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凱歌還    棒球場上的悠揚樂章

 

音樂是記憶的書籤,當耳邊傳來某個年代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歌曲時,腦海總能快速浮現當年聽這首歌時自己在作什麼的畫面。與運動場相關的樂曲,當然更能讓球迷透過旋律,快速回憶起過去曾經見證過的傳奇球星與美好戰役。

 

球迷所熟知的大聯盟棒球國歌《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從1974年白襪播報員Harry Caray的即興演出後,至今已成為耳熟能詳的球場樂曲;而同樣在風城芝加哥還有一段令人難忘的球場樂曲,那就是90年代NBA公牛王朝採亞倫·派森合唱團的《Sirius》做為開場球員入場音樂,氣勢磅礡的旋律、搭配主場播音員Ray Clay獨有的嘶吼嗓音,營造出王者降臨的氛圍,深深烙印於該世代球迷的心中,也讓同時期本來同在使用《Sirius》開場的球隊自動放棄,進而成為芝加哥球迷的專屬樂章。

 

除了棒球國歌、球員入場樂以外,還有一些球場的經典音樂,是伴隨一支球隊走過隊史的風雨飄渺、興衰榮辱歷程,進而成為該隊代表音樂的例子,例如波士頓紅襪隊與《Tessie》這首歌的關係就是。

 

在上期職棒雜誌的專欄中,我曾經介紹過棒球遊戲《MVP2005》,這款遊戲發售前一個賽季,正值波士頓紅襪在美聯冠軍賽演出直落三後的絕地大反擊,最終他們奇蹟逆轉打敗宿敵紐約洋基,挺進世界大賽,進而破除長達86年的「貝比·魯斯魔咒」,隔年新發售的《MVP2005》遊戲自然就以新科冠軍紅襪隊為主軸,而遊戲的主題曲,正是和波士頓紅襪極為有緣的凱爾特龐克搖滾樂曲《Tessie》。

 

 

1903年,紅襪隊前身「波士頓美國人隊」在死球年代仍採9戰5勝制的首屆世界大賽中,先以1勝3負落後給匹茲堡海盜隊,面臨淘汰的懸崖邊緣時,一群激昂熱情的球迷自發性組成死忠加油團體「The Royal Rooters」,並在看台上唱起《Tessie》這首源自1902年百老匯音樂劇的歌曲,由於歌詞、節奏簡單,大多球迷都能琅琅上口,進而成為齊聲應援的場邊效益,在全場波士頓球迷悠揚的《Tessie》樂聲中,美國人隊在世界大賽奇蹟般締造4連勝逆轉佳績,勇奪隊史首座世界大賽金盃,當時也創下季後賽史上首度有球隊在1勝3負劣勢下最終逆轉勝出的紀錄。

 

自此《Tessie》彷彿成為帶來勝利的幸運歌曲,死忠紅襪迷甚至統計《Tessie》歌曲應援時球隊提升的勝率,直到1918年「The Royal Rooters」團體解散、1919年Babe Ruth被賣到洋基的世紀交易案發生前,波士頓紅襪隊共計贏得6次美聯冠軍、5次世界大賽冠軍,是大聯盟常勝軍的代名詞。

 

2004年8月,由美國凱爾特龐克搖滾樂團《Dropkick Murphys》 (落踢墨菲) 重新編曲、詮釋新版的《Tessie》單曲問世,歌詞中除向舊版聖歌《Tessie》致敬外,更著重強調紅襪隊創隊至今百餘年來最強大的力量—「不離不棄的波士頓球迷」,歌詞最後一段寫道「波士頓的最佳10人(球迷)絕對不會錯,他們從三壘側到亨丁頓大道的路上,一路高唱著勝利的樂章(Boston’s tenth man could not be wrong Up from third base to Huntington They’d sing another victory song)。」

 

在奪得隊史首冠的一個世紀後,2004年新版《Tessie》問世猶如歷史重演般,紅襪隊擺脫了糾纏隊史整整86年的「貝比·魯斯魔咒」,拿下睽違已久的世界大賽冠軍,新《Tessie》理所應當的成為襪迷最新的勝利樂章,後來這首歌不但被納入電影《愛情全壘打》中紅襪開幕戰場景的配樂、更被收錄為2004年大聯盟官方出版品《World Series DVD》中的片尾曲;當然,也成為經典電玩《MVP2005》的主題曲。

image

 

中華職棒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歌曲,我個人認為是童安格先生創作的《職棒元年》主題曲,收錄於1990年3月他發行的個人專輯《棒球與我》當中,強烈的節奏和雄渾的進行曲風,後來還被國軍改編為軍歌,傳唱至今;近年職棒歌舞應援大行其道,加上球隊與本土歌手或樂團跨界合作的風氣日漸蓬勃,例如統一獅在2014年與金曲歌王謝銘祐合作推出的《哇咧獅》;Lamigo Monkeys在2016-17年間由滅火器樂團操刀製作的單曲《曾經瘋狂》、《Super Monkeys》和《桃猿戰士》,及2018年小男孩樂團製作的球隊年度主題曲《We Are》,也都是膾炙人口的棒球相關歌曲。

 

台灣職業運動和國際賽近年也積極與本土樂團和歌手跨界合作,舉凡推出球員個人主題曲、球場應援歌或年度球隊和賽事主題曲,都是相輔相成的好事,一來可以培養本土新銳樂團,使其擁有以往不曾接觸到的廣大球迷群做為新的支持基底;另一方面,也能讓球隊取得自身無法產出的優質音樂作品;對球迷來說,運動與音樂跨界合作激盪出的火花,也可能是新世代球迷將來回憶中彌足珍貴的記憶書籤。

 

 

 (原文首發於《職業棒球雜誌》2018.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