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開季,就有兩件關於球團與球迷耐心的事件值得一提,一個是在中信兄弟打了兩場就被解約的洋砲艾銳克;另一個是打兩場吞 6K,被許多球迷高喊「應該要比照林智勝一樣冰一冰」的高國輝。
艾瑞克的案例是這樣,儘管熱身賽打得不差,但開季後卻只有兩場容錯空間,坦白說,即使是在洗洋將非常快速的中職,也都不太符合過往常理,這裡頭有艾銳克和總教練的問題、也有球迷輿論的影響;在例行賽正式開打後,艾銳克接續在開季狀況火熱的四棒林智勝後上場,並呈現極度冰冷的手感,攻守兩端都有失水準、加上眾多對於林智勝應當站穩先發的輿情反撲,讓艾銳克成為球迷揶揄的對象,是的,這些揶揄我也參與,因為我始終認為中信兄弟需要的是洋投而不是洋砲,但是既然找了,就沒理由在這麼少的打席樣本數測試就踢掉,這些輿情,只是他快速領機票的次要原因。
真正壓垮他在中職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個觸擊戰術,因為對被教練團下達觸擊戰術有異議,賽後與總教練伯納激烈討論,被以「不符合團隊至上精神」的理由遭到解約。其實你要說他打得爛,雖然樣本數少,但以台灣球迷的耐心……我想可能不會太多人有意見;但這個觸擊戰術引發的爭論,確實有討論空間,即使艾銳克不是全壘打型打者,但對於一個原先被球隊寄望要有長打火力展現的外籍野手,在打席樣本數不足且尚未完全適應台灣職棒氛圍的情況下,多給予其自由揮擊的機會讓他盡早找回手感進入狀況、展現球隊需要的價值,或許會比浪費一個打席讓他做不擅長的犧牲觸擊要來得更實際些。
中信兄弟下決定的關鍵其實不完全是表現問題,純論表現,兩場的評估樣本數完全就是耐心不足而已,真正的癥結點是延續近三年球團極度想強調的「管理權威不容置疑」的立場,無論總教練是史耐德還是伯納,從先前的五虎事件到林智勝的兩年雪藏想要傳達的都是這個強腕態度,所以當剛好又碰上一個眼睛很大但搞不清楚狀況的洋將自己撞到刀口上時,快刀斬亂麻順勢立威也就成為必然的結果。
這是艾銳克的案例,跟教練團及球迷的耐心有關嗎?稍微有一點關聯,不過這個例子主要還是管理風格的問題;接下來的跟耐心比較有關,來看看打擊感人的富邦悍將。
開季前兩場打擊狀況低靡,主力打者群手感沒熱開,兩場比賽打完一共只得 2 分,其中一場還被完封,打者頻頻吞 K,除了球迷怒吼著要打擊教練陳該發下台之外,也把矛頭指向前兩場吞下 6 K 且沒有任何安打的主砲高國輝。
酸言酸語看很多,像什麼「高國輝應該要像林智勝一樣拿去冰一冰」,像這種謾罵就是不就事論事的言論,林智勝不是打擊低潮和調整問題,他和中信球團是處事風格迥異造成的結果,而且從五虎事件到雪藏兩年這般粗糙的處理模式,對球隊戰力造成的傷害也都有目共睹,現在要叫另一支球隊來步後塵是理智面對問題的方式嗎?
