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 NBA 流行一個詞叫「踏出舒適圈」,像從奧克拉荷馬雷霆跳槽金州勇士的 Kevin Durant;寧捨 LeBron James 庇蔭也堅持要自己打出一片天的 Kyrie Irving 等,無論此二例對你而言算不算離開「舒適圈」,但他們最終都選擇了離開習慣的職場去尋求新天地的挑戰。今天,和大家聊聊轉職的勇氣。
大多數職場新鮮人,出社會後頭一份工作累積二至三年資歷時會碰到第一次撞牆期,這時也是他們可能轉職的時機點。
如果不是太過不知進取的人,此時應已熟悉職場運作的基本邏輯、並擁有工作負責範疇一定程度的知識(或常識),也建立起自己的部份業界人脈。
而撞牆的原因在於三年來在年中升遷評核和年底加薪考績時,大多僅得到上司的口頭慰勉,並被告知公司營運艱難,希望團隊能為大理想共體時艱,薪水可能動漲,也可能只是三、五百的加,至於升遷,初、中階主管職務被資深員工牢牢卡死,潛力新人不得其門而入, 。
於是隨著年資增長,這些人開始不滿足於 30K 左右的薪資(30K 還是起薪好些的,有些較可憐的甚至是從 22K 起跳),會開始覺得公司對你不夠看重,會開始興起轉職的念頭。
後來在朋友茶餘飯後的閒談中,開始會聽到這些人抱怨公司的短處,例如:工時過長、加班沒錢、年終太少、主管機車、公司血汗……等,天南地北,什麼都抱怨。
第一次聽到你會溫言安撫;半年後再聽一次你會了解一下他的工作性質,並給予一些未來發展建議;又半年後你再聽到一次,會建議他開始更新歷年執行的有效專案,然後打開履歷留意其他工作。
當然,上述這些耐心與建議,取決於你和他的交情。如果談不上好友,那聽完只要笑就行了。
如果你和他有點交情,每隔半年你都重複聽到他抱怨工作的事,其實只要問他一句話就好。
「這麼不爽,幹嘛不換?」
此時他們會沉默,或岔題迴避。
我先說,如果是經濟重擔像山那麼重的人,面對職場上的不合理,反而不太有怨言,他們常默默承受只為家庭溫飽,這是可敬的,所以我這篇文章並不是談論這類人;我指的是那些多數愛鳴放不滿卻又在原地躊躇不前者,他們的經濟狀況大多還過的去,仍有追尋心中「理想產業」的餘地,他們目前的工作領域,對他也有這樣的吸引力或可能性,他害怕離職後找不到同領域工作,於是他進退維谷,陷入困局。
離開這份工作,他們害怕再也摸不著、嚐不到公司那面看來五彩繽紛的夢幻糖果牆。
何謂糖果牆?可參考 <揭秘矽谷黑暗面:那些派對、糖果牆還有免費啤酒的騙局>,該文中提及矽谷 HubSpot 凝聚基層員工的手法象徵,以下摘錄該文部份段落。
HubSpot 這家公司的技術並不突出,但營收成長驚人!創投資本家願對HubSpot 大手筆注資,並相信 HubSpot 能成功進行 IPO。這也是它大量僱用年輕人的原因,為的是迎合投資人喜好:一大群年輕人,盡情狂歡,高談闊論改變世界。他們吃這一套。
如何用最低薪僱用幾百人做銷售和行銷業務?方法之一是僱用社會新鮮人,讓工作看來很有趣。給他們免費啤酒和足球桌檯,把辦公室布置得像幼稚園和兄弟會宿舍的綜合體,舉辦派對。
把這群人塞進洞穴般的房間,坐在肩並肩排列的座位,愈密愈好。你可以告訴他們,這麼做不是為了節省辦公室空間,而是因為新一代喜歡這種工作模式。此外,還可以製造一套讓工作看起來充滿意義的神話。許多人認為,千禧年世代對金錢不是那麼在意,但使命感特別能激勵他們。所以,你就給他們一項使命。你告訴你的員工他們有多特別,能進公司有多幸運。告訴他們找到工作比擠進哈佛更困難,因為他們有超凡的能力,所以必須肩負改變世界的重責大任。
其實,不只國外新創公司如此,在台灣,尤其是年輕人心目中的夢幻產業,也常打造一面讓年輕人趨之若鶩,可接受高工時、低報酬的糖果牆,很多年輕人為能在產業摸邊,向親友炫耀自己從工作領域得到的一些「不公開資訊」,藉以滿足個人「知道的比一般人多」的虛榮感。
這種虛榮感,就是讓他們甘於血汗、戀戀難捨的糖果牆。
然而,再夢幻的產業,其實都是由現實層層堆疊而成,所有人的人生也都是如此,如果待遇始終無法和付出成正比,最終依然只能鼓起勇氣離開。我也碰過幾位在這個年資時轉職成功和失敗的案例。
稻草換樓房 從屈就中換得關鍵人脈
小時候很多人讀過一個故事,描述窮人從僅有的一根稻草,經過反覆以物易物,最終換得田地樓房,成為富翁的童話。
故事看來虛幻,但理論上是可行的,只要每次易物時都能確保換取到價值更高些的東西,在交易次數夠多的情況下,最終可以達成。
新鮮人轉職,乃至於後來待遇三級跳,其實和這故事的原理類似。
