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運動是跨世代情感交流最好的橋樑,棒球尤其如此,相較於籃、足、桌、羽、網球等世界上各項熱門球類運動,棒球的比賽時間最長、規則也較繁複,比賽時間長代表共賞的時間更久、規則愈繁複,代表入門時需要更多溝通交流。
棒球比賽需解釋的玩法和數據較為龐雜,光對入門者解釋得分為何須不斷進壘的概念就需要動動腦袋,相較於將球投進籃框和射進球門就得分的籃、足球而言,棒球的得分方式並不十分直觀,較近乎企圖攻破對手城池前,進壘就是打破層層關隘,兵臨城下後回壘即是破防得分,過去我爸媽是用這個概念教我棒球得分的邏輯,我也用這個概念教我兒子看懂棒球。
中華職棒是我家庭生活中的情感交流要角,從小我接觸臺美職籃後自看自學就看懂了籃球,不需要他人協助;但同時間觀賞的棒球卻一直讓我似懂非懂,我父母都是中職球迷,因為看比賽的關係,青少年階段的我不再將自己長時間關在房內與父母隔絕,也會因為好奇主動開口詢問自己不懂的賽況和判決,在那個極端自我、不喜嘮叨、講沒幾句話就要扭頭回房的難搞年紀,中職比賽讓我們家中增添不少世代交流的夜晚,雖然當時的我沒有明顯感覺,但那確實在無形間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剛出社會時我選擇進入中華職棒球團工作,一方面基於我對運動產業的熱情,另一方面確實有希望增加與父母親交集的因素;從事這份工作,我回到家中的時間不再是孤立個體,我的日常工作是父母感興趣的領域,我們也因此有更多共同話題,隨著年齡增長、工作經驗漸增,我對於中華職棒的了解已經超越了上個世代,漸漸的,我成為了傳承者,反饋體育知識和業界動態給昔日帶我入門的父母親,也因為如此情感交流遠比以前更深厚。
最令我感到驕傲的是我兒子,從事運動創作和媒體產業多年,我每天有很長的時間必須收視大量運動比賽,陪在我身旁耳濡目染下,我兒子在幼兒園階段就能喜愛並看懂棒球與籃球,在就讀小學一年級時,就可以解釋很多大人都不太懂的棒球規則,甚至在我太太都不懂判例的狀況下,用童稚的嗓音清楚的解釋到讓他媽媽恍然大悟,他對中華職棒各隊一軍主力陣容如數家珍,如果有陌生的名字登場,他會好奇的問我:「這位是剛選秀進來的嗎?哪一年選的?」是的!從看懂棒球以來,他也跟著我看了幾屆的季中選秀會了。
兒子國小學會認字以後,過去吵著我和太太反覆讀給他聽的《小火龍棒球隊》、《棒球場的一天》、《一起去棒球場!》等各國棒球繪本也都自己讀得津津有味,甚至提出想要去現場看球的請願,於是在他小學一年級時達成了個人的中職進場觀賽初體驗,對戰組合自然有他鍾愛的味全龍,當天比賽的三壘側,過去我在熊隊的「老同事」林智勝在場邊熱身,認出我帶兒子來看球,還特地來和孩子打招呼並且拿了一顆比賽用球送給他,給我兒子一個永難忘懷的進場初體驗。
我父母是熊迷、我太太是象迷、我兒子是龍迷,而我是中華職棒球迷,中職不僅是父母、夫妻間的互動橋樑,現在也是兒子與我、與阿公、阿嬤間情感交流的共同話題,我相信這樣的情感交流,會從我兒子、孫子,一代又一代的綿延傳承。
原文首發於:《職業棒球雜誌 》2024.05月號