拋開那些過頭的無腦批判,純粹就現實面而言,這兩場打得不好是事實。
但是,
我還是想請有理智的球迷稍微留意一些事,首先是中職歷年的開季,投手調整比打者快速是很常見的情況,開季投手順風順水,等到前 15 場打完以後各家強打才紛紛加溫迎頭趕上,這和位置不同的調整進度有關,除了 2016 年用球彈性係數改變造成的超級打者年外,大多數開季都有投手好調優於野手的狀況。
其二,中華職棒的官辦熱身賽場次本就比其他國職棒少、富邦自辦熱身賽的場次(8 場)又低於中職其餘各隊,打者熱機速度本就更為緩慢,再加上今年賽制第二週的安排,富邦在 3/24(日)打完第一場例行賽後,隔了三天才又進行第二戰,這樣比季前熱身賽還低的出賽頻率,對於需要密集實戰調整手感的打者群而言,身體根本尚未適應開季狀態。
其三,高國輝是個慢熱型的打者,加上前兩年因傷打打停停,今年是他在全壘打王三連霸那個賽季以後,第一個健康經歷完整春訓的球季,對於慢熱又上了年紀的砲手,你需要的就是耐心,無論是教練團還是球迷都需要,如上,中職熱身賽場次少、富邦自辦場次更少,這種較為寬鬆的賽事密集度對於慢熱型打者調整本就有影響;陳金鋒在中職生涯後期的軌跡是這樣,曾被譽為小陳金鋒的高國輝,看來也很類似。
當然,一定有人拿年紀更大但開季火熱的林智勝當反例,他確實是異數,但我想反問,這個聯盟有幾個林智勝?沒錯啊!如果去年底逢低能搶到林智勝,現在這個打線感人的問題可以獲得相當程度的緩解(嗯,在此順便附上去年底就發表的林智勝交易文,那時很多人用林智勝被冷凍那兩年的成績把他嫌的沒一塊好,所以……)
好,話題回到高國輝,他有年紀是事實,慢熱也是事實,如果你有耐心熬過前 10-15 場,沒有傷痛的情況下這種打者的全壘打連發會慢慢出現;但如果現在打兩場就坐不住,因為輿論壓力就下放的話,不管是教練團或球迷都絕對等不到火力復甦。
能不能沉住氣,對於教練團很重要,以往高層和教練團在被球迷罵得狗血淋頭的時候,常在受迫下倉促作決定,因為感覺不馬上變動,自己屁股下的那張教練椅就坐不穩,然而在這個時候下的決定,往往對於主力球員的調整和實質戰績,都沒幫助。
上了年紀的砲手慢熱有名的例子,就是統一獅隊的傳奇洋砲布雷,2006年,他跟現在的高國輝一樣剛要滿 34 歲,在下半季 8/17 對誠泰的比賽初登場。打完前 10 場,他的打擊率是悽慘的 0.184,而且只有 1 支全壘打; 2007 年,又老一歲的布雷打完前 20 場的打擊率只有 0.267,全壘打 3 支,當年球迷社團還不風行,但如果你當年有上 ptt,應該會記得當時酸他是假貨、要球團盡快發他機票的球迷大有人在,但當時的領隊林增祥忍住了、統一獅教練團也忍住了,然後在 2007 年的五、六月開始直到球季結束,布雷打出了怎樣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如果當時林增祥扛不住輿論壓力,那就不會有後來的布雷障礙,沒有布雷,當年的統一也不可能完成三連霸。
我想說的是,愈能扛住輿論壓力、照自己既定計畫執行的團隊,其實愈能獲得最後的勝利,一個成熟的管理階層和總教練(團),要十分明白自己球隊現階段正在開展的工作進度是什麼,如果是換血得宜、正在爭冠的勁旅如統一獅,朝以台灣大賽為目標邁進那沒有二話可言;但如果本就是青黃不接、正調整隊形體質、改善過去火力不振的老毛病,那追逐戰績和挑戰冠軍本就是不切實際的目標,真的不要因為中職聯盟只有四隊,就每年開季都覺得自己奪冠有 ¼ 的機會,更不用理會球迷怎麼謾罵,誰當總教練不被罵?王貞治監督當年被罵多慘?落合博滿又被罵多慘?然而最後的結果又怎樣呢?沉得住氣按自己既定目標前進,管理階層充分授權教練團沒有後顧之憂的放手去做,教練團也才會相信選手讓他們放手一搏;如果一被輿論批評就上下亂了套,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戰績、重建兩頭空。
恕我直言,從 2015 年的義大犀牛開始,守優於攻的選秀策略以及後續養成系統的失調,造成攻擊火力持續處於青黃不接的情況,從 2017 年富邦悍將接手起,這支球隊對我而言的定位是支還在重建(或說應要開始重建)的球隊,選秀策略近兩年已然有所調整,但距離收割仍有一段時間需要等待,而且前提是「善於養成」的情況。
兩場比賽,到底能決定什麼?一個過去有實績的選手的慢熱調性,到底是真如球迷所說的「名氣已大於實力」、還是「充分信任他可以帶來後續成績」,我想與選手們朝夕相處的教練團,應該會比球迷們更清楚。
我並不認為富邦的打擊養成系統沒問題,但我也不認為打兩場就能作決定,尤其在樣本數不足的情況下,談論誰該下放、冷凍、勞改的決定根本就是形同兒戲,而我也不客氣的說一句,現在很多球迷比球團更沒耐心,不管是在重建、養成還是給予老將的調整步調上都是,我看過很多台灣球迷對於別國職棒重視傳統、尊重偉大老將的尊榮做法表達無限欽慕,但回過頭來討論自家職棒的時候,卻又非常的急功近利、不可與言。
最後,我得說,因為擔心椅子不穩就順應輿情作變動的教練團,得到的結果通常都很不妙,如果一支球隊的砲管真的很多,要馬上換掉有實績的老砲手,當然沒什麼問題。
前提是你真的有的話啦。
Photo credit:運動視界攝影作家何小輝
想參與更多棒球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