身票房基礎相當紮實,即使不參加經典賽也不會受影響,況且其他三隊選手參賽若有好表現,提升了各自的球迷基礎,在對戰時職棒整體依然會有熱度升溫。不參賽仍可受惠,又能避掉打不好的輿論批評、避掉球員受傷、或陷入國際賽低潮症候群的風險,又支持了聯盟的政策,一舉三得。

 

要說經典賽各國的建軍組訓,我之前曾介紹過日本武士隊在 2013 年以後的契約制,有人說:「為什麼不學美國?」,我反問:「美國這方面哪裡有比日本好?」然後他就沒聲音了,我想他可能把 NBA 球員為主體的美國夢幻隊跟 MLB 選手參加經典賽的積極度當作同一回事了,但那很顯然不是一回事。

 

靠國際大賽拉抬職棒聲勢和熱度,甭說台灣,日本、韓國都有影響,亞洲棒球列強對於老美舉辦的世界棒球經典賽向來是躍躍欲試、充滿野望的。尤以向來是亞洲霸主的日之本,想透過奧運和 WBC 的戰果,宣示自己在世界棒壇有凌駕美國、逐漸逼近霸主地位的企圖心;近十年來突飛猛進的韓國,在這方面的野心不下日本,在近年各大棒球國際賽中都緊咬「侍 JAPAN」,更有打敗歐美和中南美強權的實力與戰功。亞洲棒球強權,無不希望透過國際賽的成功,達到刺激棒球經濟、宣示棒球霸權和撫慰國人心情的目的。

 

基於上述利益點,日、韓的組訓向來充滿企圖心和積極變革的氣息,他們的職棒和協會,也會基於共同的利基點協調可以相互合作的方式,由最專業的職業棒球聯盟來主導大局,資源全數投入,槍口一致對外,即使其中不乏球壇大老如王貞治先生的檯面下強勢影響力,但至少在出征前幾年,他們就對於目的有共識,逐漸打造出亮度最高、亞洲最強的日本武士隊,日本建軍展現的企圖心和成果,比美國隊更貼近老美發起 WBC 最希望看到「世界全明星頂尖對決」的初衷。

 

好,問題來了,美國人怎麼看待經典賽?首先,各球團對於開放球星打 WBC 的態度就趨於保守甚至反彈,主因在於大聯盟已經是世界棒球最高殿堂,即使沒有 WBC 的桂冠來自我證明,也不會動搖他們「世界最強」的地位,老美稱 MLB 的總冠軍賽叫世界大賽(World Series),管 NBA 冠軍隊伍為世界冠軍(World Champion),你可以管這是老美的傲慢,但實際上稱霸北美四大職業聯盟的隊伍,對世界上大多數球迷而言毫無疑問是公認世界冠軍的實力,因此美國球隊對於選手參賽幾乎是少有支持可言,甭說球團,也不乏明星國偶為了自己職業生涯的長久利益著想,拒絕響應國家隊,老美不需要靠國際賽的桂冠證明自己、撫慰國民,更別提刺激票房和職棒熱度,棒球是美國人生活的一環,不可能也不需要靠國際賽成績來拉抬職棒票房。

 

因為國情的不同,雖然 WBC 的催生者和主辦國是美國,但進入到第四屆賽史,反倒是亞洲和中南美洲的棒球強權,為了在老美舉辦的頂尖賽事上打敗他們,挫挫美國人的銳氣,所以反倒組成比美國隊更為強悍的國家隊。

image

 

當然,美國隊出征國手的待遇,絕對是高規格毫無疑問,但這跟組訓制度的優異程度是兩回事,美國隊的組訓在制度、契約、組隊、訓練和默契培養上的配套規劃,很明顯不比日本,不管美國人認同與否,既然是美國人辦的「最強比賽」,日本擺明就是要搶回「世界第一」這個撫慰國人虛榮桂冠,所以有四年的小久保監督合約、四年的世界冠軍奪還計畫,他們是來打仗的、是來搶世界第一的,不管你老美怎麼看這個冠軍,反正是你辦的、我贏的,那就夠了。

 

至於台灣組訓該學誰?得先知道台灣參加國際賽的目的是什麼,其實台灣參賽目的同樣接近日韓,就是:刺激國內票房、盡可能爭搶榮譽、撫慰國人心情云云,那該學日本就很正常,即使台灣搶的不是世界第一,但如果成績意義和票房拉抬是赤裸裸的目的,那就好好學習日本。

 

圖源授權:SportShot!何小輝法老的攝影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