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陳金鋒說過:「還是有可能披上中華隊戰袍」,但台日職棒交流戰,有很高的機率是他擔任台灣四棒的最後一役。在鋒砲四棒時代終結的這次交流戰中,情節頗有陳金鋒過去20年在中華隊獨挑大樑的氛圍,投手壓不住陣腳、打線一片死寂:「出局如風、揮棒如林、投手放火、分停如山」,過去中華隊對上日本風林火山的狀況,在交流戰時再次重現,對老球迷來說有種啼笑皆非的懷舊感,真的是很「鋒式」的中華隊。
台日首戰,中職聯軍面對五位日本武士隊的投手,合計吞下14次三振,所有踏上打擊區的台灣打者,只有陳金鋒沒有被三振,全隊唯一的兩支安打,其中一支是他打的。不免讓我想到過去在亞錦賽、洲際盃、亞運、奧運等賽事中,面對日本時打線眾家皆醉我獨醒的狀況,更慘的是,這一次陳金鋒的前面也沒有了史上最佳三番彭政閔。
這次的交流戰,我想的確沒有人特別抱持著獲勝的想法,畢竟「實力」之差,仍然是必須存在的存在,但是對戰名稱既然是「交流」戰,自然要從系列戰中看看雙方的優缺點,交流過後,還真的看出了一點令人擔憂的狀況:
1.主戰投手群的世代交替斷層
列一下台日兩隊投手群的年齡分布:
日本武士隊的投手陣容:菅野智之26歲、秋吉亮27歲、 増井浩俊32歲、西勇輝25歲、大野雄大27歲、山崎康晃24歲、西野勇士25歲、小川泰弘25歲、武田翔太23歲、森唯斗24歲、戸根千明24歲。 平均年齡大約26 歲。
日本隊投手年紀最長者,是日本火腿鬥士隊的守護神增井浩俊(32歲),這裡的陣容平均年齡,還不含退出交流戰的王牌—21歲的大谷翔平。
台灣的投手陣容則是:陳鴻文30歲、潘威倫34歲、林子崴21歲、陳禹勳27歲、王溢正30歲、倪福德33歲、王鏡銘30歲、謝榮豪26歲、林柏佑30歲。林子崴是唯一低於26歲以下的投手,但大半都是30歲以上,平均年齡約29歲。
台灣年齡最長的是34歲的潘威倫,去年十二強賽時他就在陣,但國家隊至今仍然需要他出征,這是榮耀,也是警訊。看完純以日本職棒派出來的新武士隊投手陣容,不禁想問,中華職棒的新生代王牌投手群在哪裡?
2.日本的組訓制度化 台灣呢?
說真的,這批日本武士隊(侍Japan)陣容,比起過去歷年的日本國家隊不見得是最強,尤其是守備上的默契,目前也還在磨合當中,比起過去細膩又堅實的守備演出,確實是有一定的落差,但他們的平均年齡、未來性和持續養成的默契,可能有機會成為歷年日本武士隊默契最好、表現最穩定的一屆。
因為國家隊教練小久保裕紀監督從2013年起就穩定的培養這一批選手,用以作為2017年奪回世界第一榮耀的固定班底。起因是在2013年輸掉世界棒球經典賽,三連霸世界一美夢破碎後,日本人就痛定思痛,把職業和業餘的棒球資源作整合,共組 JBMC(日本棒球管理委員會),創造出職棒和業餘齊心支援國家隊,攜手創造共榮的局面,關於日本國家隊新的祖訓制度,有興趣者可詳見拙作:〈看看別人怎麼作,日本武士奪回世界一的組訓制度〉,此處不再贅述。
透過組訓的目標確立,日本武士隊的教練小久保有五年的固定任期,選取的選手不見得是現在成績最好的球星,但可能會是五年後的希望。十二強賽時,侍Japan團隊的平均年齡僅26.7歲,明年2017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時,他們團隊將會是 28歲左右的黃金年齡,也會是磨合至團隊默契最佳的時候。
看完日本,回看台灣,日本球界可以為了世界第一的桂冠,整合職棒和業餘的資源,通力合作,實力的落差,往往也是看改革進步的速度是否跟得上整個大時代的變遷。
3.國家隊的形象經營和配套細膩度
我總覺得除了要求選手技術加強,球場外的配套制度也要更好,才會有助台灣棒球更成長。不管是棒協還是中職帶選手出國,廠商出包的問題,總是會發生在國際賽上。
在交流戰首場比賽,蹲捕的中職聯軍捕手林泓育,穿著軟式棒球捕手護具上場,中職當然有提出「廠商提供失誤」的理由,這點當然是廠商的錯,但不知為何這種事情常常會發生在中華隊身上,不管是棒協還是中職主導,餐飲、機位、保險和裝備,總會有某個環節出問題,然後不是被國外球迷發現,就是被自家媒體揭露,對外比賽搶籌辦主導權之餘,實在應該把這些關乎國體和國手福利的配套措施作好,不要急著搶主導,然後事情沒作好,棒球迷真的只是想看那個單位作得好,而不在乎哪個單位是主導。
退一萬步來說,日本武士隊(侍Japan)的國家代表隊行之有年,聲名遠播,是一個註冊商標、精心設計專屬商品的國家品牌,光是一套日本武士隊的客場黑色球衣,好看到連台灣球迷都想買。
而中華職棒呢?興沖沖搶了個Chinese Taipei來掛胸口,然後球衣的「設計」是把所有英文字一股腦丟上前胸,字形與配色還和某年中職明星賽醜的一模一樣,我實在搞不懂,中職不乏有球隊以設計主題球衣聞名,既然是自家聯盟球隊,怎麼不去請益或合作?非要把職業國家隊穿上系隊水準球衣送出國比賽。
4.對退役球星的「尊重」
在交流賽後,日本隊送給陳金鋒一個簡單而隆重的致敬儀式,台日兩隊球員列隊,由林智勝及稻葉篤紀代表獻花,向可能是最後一次參與國際賽的台灣巨砲陳金鋒致敬。現場的播音介紹,也訴說陳金鋒是台灣第一個登上大聯盟的球員,在國際賽面對日韓列強的精彩表現。在稲葉篤紀向陳金鋒獻上花束的儀式中,畫下完美句點。
日本人把球星當作資產,把老球星當作寶藏,這些人有取之不盡的故事、歷史、傳奇,可以供職業聯盟、球隊,作為文化和商業價值的寶庫,代代傳承給後世。即使是面對對手、甚至是其他國家的傳奇四棒,他們也有同等的尊重。
稲葉篤紀40歲那一年出賽數仍有127場,到退休前兩年的打席數分別是285和91個打席的機會,老將不能幫球隊贏球嗎?我想火腿隊並不這麼想。但稻葉自認打不出想要的揮擊,不想要這樣呈現給球迷看,所以宣布退休。
在他退休前,名聞遐邇的稻葉Jump ,除了為球迷帶來美好的回憶,更帶來可觀的收益。傳奇球星退休前,出賽戰力、文化傳承、商業價值,日本人的作法還是頗多值得台灣學習的,台灣不是沒有進步,至少球星退役的「商業價值」,還是有球隊想操作的,例如那個引退月……就是。但對於文化傳承和出賽戰力,台灣對待退球星的尊重,還有很多東西得學。
文:卓子傑(活力熊)
圖片授權:專業運動攝影師何俊輝、Lamigo 隨隊攝影首席Ha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