我有一個朋友,他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以工讀生待遇爭取進入台灣排名前三的外資廣告代理商擔任實習文案,後來表現好得轉正職,但由於學歷不高,又沒相關經驗,即使轉正職待遇也被壓得極低。
他在這間公司忍受了三年多的低待遇和高工時,學習外商體制的專業、運行的邏輯、工作執行的重點、如何增進效率以及增加客戶信任度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公司接案後他所觸及服務到的各產業客戶人脈網。
他在專案執行的成效和面對工作的態度,都深獲客戶好評,儘管這不見得為他帶來升官和加薪,但卻為他將來轉職奠定了基礎。
在外商工作的第三年,他帶著廣告、行銷經驗初次轉職,從代理商踏入產業,成為過去客戶的行銷部門中階主管,並持續在新工作崗位上累積人脈及口碑,二年後他被獵人頭公司挖腳,進入某台灣傳統產業,擔任行銷部門的高幹,33 歲左右的年齡,年薪就超過了 150 萬。
這一類人在屈就中最大的收穫,就是累積對他有幫助的關鍵人脈,人脈就是他手握的第一根稻草。決定這類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到底有沒有在初期的屈就中掌握那根稻草。
從屈就中 累積不可取代之技術
另一個認識十年的好友,我們從兩人都是社會新鮮人起開始合作,我是發案的行銷窗口,他是承接案子的繪圖設計師。
當時他也過著朝九晚六的上班族生活,憑藉優秀的電腦繪圖功力,在業外另行承接我這一張 500、 1,000 元的設計案,貼補薪資的不足。我們也曾在聚會時一同抱怨升遷不順、加薪不如預期。
但後來他在工作之餘,另外自學程式、架設網站的專業,因為這些領域一直都是他在繪圖外的興趣,透過自學、接案的實作經驗積累,他逐漸能獨立承接更大型的設計專案,他不斷的累積實作經驗和業界口碑,同時也不忘繼續延伸自己的興趣範疇。
近年他架設了一個學生制服的圖鑑網, 這個網站在學生群體中獲得廣大迴響,更引起媒體、廣告商及投顧公司的注意,後來定期舉辦活動、比賽,甚至吸引日本公司挹注資金投資。
至於原本那份屈就的工作?當然早就離開了。他現在是台灣首屈一指的制服圖鑑網站站長,活動出席、顧問指導、開班授課的邀約不斷,事業版圖拓展非常迅速,他是以興趣鑽研技術為本,最後成功的經典案例。
他成功的關鍵,是在屈就中洗鍊出無可取代的技術力,透過技術面延伸的作品,吸引到投資者,進而創造成功,而不是留在原地持續抱怨。
缺乏勇氣和專業 只能躊躇不前者
認清一間公司吸引你的只有那面虛幻的糖果牆,對你的生活境遇沒有實質幫助後,眼前有兩種選擇,第一,好好審視這三年來你學會哪些專業,然後開啟履歷找新工作,或透過這些年建立的有限人脈中尋找新契機,最後以跳槽的手段獲得待遇的大幅提升。
第二選項,閉嘴停止抱怨,承受公司給你的種種不合理安排,繼續用糖果牆麻醉自己,並告訴自己:「這裏很好,just shut up and play !」
大多數人都是後者,更糟的是其中很多人學不會閉嘴。
他們一邊用糖果牆麻痺自己,但藥效褪去後又忍不住和人抱怨。
無法離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這幾年來他們都在屈就中隨波逐流,沒有握住人脈,亦沒得到無可取代的專業技能,只能拿「逐夢而屈就」來自欺欺人,然而最現實的問題他們卻始終避而不談,那就是「你夢想的產業中還有許多其他公司和職缺,為什麼沒人想用更高的待遇聘請你?」
答案更簡單、更殘酷,那就是「專業度不足」,在原公司爬不上去的原因不純粹是因為位置被卡死,而是因為根本無力取代任何一人;對公司而言,這樣的員工只是「新鮮的肝」和「廉價的手腳」,而非缺乏時公司業務會無法運作的「大腦」。
不管在哪個行業,薪水的高低直接傳達的現實就是「一個人在公司的重要性」,如果每次爭取加薪得到的回應都是否定,用離職作威脅時公司亦不為所動,那其實被傳達的訊息就是「隨時可被取代」 。
在職場的屈就中你得到了什麼?值得我們靜心想想。
年復一年你的青春流逝,公司始終不願給你更多,那你該思考這背後傳達的意涵,以及你手中有多少籌碼能脫離這個困境?
你最好從現在就開始想,因為一個新鮮人可以屈就三到五年,但沒有太多個三到五年可以浪費,如果你在公司的定位始終只是手、腳、肝而非大腦,總有一天你的肝將不再新鮮、你的手腳日漸無力,然後你會發現更新鮮的肝、更有力的手腳已經在排隊進公司準備取代你,因為這個世界永遠都不缺想吃糖果牆的年輕人。盡早跳脫這個循環吧!在你年老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